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章】善念善行是最好的傳世家風

【聽文章】善念善行是最好的傳世家風

【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黃曆的「九月九」是傳統的重陽節,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長壽的含意,因此重陽節又發展為敬老節,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

自古以來,長輩總是希望傳留些甚麼給子孫,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少幾分坎坷、多幾分順遂。但究竟傳留甚麼給子孫,才真正對他們最好呢?

《二十四史》中的《南史》有云:「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看來,長輩留給子孫清白和美德,才是對他們真正的疼愛。長輩善念善行所形塑的家風,不但積德可讓自身遠離災禍,壽命延長,而且會惠及子孫,福澤無盡。

歷史上很多實例可以佐證,一起看以下幾個故事。

【聽文章】

audio-thumbnail
善念善行是最好的傳世家風
0:00
/11:56

王佑正直修身 兒孫出將入相

北宋大臣王佑(王祐)先後在太祖、太宗兩朝任職,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的正直不阿,卻不為當權者所容。

當時宋太祖派他去調查鎮守大名地區的符彥卿是否有過錯,他調查後,發現只是符彥卿的兩個僕人仗勢為非作歹。王佑只將這兩人治罪流放,沒有牽連無辜。

回京將詳情上奏皇帝,並以自己全家百餘人的性命擔保符彥卿無罪,又勸諫道:「五代的國君,大多因為猜忌而亂殺無辜,所以他們享有國家的時間不長,希望陛下能夠以此為戒。」

這場冤案最終被王佑平息,當時的人都說他做了件積陰德的好事,可是他因此惹怒皇帝被貶為華州司馬。他去就任新職時,親友都來送行,大家都替他惋惜,說他本來可以做宰相的。王佑笑著說:「雖然我做不成宰相,但我的兒子必然會做。」

他親手在庭院裏種植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後世子孫將來一定有位列三公(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者。」注重修身養德的王佑很清楚:行善積德不但自己會有福報,而且會蔭澤子孫後代。

後來,王佑的子子孫孫都非常賢德,果然出將入相,人稱「三槐王氏」。兒子王旦進入朝廷任官,成為宋朝名相,封魏國公;另兩個兒子指派任至外地,王懿中進士任袁州知州,王旭任應天府知府。孫子王素官至工部尚書,王質任天章閣待制。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寫《三槐堂銘》,敘述王佑種植三槐樹以及子孫後代多仁德賢才的事實,讚頌王佑行善積德,其子孫享福報、福祿綿長,應驗了「仁者必有後」的道理。

「三槐王氏」繁衍為天下王氏中最繁茂的一支,其源頭在於家門德風,受到上天的祝福。

蘇軾曾寫《三槐堂銘》,敘述王佑種植三槐樹以及子孫後代多仁德賢才的事實。(清 黃鉞《征符康阜冊・槐徑清陰》,台北故宮博物院)

父親公正平冤 商輅人稱「三元宰相」

明朝人商輅(音路,lù)的父親曾在嚴州做府吏,他常常勸同事們要奉公守法,不要冤枉害人,官員們都聽從他。所屬各縣凡是有囚犯押解到嚴州府,只要有冤屈的,他一定替囚犯申訴,救助他們,許多人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有關商輅的出生,也有一段傳奇。

一天夜間,太守遠遠就看見府吏的家中有光亮閃爍,過去查看,並不是火光,因此頗為詫異。第二天早上,太守問府吏昨夜家中發生了甚麼事,府吏說:「我家生了一個兒子。」太守聯想到昨夜的奇異光亮,心想商家必定生了個貴子,待滿月後,特地讓府吏抱來讓他看看,又驚奇又羨慕。

府吏家生的這個孩子就是商輅。英宗正統十年,他連中解元、會元第一,繼而又殿試奪魁,連中三元,這在明朝三百年來只此一人,商輅後來歷任三朝內閣重臣,官至吏部尚書,人稱「三元宰相」。

商家子孫有如此成就,人們都說是其家父當年替人洗刷冤屈、廣積陰德的緣故。

馮肖孟行善如流 夫婦康泰一門富貴

清朝人馮肖孟,性情寬厚,樂善好施,終身奉行「寬厚一分,他人受一分之惠;刻薄一分,子孫減一分之福。」這四句話。他的妻子簡氏,同樣深明大義、行善如流,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有一年發生飢荒,同鄉有個人因被生活所迫,準備要賣掉自己的親生孩子來維持生計,價錢契約都已經準備好了。馮肖孟聽說後很傷心,送給他一些錢財,使他們一家免於骨肉分離之苦。

