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聽文章】神傳文化始祖軒轅黃帝 修道治國垂範後世
傳說中的黃帝是一位聖王明君,也是一位修道之人,他一統華夏,在治世的同時修身證道,以德教化百姓,為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古代無論天文、地理、政治、哲學、醫書或是養生之書等,多依托黃帝以傳道。
【聽文章】中國為何稱「神州」?信仰打造五千年文化
中國古人崇敬上天,歷史上諸多明君會遵循天道,廣施德政,恩澤百姓,開創長治久安的盛世。一些先知與文人則會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天地之道一致,高潔的人品和崇高的信仰成就了他們的功名,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化。
道濟天下的聖者心懷 孔子的六個小故事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孔子一生談做人的道理,注重從當下的事做起,從解決現實的人生問題做起,其它的事,自然就會豁然貫通。一起來看看《論語》、《孔子家語》中記載的幾個故事。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子游與漢明帝尊師重道
古人云:「三教聖人,莫不有師;千古帝王,莫不有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人不敬師是為忘恩,何能成道?古之先哲聖賢以身作則,虛懷若谷,其尊師重道的風範堪為後世楷模,令人敬仰。
制禮作樂尚德重教的周公旦
由於周公的教誨、倡導,形成周初為政無逸的「王風」。周公為國家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他把文化教育視為千秋大業,強調敬天保民理念,提出「明德配天」、「恤民安民」、「任人唯賢」等,並以此教育成王及周室子弟。
讓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蘊含的美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中華正統文化被系統破壞之前,寬容與忍讓在幾千年的文化承傳中,早已是中國人生命的一部分了。「六尺巷」、「仁義胡同」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化解了鄰里糾紛,彰顯了宰相肚裏能撐船的胸懷和格局,成為中華民族謙遜禮讓傳統美德的見證。
誠實守信唯此為大「季札掛劍」流傳千古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實守信是宇宙特性真善忍中「真」的一種表現,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做到,這是為人處世之本,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們來看看一些堅守誠信而令人欽佩的故事。
天災頻仍 如何趨吉避凶
歷史上許多先知和高人都能通過觀察天象預知世間大事。如三國諸葛亮的《馬前課》、宋代邵雍的《梅花詩》、明代劉伯溫的《燒餅歌》等。天人感應,因果關係,如影隨形,明智之士當選擇正道,趨吉避兇。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孔子復興禮樂弘揚道義
孔子對音樂有很深的造詣,能彈奏多種樂器:彈琴、鼓瑟、吹笙、擊磬等,並作詞譜曲,一生重視禮樂教化並躬身力行,強調音樂能從道德上感化人心。他於亂世中依然自強不息的弘揚德音雅樂,他曾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仁者為何樂山?孔子告訴你答案
自古以來,從達官貴人到市井村夫,很多人都喜歡寄情山水,以不同形式享受山水田園。孔子曾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描述出仁者的胸懷、智者的敏思,人們都耳熟能詳「仁者樂山」這句話。仁者為何樂山呢?我們來看看孔子給的答案。
← 上一頁
頁 17 / 20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澳洲人:被中共如此打壓 法輪功一定非常好
美國首都研討會 政要聲援4.4億中國人三退
明慧故事廣播:一名保險領域專家的故事
換了天地換容顏 頹廢之家巨變有法寶
他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明白了真相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