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首頁
>
古往今來
>
傳統正見
|
紅禍瀰漫
|
文化長廊
|
古往今來
【讀古詩品人生】聞笛、江樓有感
2023-12-1
古詩是中國文學的經典表現,寥寥數語就能傳達深遠的意境,帶領我們穿越回到遙遠年代,探索彼時的人生百味。今天我們來欣賞趙嘏(音古)的詩作,他的作品優美、多興味,深受杜牧的推崇。
妻子為甚麼叫太太?《詩經》展現女子四德
2023-11-30
周朝八百年江山開基創業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歷、文王,他們的妻子分別是太姜、太妊、太姒,這婆媳三代均母儀天下、德化家國,為天下人所敬仰,我們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讀古詩品人生】落花、遊小園不值
2023-11-30
人生真能「事事如意」嗎?也許刻意追求未必幸福。若能心存仁厚、隨其自然,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能善念以待,如此一來,我們擁有的是一份無求的心寬自在。
御史為高僧洗冤昭雪 得神靈解難
2023-11-28
裴懷古在武則天時期治政有方,深受百姓愛戴,被稱為良吏。後來,朝廷派他出使突厥和親卻遭難,終於歷劫歸來。當時人們認為裴懷古因堅守節操,得到了神靈的護佑。一起來看這段千古佳話。
【以史為鑑】懺悔要及時 作惡多端逃不過神明法眼
2023-11-27
死後下地獄受刑是很多人擔心的事,其實,真的做了很多壞事仍執迷不悟的人才會下地獄。以下用三個故事說明,與其擔心倒不如生前多行善、不要做惡,給自己一個機會救贖自己的未來。
敬神內省改過 張道陵不用藥就消除瘟疫
2023-11-27
西晉葛洪寫了一本《神仙傳》,記載了一百多位神仙的故事。他的弟子滕升好奇問:「您老是說,人可以修成神仙,長生不死,但是,古代真的有得道成仙的人嗎?」
【冥冥之中有定數】有缺始登貴、榜眼及第
2023-11-26
「必須有缺始登貴,三品堂堂虎豹居」——某位游擊將軍的一生際遇全被術士的批語說中;有名的學者和清官謝階樹先生「榜眼及第」的故事更讓人感歎命運的神奇。一起來看清朝發生的兩個故事。
日常小事中展現的大智慧(下)
2023-11-26
有名有權是不是就代表對人類社會有貢獻?一個問題是不是只有一個答案?阿甘要進入天堂前的測試,答案超出聖徒彼得的想像,與眾不同的他進得了天堂嗎?
日常小事中展現的大智慧(上)
2023-11-25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方法,體現出自己的修為與智慧。當別人與你為敵,無理地批評你時,你會用甚麼方式處理?歷史上有一些知名人物,他們的智慧就流露在這些小事情中。
【讀古詩品人生】梅花、梅、雪梅
2023-11-23
梅花在凜冬中盛開,映襯著白雪飄溢出沁人幽香,因而不少詩人對梅讚頌有加。最愛梅的北宋詩人林逋,終身不仕不娶,對人說他的妻子就是梅花。而梅的高雅脫俗、傲立盛冬,也成了人品高潔的象徵。
看相問吉凶:敗德招禍 積德有福
2023-11-23
很多人會去看相問吉凶,但面相是會變的,現在看會中狀元,過段日子再看可能變落榜。造成面相和命運改變的原因是甚麼?有句話說:「生於心而發於面」,內心的善惡改變了命運。我們來看看宋朝、清朝三個真實故事。
您可能不知道的《五月花號公約》
2023-11-22
乘「五月花號」登陸科德角的那三十五名清教徒、工匠、漁民、農民及十四名契約奴一起,不僅在美國開創了不同於歐洲的法治,還給人們建立了感恩節這一傳統。但願更多人能找回信仰,找回理念,找到值得感恩和堅持的那份珍寶。
孔府「世代恩親」的來歷
2023-11-22
在孔府眾多的親友中,有一門很特別的親戚,既不是書香門第,也不是官宦之家,而是世代種田的莊稼人 —— 他們是孔府的「世代恩親」。
王老實行善消災 鄭興兒積德改運
2023-11-21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佑善,行善向善之人最終將得到上蒼的眷顧與保護。一起來看宋代至明清的幾個行善積德、行善消災的故事。
【聽文章】忍讓受辱 為何反而「不吃虧」?