馮肖孟救濟貧困無數,貧困人借的糧錢他不要求對方償還,並自己把債券都焚毀了。有一次,他買回稻穀後,在倒入糧倉時發現裏面居然有十兩金子,馮肖孟馬上去尋訪失主,並如數奉還。

馮肖孟還曾聘請名師創辦義學,以便族裏的貧窮子弟能夠讀書。

馮肖孟行善積德得到上天的福報,夫婦兩人子孫滿堂,兩人八十多歲時依舊身體康泰,並惠及其子孫後代。他的孫子馮成修,才華出眾,高中進士,後任吏部郎中,出任貴州督學、粵秀書院山長、越華書院山長等職,是當時的名臣才子。曾孫馮斯衡考中舉人,任知縣;馮斯倬是副貢,馮斯佐是優貢;馮斯偉考中舉人,任知縣。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馮肖孟高壽無疾,兒孫成器,一門榮華富貴,福運長久。

黃凱鈞寬厚良善 兒子成就大器

清朝人黃凱鈞,是知名醫學家,應診鄉里四十餘年,頗負聲譽。

嘉慶甲子年,浙西發大水,莊稼都淹沒了,導致米價攀升,官府於是將糧倉所存的糧食平價出售給受災百姓。當時百姓流離藏匿甚多,他們如果得不到米就可能餓死。於是黃凱鈞主動出來幫忙,他冒著酷暑烈日,每家每戶去統計查看人數,以確定給他們米的多少,唯恐有遺漏,很多人因此而得以活命。

黃凱鈞曾經將自己房子旁邊的空地借給別人用,但那人借用了很久都不歸還,反而對黃凱鈞反唇相譏,黃凱鈞對此僅報之一笑,此後再也沒去問。

他還買過鄰居家的一棟房子,誰知這房子先前已被鄰居租賃給另一人開了店鋪。黃凱鈞考慮到現在房子雖被自己買來了,可如果將這個開店鋪的人趕走,這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損失,於是黃凱鈞便把自己買房子的憑據銷毀了,將這棟房子讓給了那個租房人。

黃凱鈞一直都是這樣寬厚善良。沒過幾年,他的兒子黃霽青就科舉高中進入翰林,後來當了潮州太守。鄉里人都說這都是黃凱鈞寬厚善良的福報。

黃凱鈞一直都是這樣寬厚善良。沒過幾年,他的兒子黃霽青就科舉高中進入翰林,後來當了潮州太守。鄉里人都說這都是黃凱鈞寬厚善良的福報。(清 關槐《香山九老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廖封善舉救人 五子科舉高中

清嘉慶年間,廖封任郡吏之職。當時,海盜朱渥向朝廷投降歸順,一本與朱渥有聯繫的百姓名冊落到了廖封手中,名冊上記錄了數百個百姓的名字。廖封心想:海盜已經投降,這些人就不必去深追究了。於是便將此名冊投入火中焚毀。

後來,有其他官吏想按名冊來懲罰那些百姓,但名冊已經找不到了,不得已此事只有作罷。

廖封的德行福蔭後代,五個兒子後來都科舉高中,最小的兒子廖鴻荃榜眼及第,官至尚書。他享高壽八十餘歲,去世時,異香滿室(據說是聖人來接引時所帶來的香氣)。

結語

司馬光在家訓中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多積累點善德,這樣才是為子孫打算的長遠之計。

人們要敬老崇孝,感恩圖報,要按照傳統價值觀為人處事,才能夠積德而獲得長壽的福報。除了自己受益,也惠及後世子孫,祖上積德才有後代的繁榮昌盛,家族的長久發展!

【關聯文章】
道德傳家

【延伸閲讀專輯】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西方輪迴研究漫筆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3/3/28/東晉名相王導-踐行仁義-458203.html
【傳統文化】修養德行 福報子孫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9/11/137274.html
【傳統文化】平冤積德 子孫顯貴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0/8/139440.html
【傳統文化】行善積德 福運長久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11/1/112788.html
【傳統文化】寬厚善良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1/18/142725.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8/2/救人蔭子-312544.html

(本文主圖來源: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