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王老實行善消災 鄭興兒積德改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佑善,行善向善之人最終將得到上蒼的眷顧與保護。一起來看宋代至明清的幾個行善積德、行善消災的故事。
【聽文章】天堂地獄自己選 善惡一念定禍福
生活中人們時常面臨選擇,而善或惡的選擇往往是一念之間,「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惡即陷地獄。」在關鍵時刻,一念之差可能就決定了一個生命的最終走向。讓我們一起看看以下幾個小故事。
【聽文章】知過必改擇善而從 他們終結了惡運
有的人沒做壞事,生活卻很困苦,兒女又早夭;有的人生了三個兒子卻都不會說話。遇到這些事,多數人會怨上天不護佑好人。其實不是好人沒好報,而是天有天理,人認為的善並非真善,必須按天理做人做事才會有善報。
【以史為鑑】五個小故事 看唐太宗的管理智慧
唐太宗當政有三面鏡子,他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資治通鑑》第192─193卷記載了唐太宗的幾個小故事,反觀當今紅朝末世亂象,發人深省。
【聽文章】【以史為鑑】善化人心 盜亦有道
自古以來,有人心存善念,即使面對小偷也是寬容對待,甚至贈金幫助解決困難。如此不僅給自己帶來好運,也為兒孫造福積福。宋人于令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有人因行善獲上天護佑,盜賊都不敢上門,真是符合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說法。一起來看古籍中記載的幾個善化人心、盜亦有道故事。
人生福分有限度:浪費損德 儉樸守福
紙醉金迷奢華浪費,通常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商紂王因為任意揮霍,賠上整個王朝;而唐朝宰相杜黃裳因為儉樸,威鎮節度使因而不敢作亂。《治家格言》中講:「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節儉守德,其中確有深義。
永不過時的價值觀:老天有眼 善惡必報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看到一些善良的好人遇到很多坎坷、苦難、早逝,而一些作惡的人卻榮華富貴、長壽,有些人就懷疑「善惡有報」的因果。「世事如謎」,您需要一雙慧眼!一起來看幾個流傳於民間的小故事。
孔子《論語》中盡孝的四個內涵
時代變遷下,很多傳統文化流失,其中包括子女如何盡孝,因而養兒防老已成為當今不少老人的奢望。孝字由老和子兩字構成,也就是說,老者要積德教子、子女則要盡孝事老。弘揚敬老祟孝應是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根本。
【聽文章】命中注定心機枉費 以德報怨福運長久
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以怨報怨,以惡治惡,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只能使互相之間的矛盾和仇恨更大。如果能以德報怨,寬容大度一些,這就會化解恩怨,消除仇恨,這於人於己都大有裨益,何樂而不為呢?一起來看明清時期以德報怨、行善積德的故事。
中秋說「孝」: 看古今孝感天地的故事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對父母親的孝順是為人的基本品德。孝是為人之本,沒有這個孝,其它道德都是空談。中秋佳節,闔家團圓的,也是子女們盡孝的日子。古代有許多孝德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上一頁
頁 12 / 21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紀念「四・二五」26週年 英國政要致信支持
紀念「四・二五」:從林沖誤闖白虎堂說起
天津法輪功學員孔凡衛被枉判七年半 多人遭綁架
往日回憶:勞教所警察尋找《轉法輪》
明慧故事廣播:深山奇女 絕處逢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