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史
北京人的過年習俗:舊時的人文情懷和現代的感恩心語
老北京人的過年民俗濃縮了醇厚、樸實的人文情懷,一起來重溫舊時京城的濃濃年味;再看看當今的一群北京人,在年關將至的特殊日子,通過「飛鴻傳書」展現出的歷經魔難仍矢志不渝的感恩心聲。
康熙的為人處世之道
《清史稿﹒聖祖本紀》評價康熙說:「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康熙庭訓格言》是教導皇子的家庭教育文章,由雍正追述、整理而成,其中不乏智慧圓明、道理深遠的警句。
刻在泥板上的遠古智慧:《吉爾伽美什史詩》
現今的兩河流域,五千年前是人類文明的舞台,蘇美爾人留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敘事詩《吉爾伽美什史詩》,故事主角是國王吉爾伽美什。前半部敘述吉爾伽美什如何從一個暴君成長爲勇敢、正義的國王,最終成就英雄偉業,後半部則敘述他求復活之方的過程。
大禹治水有功敬畏百姓 天賜洪範九疇
下元節為中國節日之一,時間在黃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的生日。大禹被尊為道教三官大帝中的水官大帝。相傳該天是水神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以求平安,因此又稱「消災日」、「謝平安日」。一起來看看大禹的豐功和人們的思念。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5) 田園詩人孟浩然 從隱逸走入修煉
孟浩然(公元 689~740),盛唐時期與王維齊名的大詩人,兩人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以描寫隱逸和田園生活著稱,清淡、自然的詩風在唐詩中獨樹一幟。他的許多詩都是「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換句話說,其高妙之處來自內心的修為。
【聽文章】在大陸鮮為人知的民國真相
在中國大陸的小學、中學課本中,一九四九年前的「舊中國」,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吃不飽穿不暖」,「一窮二白」。對民國全盤否定,在中國大陸甚至連「民國時期」這個詞都極少見,人們只用「解放前」、「舊社會」來指稱那個時代。一九四九年之前的民國,真實狀況如何呢?
道家始祖老子的故事
司馬遷《史記》中記載,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有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聖人很不一樣,叫「老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我們常說,神龍見首不見尾,而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老子,既不見首,也不見尾,是比神龍還神的神話般的人物。
八月十五團圓夜 賞析詩詞佳句體驗中秋古韻
中秋月如圓盤,象徵團團圓圓。人們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明月此時無聲地連接起人們遠隔千山萬水的思念。
明月流光當空照 古代詠月詩展現的宇宙時空觀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千山萬水,共同沐浴著如水的月光。古時,月亮是美麗、光明與永恆的象徵,詠月詩詞寄託著人們的美好嚮往。
← 上一頁
頁 5 / 5
最新發佈
紀念「四・二五」:從林沖誤闖白虎堂說起
天津法輪功學員孔凡衛被枉判七年半 多人遭綁架
往日回憶:勞教所警察尋找《轉法輪》
明慧故事廣播:深山奇女 絕處逢生
支持法輪功反迫害 保加利亞人: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