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捐助
祭祀
清明节之际说清明
清明节是华人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祭祀敬神有久远的历史,清明祭祖自周朝开始,到唐朝成为官方节日,直至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扫、怀远追祖的传统。古人为甚么把祭礼祖先看的这么重要?
除夕诗话 祝福祈祷抒怀言志
除夕夜是亲人团聚、共度佳节的日子。除夕守岁,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古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或描述守岁情景,或感慨时序变化,或描绘祝愿祈祷,抒怀言志,各有意境,耐人寻味。
【听文章】话说「小年」送灶神:查善恶奏功过 保一家安泰!
童谣唱到:「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黄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之为小年,是祭祀灶神的节日——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善恶功过的日子。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忙碌过年的序幕正式拉开。
《诗经》中的礼乐文化(上)
礼乐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要一窥礼乐文化的奥秘,可透过学习《诗经》一探究竟。它透过自然朴实、言简意赅的诗言,将「道德」贯穿其中。用孔子的话来说可以达到陶冶善心、规范行为,成就善德的目的。
金气「秋分」 暝日对分
金秋时节,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云疏气清、天高气朗,月最明。谚语「秋分暝日对分」说的是秋分日夜对分,其实也是一年中阳消阴长的开始。
中秋说「礼」
古人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只有符合天道天理,才能得到上天护佑。中秋节祭月、祈福,承载著天人合一的礼仪之道。
【听文章】新年话祭祀 善念善行祈求神灵护佑
祭祀对人类来说,是相信神的存在,是对神的信仰和真诚的崇拜。也正因为人类有了这些善念和善行,神才降慈悲与我们,我们才有安定的休养生息的环境。否则,人类就会走向反面,种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灾难便会接踵而至。
探究神传文化中的乐舞(上)
谈起「舞」,必然离不开「乐」。「乐」与「舞」的融合表现,从乐曲旋律涓流而出再透过肢体的延伸、旋转、跳跃、翻腾的展现,舞者脸部面容的变化、眼神的流转,传递出的内涵超越语言与种族间的隔阂,体现出的不同民族精神层次的文化面貌,是神赐予人类最神奇美妙的礼物。
页 1 / 1
最新发布
魁北克省庆游行法轮功获赞:要把真善忍传给孩子
【1分钟故事】解读诺查丹玛斯《诸世纪》中恐怖大王的真相
北约峰会 和平宫游客发正义之声:制止中共暴行
诚念真言 老伴四次闯过鬼门关获救
不是个体 而是群体 —— 因难以置信而不信的代价
热搜文章
最新
长热
Instagram 画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