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章】宰相肚裏能撐船 皇帝也佩服的呂蒙正

【聽文章】宰相肚裏能撐船 皇帝也佩服的呂蒙正

文/清言、靜遠(明慧之窗記者心篤改寫)

人們常用「宰相肚裏能撐船」來形容人的寬宏大量。寬容大度是一種王者風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和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宋朝的宰相呂蒙正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擔任宰相。他為人正直,器量寬宏,居官廉潔自恃,遇事敢言,善知人,有重望。《宋史》說他「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時皆服其量」。

遇事化禍為福,輕鬆無憂,一起來看看呂蒙正是如何做到的。

【聽文章】

audio-thumbnail
宰相肚裏能撐船 皇帝也佩服的呂蒙正
0:00
/9:59

寬厚下屬 雅量高致

呂蒙正出身貧寒,年輕時中了狀元,後入職宰相。剛任宰相時,有一次上朝,文武官員紛紛向他打招呼問候,這時有一個官員在後面指著呂蒙正對別人說:「這小子也配當宰相參議政事嗎?」呂蒙正卻裝作沒聽見的樣子,依然和其他官員說說笑笑地走了過去。

朝臣們看在眼裏,都為他忿忿不平,紛紛要求查這個人的姓名和職務,呂蒙正急忙制止大家說:「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還不如不知道的好。」同事皆佩服他的雅量。呂蒙正從不把別人的過失記在心裏,官員們都願意接近他。

呂蒙正做了宰相還沒多久,有人揭發蔡州知州張紳貪贓枉法,呂蒙正就把他免了職。朝中有人對太宗說,張紳家裏富足,不會把錢看在眼裏,這是呂蒙正公報私仇,因為呂蒙正貧寒時,曾向張紳要錢,張沒給他。太宗於是恢復了張紳的官職。可呂蒙正沒有一句辯解之言,坦然得若無其事。

後來其他官員在審案時又得到張紳受賄的證據,張紳又被免了職,太宗這才知道冤枉了呂蒙正,對他說:「張紳果然是貪污受賄。」呂蒙正只說:「知道了。」不辯解,也不致謝,就像不曾發生過什麼事一樣。太宗望著他,感歎地說:「古人說寵辱不驚,說的就是你這樣的人嗎?」

呂蒙正從不把別人的過失記在心裏,官員們都願意接近他。(公有領域)

提拔後進 知人善任

呂蒙正有次聽到幾個兒子在家中私語,就問:「我在朝中做宰相,外邊是不是有甚麼議論?」兒子答:「您的口碑很好,只是有人說您無所作為,職權多被同僚分走。我們心中為您不平。父親,您是當朝宰相,皇上把您提升到這個位置上,看中您的就是才能,為甚麼您總是讓人三分呢?」

呂蒙正笑著說:「我確實無能,哪有甚麼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為我善於用人罷了,人若不盡其才,才是我作為宰相的失職啊!」

以下舉幾例說明呂蒙正的樂於助人,知人善任。

(一)呂蒙正看到賓客富言的兒子富弼聰明好學,驚歎說:「這個孩子將來的功勛事業要遠遠超過我。」因富言家境貧困,呂蒙正就資助富弼,讓他與自己的幾個孩子一起讀書。後來富弼果然成為宋朝非常受人敬重的名臣,是歷史上著名的賢相。

(二)呂蒙正的同窗好友溫仲舒,兩人同年中舉,在任上溫仲舒因犯案被貶多年。呂蒙正當宰相後,憐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舉薦了他。後來溫仲舒為了顯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貶低呂蒙正,甚至在呂蒙正觸逆「龍鱗」讓皇帝不高興時,他還落井下石,當時人們都非常看不起溫仲舒。

