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來相會 「七夕」涵義雋永

牛郎織女來相會 「七夕」涵義雋永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東方的情人節,在華人地區及東亞各國也都有「七夕節」的習俗。這是一個愛情團圓、最美麗浪漫的節日,因而衍生了情人之間的相戀、定情,夫妻間的團聚、相思等等諸多美好的含義。

從古代典籍的記載看,民間認為織女聰明美麗、多才多藝,所以在七月七日晚間,向織女乞求智巧、變得眼明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又因為參與乞巧活動的大多為閨閣婦女,稱之為「女兒節」。

迎接七夕牛郎織女到來,介紹一些經典的古詩詞與您共賞。

《詩經・小雅・大東》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牛郎織女的傳說了。《詩經》是記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十一世紀至前六世紀)的貴族或民間的詩歌,以下摘錄《詩經・小雅・大東》中有關「牛郎織女」的部分,也是後世引用最多的一段: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音企,qì)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音緩,huǎn)彼牽牛,不以服箱。

【白話淺釋】那天上有永恆的銀河,那星星永恆放著光芒。踮腳看那織女星高高在上,每天固定的七個時辰移動。可是它每天七個時辰在天上,有誰看見過她織出一匹布來。清楚地看著牽牛星固定在一個地方,有誰看到他的牛車裝滿絲綢。

詩中點出了幾個信息:牽牛和織女是兩個星宿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邊;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邊,兩個星宿隔著銀河遙相對望。

同時,在周朝這個信奉神靈的上古國度,織女星是紡織之星,而牽牛星是運輸之神,他們是掌管勞動的神,分工合作。在天上的神的思維裏,是沒有愛情的。

Free Astronomy Nature photo and picture
周朝這個信奉神靈的上古國度,織女星是紡織之星,而牽牛星是運輸之神,他們是掌管勞動的神,分工合作。在天上的神的思維裏,是沒有愛情的。(pixabay)

漢代《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中的牽牛星、河漢女(河漢是指銀河,出自《莊子・逍遙遊》)指的是隔著銀河兩岸相望的兩顆星,「迢迢」形容其相距遙遠,「皎皎」描述其明亮皎潔,「盈盈」描述其水清淺,「脈脈」形容情思,含情慾吐。織女星是夏日裏天空中出現時間最長、最明亮的一顆星,所以常常引起人們的遐想。那時還沒有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

南梁《續齊諧記》


到了南北朝時期,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比較完整了。南梁(公元五零二年至五五七年)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

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
「七月七日,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
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兄何當還?」
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復後三年當還。」
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云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

【白話淺釋】桂陽有一位姓成名武丁的得道仙人,告訴他的弟弟說:「七月七日,織女要渡河,諸位仙人都要回宮去,我已經被召喚回宮,不能停留,和你告別了。」成武丁的弟弟問:「織女為甚麼要渡河?你甚麼時候回來?」成武丁回答說:「織女暫時去見牛郎,三年後我再回來。」第二天,成武丁就不見了。直到現在,人們還在傳說織女嫁牛郎的故事。

文中提到的成武丁是位很有名的仙人,《神仙傳》、《列仙傳》、《太平廣記》中都有其傳,而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最先透露出來的。

唐朝詩人劉憲的《奉和七夕宴兩儀殿應制》一詩中有「殿上呼方朔,人間失武丁」一句,指的就是這段故事。

南梁《小說》

南梁殷雲的《小說》詳細講述了織女嫁牛郎的故事,並交待了七夕相會的緣由。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
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機杼。
天帝怒,責另歸東西,但使一年一度相會。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
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白話淺釋】天河的東邊住著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年年在織布機上勞作,織出錦繡天衣,自己都沒有空閒打扮容貌。天帝憐憫她獨自生活,准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織女出嫁後荒廢了紡織的工作。

天帝因而大怒,責令她回到天河東邊,只許他們一年相會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喜鵲的頭頂都無緣無故地禿了。相傳這一天牽牛郎和織女在銀河東岸相會,喜鵲飛來搭橋,牛郎從它們頭上走過去,把喜鵲頭頂的毛都踩掉了。

詩中的故事還告訴人們:做人要勤勞,切勿貪圖安逸,懶惰必將受到懲罰。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都是教人向善、規範道德行為的,而當今把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改編成浪漫的愛情故事,其實是歪曲了原有的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

關於「乞巧節」的詩文

由於古代女子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夕,她們都會向織女獻祭,陳列瓜果酒食、吃巧果,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而公開的活動是女孩們對著月亮穿針引線,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以下僅舉幾首詩文,可看出此一習俗:

《荊楚歲時記》(節選)(南北朝・宗懍)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
是夕,婦人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七月初七,俗稱七巧節,畫中婦女正設立香案,對月乞巧。(《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 七月》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乞巧〉(唐・林傑)

七夕今宵望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北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白話淺釋】不知道牛郎是怎麼想的,非得邀織女共同弄梭織布。每年人們都在七夕向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很多了。

這首詩其實是通過詠七夕的乞巧而諷刺人間爾虞我詐的醜惡現象。詩人那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智巧,還有行惡的智巧,包括:巧取豪奪、互相傾軋,以及繁複、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鬥角。

〈神童詩〉(節選)(北宋・汪洙)

庭下稱瓜果,雲端望彩車。
爭如郝隆子,只曬腹中書。

【白話淺釋】人們在庭院中陳列瓜果酒食「乞巧」,相傳漢武帝在七夕時見過王母娘娘乘著彩車在雲端走。可是這哪裏比得上晉朝的郝隆,郝隆曾在七夕時躺在院子裏敞開肚皮,曬讀進肚子裏的書。

關於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

還有許多歌詠牛郎織女相思相望相會的情詩,深深打動著有情人。以下僅舉幾首詩文,可看出牛郎織女和愛情傳說聯繫在一起:

〈七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白話淺釋】在一個秋天晚上,屋內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幽冷的色調。一個宮女拿著小扇到屋外追撲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夜深而涼意襲人,可她還獨臥在臺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

也許是牽牛織女的故事觸動了宮女的心,使她產生了對於真摯愛情的嚮往。

〈長恨歌〉(節選)(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話淺釋】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中,夜半無人,我們共起山盟海誓。在天願為比翼雙飛鳥,在地願為併生連理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整首詩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話淺釋】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着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整首詞連綿起伏的情致,堪稱宋詞中詠七夕的佳作。誠如明人沈際飛所評:「(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爲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朽腐爲神奇!」

清・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七月桐蔭乞巧(局部)。(公有領域)

【延伸閲讀】
告別炎夏 處暑過後迎秋來
最珍貴的七夕禮物
【聽文章】唐朝「定婚店」 月老紅線牽
七夕節話古今清流 男女有別守禮而行
【聽文章】古人信守婚姻承諾 恪守貞義三十年v

【延伸閲讀專輯】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人類文明與生命奧秘
道德傳家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傳統故事廣播
以史為鑑

明慧網原文:
牛郎織女的故事及其內涵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2/26/218764.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7/9/【神傳文化】七夕-96201.html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之窗)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