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長廊
【李白詩傳】憨書童佛寺發牢騷 病李白揚州思故鄉 (1)
26歲的李白在揚州散金三十萬,又因為大病一場,陷於窮愁潦倒的境地,在書童丹砂的斡旋之下,只好搬到大明寺借住。在大明寺的夜晚,李白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醒後,對月思鄉,寫下了千古絕唱《靜夜思》。
【聽文章】北宋狀元夢中知命運 西漢名將殺降失爵邑
宋朝開國的第一個狀元楊礪睡夢中看到十年後自己將輔佐的皇帝是誰;漢朝名將李廣立下赫赫戰功卻無緣獲得爵位和封邑,背後的原因令人唏噓。一起來看。
妒嫉心損德誤國
妒嫉的情緒伴隨著焦慮、抑鬱、憤怒,讓人不得安生,進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如果是對國政有影響力的人,還可能因為妒嫉心而損德誤國。一起來看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給他錢財不如教育賢能 古人教子有方故事三則
為人父母,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其實不管給其多少財產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其重德向善,才是為其長遠和未來考慮,才能使其真正受益,在任何時候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
【讀古詩品人生】清風兩袖 不帶江南一寸棉
中國古代清官作詩拒禮,詩句簡潔明瞭,如: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詩中也表露出浩然正氣,如: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警醒世人諸惡莫作。至今讀起來仍餘味悠長,發人深思。
【讀古詩品人生】不愧蒼天不負民
「自古衙門面向南,理在後邊錢在先」這是一般人對官府的印象,但歷史上也有清廉守節的官員說:「太守府門朝南開,無理有錢莫進來」。其坦蕩襟懷和浩然正氣,警醒和勉勵大家要有道德和良知;而為官者,應該有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才是人民之福。
漫話清明節
清明節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風俗。古人在這天除了掃墓外,還有各項節俗活動,既有感懷的淚水,也有快樂的歡笑,是一個有豐富內容的節日。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真有其事
漢朝淮南王劉安是個不愛天下愛煉丹的修道人。他煉出的丹藥不只讓自己飛天成仙,妻子、家人、雞鴨貓狗吃了丹藥也都跟著升天,為後世留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而我們常吃的豆腐,也是煉丹過程的副產品,您知道嗎?
【讀古詩品人生】清明踏青去 復得返自然
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又有云「況是清明好天氣」,由此可看出春天冷暖無常、陰晴不定的狀態。氣象俗語「春天孩子臉」便是形容春季多變的天氣,同時也影響了人的心情。氣清景明之際,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閒」,親近大自然,也參悟人生。
【聽文章】半斤是八兩的大學問
人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不相上下的人或事物。一些年輕人聽了很納悶,半斤應該是五兩,怎麼會是八兩呢?相傳我們的先人制秤時,是觀察天上的星宿而定的,秤桿上有十六顆秤星,一顆星代表一兩。桿秤看似簡單,裏面卻有許多學問呢!
← 上一頁
頁 10 / 36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610前主任:「一生中最可恥的事是鎮壓法輪功」
一張傳單 台灣癌婦找回健康和希望
保加利亞人:法輪功做的事必成!
瑞士38位議員聲援法輪功學員反迫害
瑞典中美經貿會談前夕 反迫害的正義呼聲感動遊客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