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成大業

忍辱負重成大業

文/靜遠(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編輯)

《史記》一書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三千年的歷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

作者司馬遷秉承了他對史實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堅持,嚴謹地以事實為依據,不涉及個人觀點,被譽為「史家之鏡」。

《史記》的成書過程異常艱辛,是司馬遷忍辱負重而得以成就的,過程中激勵他的歷史人物,包括被放逐而寫下《離騷》的屈原。

司馬遷忍辱著《史記》

漢武帝時,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主動請纓出擊匈奴,兵敗被俘,朝中大臣紛紛指責李陵叛國,全家當誅。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上書為李陵說話,漢武帝震怒,認為這是為李陵開脫,他因而獲罪被關入大牢。

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信中談到,自己在獄中受盡酷刑折磨和凌辱,加上家中貧困,沒有錢為自己贖罪,朋友及同僚也置之度外沒有出手相救,最後慘遭腐刑(宮刑),這是令人極為羞恥屈辱的事,受刑出獄後雖仍任中書令,但普遍被人們所輕賤。

人是有思想感情,不同於樹木石塊無知覺感情,司馬遷用「腸一日而九回」(回:迴,愁腸萬分)來形容自己當時所受的痛苦煎熬,環境險惡,似乎天下之大,卻無他容身之處。

司馬遷忍辱著《史記》。(明慧之窗)

但司馬遷並沒有因此而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他心中仍一如既往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並以歷史上忍辱負重而成就大業的事例來勉勵自己。他說,文王被拘囚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在困厄中寫下了《春秋》;屈原被放逐而寫下了《離騷》;左丘失明而寫下了《國語》;孫子腿殘而寫下了《兵法》;呂不韋遷蜀而寫下了《呂覽》;韓非子被囚而寫下了《說難》、《孤憤》。

他認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現在《史記》還沒完成,自己的信念和願望還沒實現,不能輕易死去。因此他能夠「就極刑而無慍色」,即使被如此羞辱也不後悔。

司馬遷最終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流芳千古,成為人人敬仰的史學家,後人尊稱為「太史公」。當時如果他不能忍辱負重,後來怎能成就如此的大業呢?這種忍辱精神,可與漢朝將軍韓信年輕時忍胯下之辱相映成輝。

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功名。」可見忍辱負重並非懦弱,而是很了不起的。

端午憶屈原

司馬遷在含冤受腐刑之後,以屈原被流放乃賦《離騷》,砥礪自己,終於完成了偉大的歷史巨著。而今又到了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來說說屈原。

戰國時期屈原,他雖被流放,但仍憂國憂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其中的名句,出自他的長篇抒情詩《離騷》。

屈原說,雖然道路漫長而遙遠,我將會不遺餘力地找尋我心中的真理;為了心中覺得真正好的東西,哪怕是九死(即死很多次)我也不會後悔。

太史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屈原是出於污泥而不染之忠臣,雖處亂濁之世而不受染黑,「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約言之,屈原的正直,不會受到任何污垢的沾染;他的志向光芒四射,像日月一般明朗。

相傳屈原原本是楚國的貴族,是楚王親近且辦事得力的重臣,因為性格耿直忠誠而招來了其他官員的嫉恨。他們對楚王進讒言說:屈原恃才傲物,時常誇耀自己的功勞。當時秦國的說客張儀想要離間齊楚兩國的關係,又怕屈原阻攔,於是買通楚王寵愛的鄭袖誣衊屈原,楚王一怒之下將屈原流放。

屈原在流放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離騷》,抒發悲憤之情,揭露國君的閉目塞聽、不體察民情;同時針砭時弊,批判現實,「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達了自己關心人民疾苦。從文中可以體會出他潔身自愛,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可惜屈原壯志未酬,最終投汨羅江自盡,後人就以端午節紀念他,在五月五日繫粽子投江以弔祭他,感懷屈原的忠誠。

結語:問心無愧的抉擇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一個危亂的時代,人人為敵,暗地裏勾心鬥角,明面上劍拔弩張,人們要想做到堅持自己的操守,就變得不容易了,有時甚至要以生命作為代價。在古代,這樣的仁人義士層出不窮,儘管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卻依舊不畏強權,不畏生死。正因為如此,這種堅持才更顯可貴。

但是到了近代,這樣的人反而被認為是不知變通,不識時務。然而,一個真正善良正直的人,是在任何的環境、任何的壓力下都會堅持自己信念的人,是在危亂的年代敢於把自己放在風口浪尖的人,完全不同於中國人所熟知的圓滑和處世哲學,而是中國人最寶貴的風骨。

有時候,在生活中看似艱難的選擇不一定是錯的,看似容易的選擇也不一定是對的,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抉擇的時候,選擇一條看似艱難的路,也許反而會使我們的內心感到真正的問心無愧。

【關聯文章】
千古興亡多少事?漫談古代詠史詩
古詩比德言志的意境:境生像外 意發其中

【延伸閲讀專輯】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中華傳統女子美德

明慧網原文:
【傳統文化】忍辱負重成大業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10/25/112780.html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2/3/24/给大法弟子家人的信-254601.html

(本文主圖説明:元 趙孟頫《九歌圖冊・屈原》,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