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
新年話「福」 真正獲得福運的機緣在哪裏?
「開門迎福」、「迎春接福」,在傳統黃曆新年到來之時,家家戶戶都將大紅「福」字,喜洋洋地貼在大門上。每一個人都盼望得到福氣和福分,趨吉避禍。但到底怎樣才能得到真福呢?怎樣的人才算是有福呢?
鎮上大院的過年記憶
我小時候,從城市搬家到了郊區鎮上的一個大院裏居住。院子裏住了十幾戶人家,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有幾個。每次穿上棉衣,我就盼望著過年。過了冬至,大院裏的小孩便隨著自家媽媽、姐姐到百貨商店去買花布、做新衣服。到了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有了年味,俗稱「過小年」,是祭祀灶神的節日。
中國新年談酒禮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節日有著特殊的涵義,中國新年、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連接起來就是一幅豐富的歷史文化長卷。民間有著「無酒不成席」的風俗。那麼,酒為甚麼會成為節日祝賀的一種象徵?
【聽文章】這天起年味漸濃 漫談「臘八」的由來
「臘」起源於上古神農時,至今已近四千年歷史。南北朝時,將黃曆十二月初八定為「臘八節」,當日天子親自主持祭祀八種與農業收成有關的神明,感恩上天和其他許多神靈賜予豐年。從這天起,年味漸濃,吃碗臘八粥後,整個黃曆年的年俗也隨之拉開帷幕。
【1分鐘故事】儀容形貌與福禍相倚
(點擊播放按鈕)行立坐臥儀態背後有著深層的涵義。
文化故事廣播:中秋傳說 嫦娥與鑿月人
(點擊播放按鈕收聽)中秋佳節,一輪明月高掛天空,象徵著團圓。自古以來,人們對明月就有眾多的遐思,玉兔搗藥、吳剛伐樹,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故事呢?一起來聽聽。
幸福坤典 品讀《女誡》發現溫柔善良
班昭,字惠班,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在她70多歲高壽之年,她寫出了中國第一部完備的女性禮教規範《女誡》。她在書中解釋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四德之義,她留给女性的智慧之言,實乃用心良苦的幸福坤典,流芳兩千年,在歷史上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一起來看看。
尊師弘道 富而無驕 (2) 以仁為本 子貢縱橫政商
儒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一大支柱,主要精髓在仁、禮和中庸三個方面,為人誠厚寬容、處事考慮他人。能在政界與商界游刃有餘,春秋時代的子貢就是是孔子的弟子中學以致用的典範,成就了仁愛、誠信、善謀的中華儒商。
【聽文章】忍的不同境界
「忍」就好比人體的忍冬花,它在艱難和壓力中養成,反過來能爲你「清涼解毒」。對「忍」的認識有多通透,你就有多豁達,你自帶的健康機制就有多强。
兒童節日故事廣播:不一樣的七夕故事
(點擊播放按鈕收聽)七夕節讓人想起「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一同翻閱《搜神記》這本古書,讓我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七夕故事。
← 上一頁
頁 3 / 13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奇書解惑 心中才有了安寧
廣達電腦前執行長讚神韻:淨化人心 喚醒神性
揭秘美術基本功訓練(4)
一位山區女子的神奇經歷
百歲老人的幸運密碼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