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有果 神佛降福也降禍

有因有果 神佛降福也降禍

文/起慧(明慧之窗記者宋蒖琂編輯)

現代社會中,有的人相信科學,對於信神、敬神、神跡都視為迷信;有的人則相信豐盛的供奉能換得神的庇佑。那麼古人是如何看待神跡與供奉呢?

神布福也降禍

《國語》記載,周惠王十五年(西元前六六二年),有神降臨在虢(音國,guó)國的莘這個地方。

惠王問內史過:「這是甚麼原因?以前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

內史過回答:「有。如果國家將要興盛,他的國君會明察一切、中正無邪、精誠廉潔、仁愛謙和,他的德政足以上達神靈,他的恩惠足以團結百姓。能使神靈接受祭祀而人民順從。這時,英明的神靈就會降臨他的國家,觀察他的德政而布施福澤。」

「如果國家將要敗亡,他的國君一定是貪圖財利、邪僻不正、縱慾淫蕩、荒業怠政、愚穢暴虐,他的政務腐敗而無法被神靈認可;他的刑法縱惡懲善,致使百姓有二心。這時,神靈也要降臨,不過是為了觀察國君的邪惡暴虐而降下災禍。因此,有時出現神靈而國家興旺,有時則國家敗亡。過去夏、商、周朝興起和衰亡時,都有神靈現世的記載。」

惠王問:「那這次神靈現世,將由誰來承受這一切呢?」內史過回答:「在虢國的土地上。」

惠王問:「那究竟是禍還是福呢?」內史過回答:「我聽說:秉承正直仁道而遇到神,叫作迎福;施行淫邪而遇到神,叫作遭禍。如今虢國政務荒怠,恐怕是要滅亡了吧?」

惠王問:「那麼我應該做甚麼呢?」內史過回答:「您可以派太祝、太史等前往虢國進獻神靈,但不要有所祈求。」於是惠王照著做了。內史過跟著到了虢國,發現虢君也派了太祝、太史去祭祀,而且是要請求神靈賜給他土地。

內史過回來以後把這件事告訴惠王說:「虢國一定要滅亡了,他們不誠心祭祀而是向神求福,神一定會降禍;就像不親愛人民卻過度使用民力,百姓一定會背離他。誠心祭神是禋祭;仁慈護佑人民是親愛。如今虢君過度使用民力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如此背離民心、惹怒神靈卻想祈福求利,這不是太難了嗎!」

果真,周惠王十九年,北虢被晉國所滅。

據《周書》:「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差別,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唐虞夏商周)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德行是敬神的祭品

《左傳》記載,魯僖公五年(西元前六五五年)晉獻公為了攻打南虢,第二次向虞國借路。虞國大夫宮之奇以「虞國與虢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的道理勸阻。

但虞公目光短淺、貪圖晉國的財物,認為晉國是他的同族,不會害他。並說:「我祭祀的物品豐盛潔淨,神靈一定會保祐我。」

宮之奇回說:「臣聽說過,神靈不親近個人,而是依據德行。所以《周書》說:『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差別,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又說:『祭祀的穀物沒有芳香,德行才有被神靈接納的芳香。』又說:『人們拿來祭祀的東西,在神看來都是相同的,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這樣看來,沒有德政,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來享用祭品。神所依據的,只有德行。如果晉國奪取虞國,而以盛德作為芳香的祭品奉獻神靈,神難道會不接受嗎?」

虞公不聽宮之奇的勸諫,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便帶領他的族人出走,並說:「虞國過不了今年的臘祭了,就在這一次借道之後,晉國便不用再出兵了。」

這年冬天,晉國滅了南虢。軍隊返國路上,滅了虞國並俘虜虞公。

結語

現代人將敬神視為迷信,或是供奉神靈祈求財福,古人則認為神靈布福也降禍,而當中的依據並不在於祭品是否豐盛美好,而是品德是否高尚。

【延伸閲讀】
道德傳家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4/4/29/有因有果-神佛降福也降禍-475735.html

(本文主圖來源: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