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詠惜時:歲月不待 惜時如金

古人詠惜時:歲月不待 惜時如金

文/智真(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編輯)

古語云:「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人生的旅程是由無數個瞬間組成,歷史的長河也是由無數個瞬間匯成。瞬間是短暫的,卻由此把握永恆。

古之聖賢無不惜時,「大禹聖人,猶惜寸陰,至於凡俗,當惜分陰。」(《世說新語・政事》)是說像大禹那樣的聖人都珍惜每一寸光陰,一般人更應當珍惜每一分光陰。

古人惜時所體現的求真求道、修身立德,和長生久視(也作「長生不老」)的思想,以及傳統儒道文化的影響,密切相關。

《詩經》中寫道:「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是說:君子啊,不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祥瑞。指出君子要勤勉修身,好德才有福分。

孔子勤學 不知老將至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比喻對真理的信仰和追求的迫切。一個人如果一生渾渾噩噩、糊裏糊塗,與真理無緣,那就等於白活了;如果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一朝得道,則死而無憾。孔子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聞道求真,學以致道。

孔子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聞道求真,學以致道。(《孔子聖跡圖之杏壇禮樂》,公有領域)

孔子還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仁人君子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要懂得天道、人道、世道,要知安身立命,要知禮明法,要知人論世,正確分析和把握自然規律、天下大勢,這樣才能成為人格完美、胸有大志、知命樂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君子。

孔子感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描述出消逝的時光就像東流的河水一樣,日夜不停流去。因此孔子以身作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他惜時如金,求知若渴,廢寢忘食,樂此不疲。

孔子自述其為學的心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由此可知,孔子從讀書學習中找到無窮的樂趣,不為小事煩惱,連自己衰老了都覺察不出來。

荀子不怠 學不可以已

荀子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音其、qì,踮脚)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不積跬(音葵 、kuǐ, 半步)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大意是:君子學聖賢之道是不能停止的。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穫大;踮腳眺望,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學習是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的啊。

荀子像。(清宮殿藏畫本,公有領域)

荀子認為,君子的可貴在於他德行的完美無缺,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在權利面前沒有私慾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

屈原憂國 恐時不我待

屈原在《楚辭》中則表達出憂國憂民的深沉憂慮,他再三表白人生短暫,行旅匆匆,要探求大道,修身立德,有所成就,惟恐時不我待。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音題決、tíjué)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反覆使用一個「恐」字,既強烈表達了他對時間的珍惜,又充分揭示了時間對於人生的一種緊迫感。

時間難留 莫徒傷悲

漢代著名樂府詩《長歌行》中寫道: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到東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此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葵作比喻,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韶光之匆匆易逝,應當抓緊時間。勸勉世人要及早努力,有所作為,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明代文嘉寫了著名的《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詩中七次提到「明日」,反覆地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

文嘉還寫了《今日詩》: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啟示人們: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

詩人以通俗流暢的語言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勸勉人們勿虛度年華,莫荒廢光陰。時間永不回頭,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抓住有限的時間,珍惜真理大道。

結語

古人這些包含人生哲理的名言,賦予人們「不要氣餒」的品質,教會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洞徹和把握。要能修養自身,承擔大任,就必須抓緊時間學習,仁人君子不可懈怠!

珍惜時光、珍惜生命、追隨真理,向善向上,做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讓那些稍縱即逝的寶貴瞬間變成真正美好的永恆。

【關聯文章】
千古興亡多少事?漫談古代詠史詩
古詩比德言志的意境:境生像外 意發其中
忍辱負重成大業

【延伸閲讀專輯】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中華傳統女子美德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0/17/文史漫談-古人詠惜時(一)-247940.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0/18/文史漫談-古人詠惜時(二)-247943.html
【神傳文化】(第227集)古人詠惜時 https://www.mhradio.org/showprogram/4612.html

(本文主圖説明:明 沈周 《落花詩意圖》,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