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光羽(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為高,和為貴」,「忍」可說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不僅是一種氣度,更是一種智慧。
元代學者吳亮著作《忍經》,從先哲們居家、處世、為人、做官等做到自我約束的事例中,展示了「忍」的高境界。只有體會「忍」的真義,才能對無常的世事保有一份平和、通透的理解,最後獲得達觀而坦蕩的人生。
一起來看《忍經》中的六則故事。
韓安國:寬宏大度,不咎既往
西漢大臣韓安國,字長孺,曾擔任漢文帝嫡次子梁孝王的幕僚,因觸法而入獄,被看守監獄的官吏田甲侮辱。韓安國問田甲說:「已經冷卻了的灰,還能重新燃燒起來嗎?」
田甲說:「已經冷卻了的灰,如果還能重新燃燒起來,那麼我就在它上面尿尿,把它澆滅。」後來,韓安國得以釋放出獄,出任涼州刺史。田甲得知此事後,嚇得逃走了。
韓安國對下屬們放出話,說:「如果田甲逃走不歸,按國家的法律,那是要誅殺他家九族的。如果他沒有逃走,迅即回來,那麼,我會赦免他的罪過。」田甲從別人那裏聽到了這些話,立即趕回來向韓安國謝罪。
韓安國問他:「已經冷卻了的灰,如今又復燃了,你為甚麼不在它上面尿尿,把它澆滅,卻反而要逃跑呢?」田甲聽了非常害怕。韓安國對他說:「我不會打擊報復你。你現在能回來,我赦免你的罪過。」並且不咎既往,厚待田甲,給他一個亭尉的小官職。
《史記・韓長孺列傳》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情。
直不疑:被疑偷金,忍辱洗冤
漢文帝時有個郎官,姓直,名不疑。有一次,同宿舍中有人因急事請假回家,匆忙間錯拿了另外一個人的金子。不久,金子的主人發現了金子丟失,便懷疑是直不疑所為,向直不疑大發雷霆,講了許多難聽的話。直不疑非但沒有駁斥,反而向丟失金子的人道歉,並自己買金子如數還他。
後來,請假探家的舍友回來了,把誤拿的金子還給了失主。那個丟失金子的人感到非常慚愧,拿錯的人也向直不疑道歉,他們都對他寬厚的人品深表敬佩。因此直不疑被人們稱讚是個忠厚的人。
據《漢書・直不疑傳》記載,漢文帝很欣賞直不疑的度量,就擢升他為太中大夫。事後有官員嫉妒他,謠傳直不疑外貌俊朗但內心齷齪,與他嫂子不清不白。直不疑聽後只是淡淡地說:「我沒有兄長。」事實勝於雄辯,說過後,為人內斂低調的他就不再做其它辯解。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情。
王守和: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唐代光祿卿(官職名)王守和,從不與別人發生爭鬥。他曾經在案桌上寫下一個很大的「忍」字;在幃帳之類的地方,也都繡上了「忍」字。
唐明皇知道他的處事態度後,覺得王守和這個名字不平常,特地召見他,問道:「你的名字叫王守和,足以看出你不喜歡爭鬥了。現在,你又愛寫『忍』字,別人更能看出你的用心了。」
王守和回答說:「我聽說堅硬的東西容易被折斷,萬事之中,忍讓是最好的。」唐明皇稱讚道:「好!」並賞賜他錦帛以示表彰。
《開元天寶遺事》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情。
裴行儉:寶盤摔破,儒將不怒
唐高宗時抗擊突厥的名將裴行儉,當初平定都支、遮匐(西突厥首領)時,從敵人那裏繳獲的玉石寶物不計其數,少數民族的將領和士兵們都想前去觀賞。
裴行儉便設宴招待,並在宴會時將這些寶物展示給他們觀賞。其中有一件二尺長的瑪瑙盤,花紋和色彩絢麗燦爛,非常漂亮。
有個士兵在觀賞時捧著它,卻不小心跌倒在地,這個稀世珍品就被摔破了。那個士兵非常害怕,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頭都流血了。裴行儉笑著說:「你並不是故意的呀!」臉上沒有怒容,也沒有流露出一絲吝惜瑪瑙盤寶物的表情。
《舊唐書》中高度讚譽裴行儉為:「王者之兵,儒者之將」。
杜衍:寬容他人,唾面自乾
北宋名臣杜衍曾說:「如今的當權者,大多都喜歡斥責別人小小的過失,這實在是不夠寬容啊。」
杜衍從擔任知州以來,直到後來被提拔為轉安撫(官職名),從來都沒有責罵過任何一位官員。對於不稱職的官員,杜衍就託付一些事情給他們去處理,從而使他們沒有可偷懶的時間。對於做事不謹慎的官員,杜衍就告訴他們:「不謹慎會引起的禍害」,並不是一定要將他們繩之以法。
范仲淹曾經與杜衍討論一些事情的是非曲直,兩人在宋仁宗面前發生爭議。范仲淹氣極之下在殿堂上痛罵杜衍,措辭非常激烈。但杜衍唾面自乾,並不記恨,依然十分尊敬范仲淹。范仲淹被朝臣在皇帝面前誣陷,說:「范仲淹貽誤軍機,可斬!」杜衍立即挺身而出,義正詞嚴為范仲淹辯解。
《宋史》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情。
陳寔:勸釋小偷,贈布勸善
東漢名臣陳寔(音實、shí),字仲弓。他在擔任太丘縣令的一天夜裏,有個小偷趴在他家房樑上準備行竊。陳寔看見後,並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晚輩們叫起來召集到外屋,說道:「孩子們,品德高尚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夠因為任何藉口而放縱自己、不走正路。不好的人未必本來就壞,是習慣成性才變成這樣的,樑上這位君子就是那樣啊!」
房樑上的小偷聽到後,主動跳下來跪地認罪。陳寔說:「看您的相貌,不像壞人,您之所以走到這一步,應該是由貧困造成的。」於是陳寔送給他兩匹布,並且叫他一定要深自克制,改過自新。從此以後,這個人再也沒有行竊,這一帶幾乎再沒有偷盜之類的事情發生了。
《後漢書・陳寔列傳》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情。後人常以「陳寔遺盜」比喻義行善舉,而「樑上君子」則被用來作竊賊、小偷的代稱。
(以上均據元代吳亮《忍經》)
【延伸閲讀】
忍辱負重成大業
【聽文章】北宋名將楊延昭 身先士卒不居功
【聽文章】傲慢與偏見
從孔子向老子請教說起
敬天知命超然物外的蘇東坡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3/3/8/《忍經》選譯(共六則)-270757.html
(本文圖片來源:瑞士法輪功學員攝影作品)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