2023-11-20
清儒者曾國藩說:「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也就是說「忍」不但成就自己也會福澤子孫。一起來看幾個忍辱讓人的故事。
難以置信的長春圍困戰
2023-11-20
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吉林省《新文化報》刊登了一篇報導──長春市綠園區青龍路附近一處正在挖掘下水管道的工地發現大量骨骸。特殊敏感日子裏的一則駭人新聞,牽出的是長春城記憶中,一段異常黑暗的歷史……
【讀古詩品人生】秋興、秦州雜詩
2023-11-20
唐朝的安史之亂是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處於這個時代的杜甫也成了這段歷史的見證者。為了避難他不斷遷徙,居無定所,所到之處也會以詩記錄他看到的社會情況和他的心境,讀他的詩就像時光倒流到那個亂世。
【聽文章】天堂地獄自己選 善惡一念定禍福
2023-11-17
生活中人們時常面臨選擇,而善或惡的選擇往往是一念之間,「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惡即陷地獄。」在關鍵時刻,一念之差可能就決定了一個生命的最終走向。讓我們一起看看以下幾個小故事。
【聽文章】知過必改擇善而從 他們終結了惡運
2023-11-15
有的人沒做壞事,生活卻很困苦,兒女又早夭;有的人生了三個兒子卻都不會說話。遇到這些事,多數人會怨上天不護佑好人。其實不是好人沒好報,而是天有天理,人認為的善並非真善,必須按天理做人做事才會有善報。
宰相肚裏能撐船 越寬容越有福
2023-11-15
人們常用「宰相肚裏能撐船」來形容人的寬宏大量,是一種王者風範。歷史上真有度量大到不與人計較的宰相嗎?他們是怎麼看待人們給予的毀謗、謾罵及無理的要求呢?
【以史為鑑】五個小故事 看唐太宗的管理智慧
2023-11-14
唐太宗當政有三面鏡子,他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資治通鑑》第192─193卷記載了唐太宗的幾個小故事,反觀當今紅朝末世亂象,發人深省。
【歷史檔案】文革首位被打死的女校長
2023-11-13
在中國大陸,文革至今仍是中共的禁忌話題,在網路上傳播甚廣、但在大陸被禁的紀錄片《我雖死去》,揭示了令人震撼的真相,引起人們對中共本質的深深思索。紀錄片的主人公就是本文要講述的——文革首位被打死的女校長卞仲耘。
【讀古詩品人生】答鐘弱翁、答人
2023-11-12
生活在紅塵濁世中,人們很難保持著淡泊平和的心態。然而,在優美的詩詞中,我們可以品味到這種飄逸瀟灑的意境與境界,並可以提醒我們不要太執著世間名利,以致本性無法清醒。我們一起來體會詩中的人生百味吧。
【聽文章】【以史為鑑】善化人心 盜亦有道
2023-11-10
自古以來,有人心存善念,即使面對小偷也是寬容對待,甚至贈金幫助解決困難。如此不僅給自己帶來好運,也為兒孫造福積福。宋人于令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有人因行善獲上天護佑,盜賊都不敢上門,真是符合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說法。一起來看古籍中記載的幾個善化人心、盜亦有道故事。
【讀古詩品人生】尋隱者不遇、遊山西村
2023-11-10
有些古詩中的詞語,是我們經常可以讀到、用到的,如:「雲深不知處」、「推敲」、「柳暗花明」等,而這些詞語是誰想出來的、他們為甚麼會有這樣的靈感?一起來看背後的故事。
冬藏 養精蓄銳
2023-11-8
二零二三年的立冬日是十一月八日。古人曰:「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在養精蓄銳。冬天養藏,不勞心傷神,紓解春夏秋三季累積的疲勞,調節身心……一起來看冬季養生的要道。
古今酷吏的下場
2023-11-7
武則天時代,武后為清洗異己,縱容酷吏構陷殺戮。那些酷吏絕大多數遭到了現世現報。來俊臣被斬首於西市,屍骨無存。周興被流放,在流放路上被仇人所殺。索元禮、王弘義、郭弘霸等酷吏死於非命。千年後的今天,替中共迫害善良人的公檢法司人員和「610」,結局又如何呢?
夢不只是夢 可能是未來的預告
2023-11-6
夢是什麼?現代科學認為夢是人睡眠時大腦皮層的一種神經活動。然而,有許多人作夢時,似乎進入另外的時空,真切地看見了未來發生的事情。
【讀古詩品人生】遊月陂、秋思
2023-11-3
秋天似乎有種魅力,許多人常在入秋之後,內心運作就變得豐富善感。讀一些與秋天相關的古詩詞,既可賞析文句的優美,也可透視作者的心境。程顥和陸游的兩首詩,短短數句道盡人生無常的道理與人生在世追名逐利的執著,可說詞美意深。
為什麼岳父稱為泰山?捉刀主角又是誰?
2023-11-1
我們的生活習慣上,有許多用語是以其他名詞代稱,如:岳父稱為「泰山」,代人寫文章、代人做事稱為「捉刀」。還有一些特有的習俗,如:在辦喜事時貼「囍」字。這有甚麼典故嗎?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