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二十四史
風過留聲 龍過留痕 (1) 歷史中見過龍的人
從古到今,龍在華夏文化中佔據著重要位置,中國大地被稱為「龍的土地」。到了今天,仍然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形象。古人說「風過留聲」,那麼龍是否真的存在?是否來過人間?如果是,是否也留下過痕跡?
【正史嘉言】視民如子:積德行義 安邦強國
歷史留下許多名言金句,也流傳許多前人事蹟和這些名句相呼應。比如為何要視民如子?有哪些君王已經做到?為何要重視人民的苦樂?有哪些君王在治國理念中落實?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借鑑古人智慧,或可成就更好的今天。
【正史嘉言】履行正道:憂勞興國 豫逸亡身
東晉名臣陶侃被稱為「運甓翁」,清朝名臣左宗棠以節儉著稱,這些歷史名人要留給我們的人生智慧是甚麼呢?為何有人在中秋觀賞錢塘大潮時送命,他們又是怎樣的人?看看古人的這些故事和名言,我們可能會更知道如何趨吉避凶。
【正史嘉言】以史為鑑:迷途知返 居安思危
中華文明經歷幾千年,先人們記錄了文明發展中的對錯,爲後世留下了他們的經驗及爲人處世之道,讓後人有了借鑑及判斷能力,這就是以史為鑑的價值。《二十四史》中就收錄了許多古人智慧的結晶,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一起來看以下四則摘錄。
【正史嘉言】克儉節用:儉以養德 戒奢齊家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從古至今,成為教育人們遵守華夏勤儉持家優良美德的箴言。在這樣的道德基礎上,古人有很多節儉度日、輕財重德的典範故事,如宋朝宰相司馬光的賣地葬妻。《二十四史》中也有許多名句警言宣揚傳統文化的簡樸理念,摘錄四則分享,一起看看。
【正史嘉言】言而有信:其行必果 已諾必誠
信者,誠也。一般人認為的信就是誠信。「仁義禮智信」五常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道德準則。從古至今,誠實守信踐行諾言的不乏其人,以下摘錄五則《二十四史》中的故事分享。
【正史嘉言】堅守節操:疾風知勁草 嚴霜識貞木
文天祥的《正氣歌》中寫道:「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岳飛、文天祥和關羽,至今受人推崇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以下分享《二十四史》中三則嚴以律己、堅守節操的嘉言與故事。
【正史嘉言】以樂化民: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古人在治理國家和教化人民方面,非常重視音樂的作用,認為移風易俗、端正人心,莫善於樂。所以古代盛世都出名曲,如舜帝的《南風》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秦王破陣樂》,而曾被誤認為惡霸的孔子,也是以彈琴吟唱化解危機。要讓自己思想純正、不誤做惡事,平日選擇德音雅樂涵養心性真的很重要。
【正史嘉言】善念善行:人有福報 國家昌盛
《二十四史》被歷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記載了四千餘年的文化精髓,從中可一窺中華文化的中心思想。其留下的不少名句金言中,勸人為善是其重要理念之一。為何從古至今,聖賢仁君都一再教化人民一定要心存善念,做一個好人呢?做一個善良的人為何這麼重要?我們來一窺究竟。
德厚者報美 怨大者禍深
不管你承不承認,相不相信,洋洋灑灑的二十四史中,就記載著許多善惡有報的例證,彰顯著善惡有報的天理。來俊臣的「酷吏政治」,足以讓人深思,以史為鑑。
頁 1 / 1
最新發佈
巴黎聖母院火後重啟 未來如何?
不分善惡追隨中共迫害 各類官員遭惡報
為甚麼神韻獲得世人的讚美
明慧故事廣播:衝破人生逆境 善良如你
天音淨樂:觀神韻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