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親朋相聚 古今話題大不同

節慶親朋相聚 古今話題大不同

文/唐風(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編輯)

時至歲末年初、新舊交替之際,各種節慶接踵而來,大小宴會和應酬活動也多了起來。親朋相聚,可使疏離的情感聯繫起來,有益的信息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之一。

然而世相百態濃縮於宴席之間,一些場合的話題多與利益追逐、錢權交易有關,或者煙酒無度,或者勾心鬥角,花邊新聞、低俗情色的談資滿天飛,既傷身體,又令人精神頹廢空虛,許多人都對這樣無意義的聚會心生煩惱。

我們來看看古代中國,親朋聚會時說點啥、做點啥?

宴遊文化源遠流長

宴會和應酬常常少不了飲食,中國的飲食、宴遊文化源遠流長,在各種節日和重大事件發生時都會舉行宴飲或聚會遊玩活動。

在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會在黃曆每月初二及十六這兩天舉行祭拜土地公的「牙祭」,又稱「做牙」;二月二日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西曆二零二四年一月二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祭,稱「尾牙」。

尾牙時,商家與公司行號通常會在祭拜土地公祈求事業順利之後,聚餐以犒賞員工,感謝他們一年來的辛勤,從臘月十幾到除夕前的一段時間都可舉行聚餐。現在台灣的尾牙不只是祈福的祭祀儀式,已成為一種歲末交流聚會的聯誼活動。

而古時的宴飲或聚會,目的卻不只是為了休閒娛樂。原始氏族部落在季節變化時期,常常舉行各種祭祀、典禮儀式,這些儀式往往有聚餐活動。農業出現以後,由於季節的變換與耕種、收穫的關係更加密切,人們會在規定的日子裏舉行盛宴,以慶祝自然和人的更新,而且非常注重禮儀。

中國宴席注重禮儀由來已久,世代傳承。《禮記・禮運》記載,孔子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上古的禮儀制度和風俗習慣,是從飲食開始的,飲食之道與祭祀是聯繫在一起的。

古人強調「設宴待嘉賓,無禮不成席」,在許多大宴中都有鐘鼓奏樂、詩歌答奉、仕女獻舞和優人助興。這是禮的表現,是對客人的尊重。

宴會較早的文字記載,可見於《周易・需》中的「飲食宴樂」。《詩經》中有許多宴飲詩,是專寫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的詩歌,著名的如《鹿鳴》、《行葦》、《四牡》、《皇皇者華》、《國風》等,在活動中常被譜成曲在宴會上演唱;還有《湛露》、《鴛鴦》、《鳧鷖》、《公劉》等,通過飲宴活動宣揚禮儀教化,點評時政,交流情感等。

所以舉行宴飲表面上是周朝人發揚飲食文化,深層的功能則是以禮樂為核心,以尊祖敬天和崇尚道德為內涵,錘鍊禮樂的精神文化。

《鹿鳴》詩中古人的宴遊觀

我們賞析《詩經》中《鹿鳴》一詩,就能大致了解到古人的宴遊觀。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音挑, tiāo),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明謝時臣《鹿鳴嘉宴圖・軸》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語譯】
鹿兒呦呦鳴叫,呼朋喚友到原野吃萍草。我有嘉賓貴客,捧筐來獻禮,琴笙來助興。嘉賓待我多麼友好,指示大道良言忠告。

鹿兒呦呦鳴叫,呼朋喚友到原野吃蒿草。我有嘉賓貴客,品德言行高尚光明。展示出不輕浮的榜樣,君子當作準則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且醇,宴請嘉賓樂陶陶。

