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以史為鑑】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明慧之窗記者周慧文編輯】《戰國策》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顏斶(音處,chù)是戰國時齊國的高士,一次,齊宣王召見顏斶,說:「顏斶,你上前來。」顏斶也說道:「大王您上前來。」齊宣王滿臉不悅。

左右大臣都責備顏斶:「大王是一國之君,而你顏斶只是區區一介臣民,大王喚你上前,你也喚大王上前,這成何體統?」顏斶說:「如果我上前,那是貪慕權勢,而大王過來則是謙恭待士。與其讓我蒙受趨炎附勢的惡名,倒不如讓大王獲取禮賢下士的美譽。」

齊宣王怒形於色,斥道:「是君王尊貴,還是士大夫尊貴?」顏斶回答說:「士尊貴,而王者並不尊貴。」齊王問:「這話怎麼講?」答曰:「以前秦國征伐齊國,秦王下令:『有敢在柳下惠墳墓周圍五十步內打柴的,一概處死,決不寬赦!』又下令:『能取得齊王首級的,封侯萬戶,賞以千金。』由此看來,活著的國君的頭顱,比不上死去的賢士的墳墓。」宣王啞口無言,內心極不高興。

左右侍臣都說:「顏斶啊,顏斶!大王據千乘之國,重視禮樂,四方仁義辯智之士,仰慕大王聖德,莫不爭相投奔效勞;四海之內,莫不臣服;萬物齊備,百姓心服。而即便是最清高的士人,其身份也不過是普通民眾,徒步而行,耕作為生。至於一般士人,則居於鄙陋窮僻之處,以看守門戶為生,應該說,士的地位是十分低賤的。」

顏斶反駁道:「不對。我聽說上古大禹之時有上萬個諸侯國。什麼原因呢?道德淳厚而得力於重用士人。由於尊賢重才,虞舜這個出身於鄉村鄙野的農夫,得以成為天子。到商湯之時,諸侯尚存三千,時至今日,只剩下二十四。

「從這一點上看,難道不是因為政策的得失才造成了天下治亂嗎?當面臨亡國滅族的威脅時,即使想成為鄉野窮巷的尋常百姓,又怎麼能辦到呢?

「《易傳》中講,『身居高位而才德不濟,只一味追求虛名的,必然驕奢傲慢,最終招致禍患。因此無才無德而沽名釣譽的會被削弱;不行仁政卻妄求福祿的要遭困厄;沒有功勞卻接受俸祿的會遭受侮辱,禍患深重。』所以說,『居功自傲不能成名,光說不做難以成事』,這些都是針對那些企圖僥倖成名,華而不實的人。

「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別人請教為羞,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學習為恥。以此成就道德,揚名後世的唐堯、虞舜、商湯、周文王都是這樣的人。所以說『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若能上溯事物本源,下通事物流變,睿智而多才,則哪裏有不吉祥的理由呢?

「老子說:『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所以諸侯、君主皆自稱為孤、寡或不谷,這大概是他們懂得以賤為本的道理吧。孤、寡指的是生活困窘、地位卑微的人,可是諸侯、君主卻用以自稱,難道不是屈己尚賢的表現嗎?像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後世都稱他們是賢君聖主,這足以證明賢士的尊貴。」

宣王嘆道:「唉!怎麼能夠輕慢君子呢?寡人這是自取其辱呀!今天聽到君子高論,才明白輕慢賢士是小人行徑。希望先生能收寡人為弟子。如果先生與寡人相從交遊,食必美味,行必安車,先生的妻子兒女也必然錦衣玉食。」

顏斶聽了此話,就要求告辭回家,對宣王說:「美玉產於深山,一經琢磨則破壞天然本色,不是美玉不再寶貴,只是失去了它本身的完美。士大夫生於鄉野,經過推薦選用就接受俸祿,這也並不是說不尊貴顯達,而是說他們的形神從此難以完全屬於自己。

「臣只希望回到鄉下,晚一點進食,即使再差的飯菜也一如吃肉一樣津津有味;緩行慢步,完全可以當作坐車;無過無伐,足以自貴;清靜無為,自得其樂。納言決斷的,是大王您;秉忠直諫的,則是顏斶。臣要說的,主旨已十分明瞭,望大王予以賜歸,讓臣安步當車返回家鄉。」

於是,顏斶再拜而去。

君子說:顏斶真是知足之人,返樸歸真,則終身不辱。

君子說:顏斶真是知足之人,返樸歸真,則終身不辱。(清王翬雲溪草堂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結語

這個故事闡述了君主戒驕戒傲、任賢納能的重要,以及君輕民貴的治國道理。畢竟是君王需要士大夫的輔佐才能夠治理好國家,而如顏斶這樣的賢士並不需要王。所以古時的那些諸侯、君王,雖位高權重,尚都懂得以賤為本的道理,自己謙稱為「孤」、「寡人」,足可見時常提醒自己保持謙遜卑下、含蓄內斂不張揚的品質,對治國者也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一方面,這個故事也展示給人們一個真正的賢士的精神境界。雖然齊宣王已經道歉求和了,但卻還是用物慾來挽留顏斶,足見其境界之差異,因此顏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齊王的挽留,體現了孔子所說的「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以議也。」(《論語・里仁》)

他寧肯「安步當車」也不為「五斗米折腰」,「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恥去服事那些在觀念和認知上都自以為是的庸君。

反觀當今的中國社會,因為中共破壞了五千年傳統文化,以「假惡鬥」治國,敗壞了全社會的道德風尚,導致所謂精英階層的整體墮落,縱容了統治者肆意行惡法,這可真是今天中國人的悲哀啊。

顏斶的故事,是否對當今中國大陸的精英知識份子有所啟示呢?

【關聯文章】
以史為鑑

【延伸閲讀】
帝堯的故事 (2) 陶唐侯任賢用能爲民除害
【聽文章】仁德忠義淡泊寧靜「智聖」諸葛亮的處世之道
語言的力量:一言興邦 一言喪邦

【延伸閲讀專輯】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人類文明與生命奧秘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道德傳家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明慧網原文:
【傳統文化】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5/11/18/113229.html

(本文主圖:清,楊大章《仿宋院本金陵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