有一次,呂蒙正誇讚溫仲舒的才能時,太宗說:「你總是誇獎他,可他卻常常把你說得一錢不值啊!」呂蒙正笑了笑說:「陛下把我安置在這個職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樣欣賞別人的才能,並能讓他才當其任。至於別人怎麼說我,這哪裏是我職權之內所管的事呢?」太宗聽後大笑不止,更加敬重他的為人。

事實證明,呂蒙正的眼光不錯,溫仲舒雖說有點嫉妒的小毛病,做事還是很有能力的,無論是出鎮邊疆,還是輔政朝廷,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甚至和名臣寇準齊名,時人並稱他們為「溫寇」。

不逢迎皇上 敢於逆龍鱗

呂蒙正作為一朝宰相,對下屬是個寬厚的長者,並注重提拔獎掖後進之人,可對皇上,他從不拍馬逢迎。

有一次,宋太宗讓呂蒙正選一個有才能可以擔負重任的人出使遼國,呂蒙正覺得一個姓陳的官員最稱職,就把名字呈上,宋太宗不同意。第二天,宋太宗問人選好了嗎?呂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還是不同意。當第三次問及時,他仍以此人呈上,氣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書擲到地上。

宋太宗憤憤地說:「卿為甚麼如此固執呢!」呂蒙正拾起文書平靜地說:「臣不是固執,而是陛下不能體察諒解啊。出使遼國,只有這個人最稱職,其餘的人都趕不上他。臣不敢為了討好陛下而誤了國家大事。」群臣此時都屏氣不敢說話。

宋太宗氣沖沖走下朝堂後,又回過頭來說:「呂蒙正的氣量是我不如的啊!就依你的吧!」這位官員出使遼國,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呂蒙正有敢於頂撞皇上的膽量,皇帝雖然生氣,但還是信之任之,這是因為呂蒙正不僅學問好,修養高,氣量更是非一般人能比。

呂蒙正有敢於頂撞皇上的膽量,不為討好陛下而誤了國家大事。(《宋人文會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寫《破窯賦》勸人「安於天命」

呂蒙正虔誠敬信神佛,每天誦經禮佛,每次拜佛時祝願說:「不信佛者,不生我家,願我子孫、後人世代奉佛。」他發善願,促善緣。他曾寫一篇《破窯賦》(又名《寒窯賦》、《勸世章》)[1],據說他曾以此文勸誡太子,太子少年時目中無人,看過此文後一改常態,變得謙遜很多,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文章中他自述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並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説明一種自然循環的人生思想。文字通俗易懂,但是義理深刻,藉以向世人勸善,「敬天知命,多做行善積德之事。」

在中華的神傳文化裏,認為人的命運是由上天註定的,人需要敬天知命,只有積德守德才能有福報。

結語

古語有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和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

寬容是一種充滿了仁愛的無私境界,不同於諂媚、屈辱和喪失人格,只有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君子以堅守正道自律,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儘量給予他人幫助,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高尚品格,更能化禍為福,使自己輕鬆無憂。

反觀今天的中國,我們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美德,已經在中共統治中國的七十多年裏被破壞殆盡,而代之以黨文化的鬥爭哲學,以惡為能。致使如今人與人之間極度不信任,沒有寬容忍讓,道德下滑失去了底線。

若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回歸和恢復傳統文化,去除中共灌輸的黨文化,按照法輪大法所教導的真、善、忍的道德理念做人,那我們將擁有光明美好的前程!

參考文獻:《宋史》

附註 - 《破窯賦》

[1]呂蒙正《破窯賦》全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鴨。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困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宰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運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裏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延伸閱讀】

清正無私 仁厚愛民的父母官——西漢黃霸
南北朝名臣高允一生行善(二)輔佐五朝皇帝
難中傳福音 展現天地間最崇高的美

明慧網原文:
【傳統文化】寬容忍讓 宰相風度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10/5/111213.html
【神傳文化】呂蒙正勸人「安於天命」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8/18/160366.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11/21/「其待人也輕以約」──寬容的故事(下)-265502.html

(本文主圖:姚文瀚《 宋人文會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