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嘉言】老當益壯:有志者事竟成

【正史嘉言】老當益壯:有志者事竟成

【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中國五千年歷史,《二十四史》記載了四千餘年的文化精髓,留下不少膾炙人口、激勵人心的故事和名言佳句,內容不受時空的限制,古今皆宜,很多人平日也能朗朗上口。

以下摘錄四則分享。

丈夫有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譯文】大丈夫要有遠大志向,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越是年老,其志氣越是旺盛。比喻人須立志,經得起考驗,不怕困難,逆流而上。

東漢初名將馬援,英雄善戰,為東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他少年時就有大志,要立功邊境,他常對朋友說上面這句話。

據《後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做隴西太守時,大破西羌;後又帶兵南征,平定邊境動亂,威震南方。建武十七年(公元四十一年),光武帝劉秀封其為伏波將軍。

有一次,馬援在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大家來向他祝賀。馬援的老朋友孟翼也向他說了幾句恭維話。不料馬援聽了卻皺著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甚麼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對我說誇獎的話呢? 」

孟翼聽了很尷尬,一時不知如何應對。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說道:「(西漢)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那麼多的土地,得到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於功,怎麼會長久呢?先生為甚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我呢? 」

馬援見他還是不說話,便又說道:「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戰當先鋒,做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不用棺材斂屍,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回來埋葬,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

東漢名將馬援,英勇作戰,效命沙場。(公有領域)

孟翼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真誠說道:「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後來「馬革裹屍」用以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馬援在洛陽僅呆了一個多月,匈奴和烏桓又發起侵襲。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一個部落首領相單程,他自稱「向王天子」,率眾發動叛亂。光武帝派兵去鎮壓,結果全軍覆沒,急需再有人率軍前往。

馬援主動請兵出擊,光武帝擔心他年事已高,不准許。他說:「我還能披甲騎馬,請皇上讓我帶兵去吧。」說罷,當場表演了騎術。光武帝見他精神矍鑠,矯健的動作不減當年,便批准了他的請求。

於是,六十二歲的馬援又領兵遠征武陵、五溪蠻夷。建武二十五年(公元四十九年)三月,馬援受阻於壺頭山(今湖南沅陵東北),水急,船難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馬援也病死於軍中,真的做到「馬革裹屍」盡忠報國了。

正如《後漢書》中記載:「丈夫有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譯文】好馬雖老了伏在馬槽邊,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並不衰減。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詩人、文學家。他統一中國北方地區,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使社會呈現一片安定繁榮的景象。曹魏建立後,他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據《三國志》記載,東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此後軍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曹操胸懷統一北方之志,統領大軍出盧龍寨(軍事要塞,現名喜峯口),遠征烏桓,大敗烏桓騎兵,殺死單于蹋頓,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

曹操老當益壯、志在千里。(公有領域)

曹操班師回朝的路途中,想起:北方的袁紹、蹋頓雖已討平,南方的孫權、劉備卻仍各雄踞一方,統一大業尚未實現。這時的曹操已是五十三歲的人了,但歷史的重任仍肩負在身,於是他寫下《龜雖壽》一詩,表現了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豪情壯志。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為己任,以齊桓公、晉文公為榜樣。

正如《三國志》中記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有志者事竟成。

【譯文】有志向的人,有決心,有毅力,做事一定會成功。

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耿弇傳》。東漢初期,地方豪強張步占領青州十三地,劉秀的大將耿龠(音月,yuè,即耿弇)自告奮勇去平定。耿龠直撲張步的巢穴鳳縣,張步調集二十萬軍隊準備決一死戰。在激戰中,耿龠腿部中了一箭,他咬咬牙,揮刀砍斷了箭杆,然後衝入敵陣繼續與敵人拼殺。

第二天,部將陳俊建議休戰,耿龠不接受,他激勵將士再戰。經過一天的激戰,終於擊敗張步的軍隊。劉秀前來慰問說道:「耿將軍,你勝利了。真的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說明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決心,最後一定能取得成功。

正如《後漢書》中記載:「有志者事竟成。」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譯文】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以真心誠意去做事,甚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韓詩外傳》中有個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名射箭手熊渠子有天夜裏經過一片山林時,忽然望見不遠處躺著一隻老虎,他嚇出一身冷汗,趕緊拉弓搭箭射向老虎。可是那隻老虎不動也不吼,他感到奇怪,壯膽走過去看,原來是一塊像老虎的大石頭;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個射進石頭裏。

熊渠子簡直不敢相信,心想︰我的力氣再大也射不穿石頭啊!他後退了幾步,向石頭再開弓射去,只聽「啪」的一聲,箭被彈了回來,連射了幾回都是這樣。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搖搖頭嘆了口氣,繼續趕路去了。事情傳開後,人們說熊渠子所以能射開石頭,是因為他當時心志專一的緣故。

司馬遷《史記》中也記載了李廣射虎的故事。西漢時李廣將軍,精於騎馬射箭,有一次他去狩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著一隻猛虎,他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一箭射去,結果他射中的是一塊形狀似老虎的大石頭。之後他又射了幾次卻未能射進,遭遇也像熊渠子那樣。當時的學者說,李廣射第一箭時精神集中,所以出現了奇蹟。

李廣射虎。(公有領域)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來說明,如果做事肯花心血、下苦工夫,就連像金屬、石頭那樣堅硬的東西都能被打動、被敲開,更何況是人呢!

當倡議而別人不附和、行動而別人不追隨,其中必然有不周全的原因。那些能匡正天下的聖賢,都是從自己的心裏求得了辦法。所以這句成語也用來比喻誠心待人,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如《後漢書》中記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以上事據《史記》、《韓詩外傳》、《後漢書》、《三國志》)

【延伸閲讀】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延伸閲讀專輯】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德行典範
人類文明與生命奧秘
兒童教育
顏氏家訓
以史為鑑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0/《二十四史》中的勸善名句數則-2--331051.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1/《二十四史》中的勸善名句數則-3--331052.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2/《二十四史》中的勸善名句數則-4--331053.html

(本文主圖: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