鹿兒呦呦鳴叫,呼朋喚友到原野吃芩草。我有嘉賓貴客,彈瑟彈琴奏樂調,融洽而盡興。我有美酒香且醇,宴請佳賓樂陶陶。

小鹿在野外吃到甘美的植物,發出「呦呦」的鳴叫聲,呼朋引伴一起來享用。所以有餐廳或會館取名「鹿鳴堂」、「鹿鳴館」、「鹿鳴宴」、「鹿鳴廳」,其寓意在此。

《鹿鳴》是一首中國古代朝廷宴請群臣及嘉賓的配樂詩,聽來既歡快諧和又不失禮義。主人熱情好客而禮數周到,客人品行端正,所言是正直善良的內容,所行是敦厚君子的榜樣。通過這樣的宴會及美妙的音樂,向上天及天下百姓表達感恩之心,足可矯正民風,讓百姓效法。

如此看來,這樣的宴會不徒為樂,更不只是為滿足口腹之欲,歡樂的同時又宣揚了禮儀和道德教化,使人們安樂祥和。

名士宴遊 千古名作誕生

文人雅士的宴遊目的就更為明確,往往是通過聚會結交鴻儒高士,談經論道,賦詩作畫,切磋交流,提升自己的道德與文學藝術修養。在淺醉流觴間,或淺吟低唱,或揮毫潑墨,一篇篇千古傳頌的名作就此誕生。

東晉永和九年春,王羲之邀請了四十多位名士,有書法家、詩人及賢士,在「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的蘭亭舉行野外盛會。每人按順序取觴飲酒作詩,當天有二十六人作詩,一共寫了三十五首。

王羲之帶著醉意,即席揮毫,乘興而書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而且《蘭亭序》文辭瀟灑率然,借景抒情,以事言志,立意高遠,也是散文中的不朽之作。

明 李宗謨《蘭亭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宴遊佳作是大詩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這是李白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時所作。這篇文章一開頭,就石破天驚的忽來一筆: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一下就點出了這千古之謎──哪兒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的一生,就像是住旅店一樣,暫居在天地之間;又像是過客一樣,來去匆匆。短暫的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之中又有多少歡樂時光呢?這抒發了詩人以生為寄、以死為歸的靈性哲理,以及提倡返本歸真的道家思想與情懷。

文中又有「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的華麗辭章,讓原本是普通的親朋相聚,不經意間卻成就了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

在「以修身為本」的古代,人們的宴樂、遊玩和交友等一切活動中,都貫穿著道德教化。在愉快祥和的清音妙樂中,向有德行的人請教做人做事的道理,遊玩間體會天地自然的真意,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不懈地追求大道真理,提高自身道德和藝術修養,達到超然物外、盡善盡美的人生境界。

這樣的聚會多麼令人心曠神怡,景仰而嚮往!

我們不妨也效法先祖,親朋相聚時,除了美酒佳餚,也不忘尋求有德之士的嘉言善行。(明慧網)

親朋相聚 效法古人訪求賢德

我們不妨也效法先祖,親朋相聚時,除了美酒佳餚,也不忘尋求有德之士的嘉言善行。

在飛流而下的滾滾紅潮中,還有誰告訴我們要逆流而上、遵道重德呢?如果有人給你講這些,不妨靜靜地傾聽他叮嚀的良言忠告:

世界都讚歎不已的高德大法究竟講了甚麼道理。承德載道、至善至美的神韻演出怎樣復興了我們早已忘卻的神傳文化。無神論的中共為甚麼要迫害好人。天降奇石如何預言了它的滅亡。

這字字珠玉就像開鎖的金鑰匙,能打開你遠古的記憶;像濁世的一股清流,能洗滌去矇蔽你心靈的塵土;像暗夜的一盞明燈,能帶你找到心靈的故鄉。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誤解被抹去,善的種子就在你的心田悄然生根萌芽,它會茁壯成長,風雨過後必能綻放花蕊,最終結出甜美的果實。

善的種子會茁壯成長,風雨過後必能綻放花蕊,最終結出甜美的果實。(明慧網)


【關聯文章】
龍年吉祥

【延伸閲讀】
【讀古詩品人生】新竹、晚樓閒坐
【聽文章】流傳千古家教聖經:詩禮傳家、重德修身
【聽文章】夢不只是夢 可能是未來的預告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2/30/文史漫談-親朋相聚說點啥--251195.html

(本文主圖來源:清 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