登錄
註冊
捐助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正史嘉言】人生如白駒過隙: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要好好把握六道輪迴中「得人身」這難得機緣,修德行善做個好人。比如,我們可以學藺相如的謙下包容、玄奘的堅忍修行。《二十四史》中有許多勸善名句,勸誡人們要順從天理,改過向善,值得納為人生的座右銘。
【正史嘉言】視民如子:積德行義 安邦強國
歷史留下許多名言金句,也流傳許多前人事蹟和這些名句相呼應。比如為何要視民如子?有哪些君王已經做到?為何要重視人民的苦樂?有哪些君王在治國理念中落實?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借鑑古人智慧,或可成就更好的今天。
【正史嘉言】履行正道:憂勞興國 豫逸亡身
東晉名臣陶侃被稱為「運甓翁」,清朝名臣左宗棠以節儉著稱,這些歷史名人要留給我們的人生智慧是甚麼呢?為何有人在中秋觀賞錢塘大潮時送命,他們又是怎樣的人?看看古人的這些故事和名言,我們可能會更知道如何趨吉避凶。
【正史嘉言】立人之道:人心所歸 惟道與義
楊翥為何說「讓他三尺又何妨」,忍讓真的會吃虧嗎?現在人重利輕義,孟子為甚麼反向提倡仁義治國?周公為何握髮吐哺,求賢若渴?他們想留給我們怎樣的人生智慧?或許他們重視的是生命的永恆,而我們看到卻是眼前的利益。一起來看《二十四史》中摘錄的勸善名句。
【正史嘉言】德智兼備:博學而篤志 仁在其中
有人認為名利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目標,但也有人認為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博學多聞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東漢的張衡就是淡泊名利而名垂青史的人。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可說操之在己,而借鑑古人留下的名句警言,堅定自己的志向,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一起來看《二十四史》中的三則摘錄。
【正史嘉言】欲不可縱:清心寡欲 防患未然
唐太宗、清康熙帝都是千古一帝,在歷史上各寫下了輝煌篇章。康熙自奉甚儉,節儉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而他獨有的養生之道讓他成了少見的長壽皇帝。唐太宗的不世成就,他自結成功的要素有五個,那和一般人有甚麼不同之處呢?一起來看。
【正史嘉言】以史為鑑:迷途知返 居安思危
中華文明經歷幾千年,先人們記錄了文明發展中的對錯,爲後世留下了他們的經驗及爲人處世之道,讓後人有了借鑑及判斷能力,這就是以史為鑑的價值。《二十四史》中就收錄了許多古人智慧的結晶,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一起來看以下四則摘錄。
【正史嘉言】克儉節用:儉以養德 戒奢齊家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從古至今,成為教育人們遵守華夏勤儉持家優良美德的箴言。在這樣的道德基礎上,古人有很多節儉度日、輕財重德的典範故事,如宋朝宰相司馬光的賣地葬妻。《二十四史》中也有許多名句警言宣揚傳統文化的簡樸理念,摘錄四則分享,一起看看。
【正史嘉言】言而有信:其行必果 已諾必誠
信者,誠也。一般人認為的信就是誠信。「仁義禮智信」五常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道德準則。從古至今,誠實守信踐行諾言的不乏其人,以下摘錄五則《二十四史》中的故事分享。
【正史嘉言】老當益壯:有志者事竟成
一個人得病或失去鬥志,主因都是精神先垮了。所以古人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老當益壯的故事,用來激勵人心,強調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不放棄希望,朝正確的目標去走,就不負來此一生。看看東漢馬援及三國曹操等人的雄心壯志,就可發現年齡不是問題,心態才是問題。
頁 1 / 2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國家評論》雜誌:法輪功學員被活摘器官證實中共有罪
【明慧視頻】《徒步千里》
澳昆士蘭瑞蘭海洋節 州議員讚揚真善忍
【1分鐘故事】一台手扶拖拉機與一場營救行動
羅馬尼亞雙城講真相 民眾支持法輪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