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長廊
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3)
在思想領域,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的出現打破了此前社會中正與負的平衡,是針對當時所有具備正常傳統思想的人進行的一次大洗腦運動,為顛覆傳統的社會秩序打下思想基礎。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1)
人類文明中的美術在文藝復興時期走向成熟,並對其後兩百年的西方藝術有直接的影響。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兩百年是各類相生相剋因素處於激烈又微妙的衝突、陰陽平衡被逐步打破的階段。本文簡述當時西方美術的情況,以及這段歷史帶給人的一些啟示。
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2)
宗教改革與新教出現後,信仰的波動影響到了方方面面,也包括美術。天主教與新教在對美術的態度上也向兩極化發展。從十六世紀末開始,一種氣勢宏大、富於動感的藝術從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地迅速遍及歐洲,後人稱它為「巴洛克」(Baroque)。
【讀古詩品人生】聞笛、江樓有感
古詩是中國文學的經典表現,寥寥數語就能傳達深遠的意境,帶領我們穿越回到遙遠年代,探索彼時的人生百味。今天我們來欣賞趙嘏(音古)的詩作,他的作品優美、多興味,深受杜牧的推崇。
【讀古詩品人生】落花、遊小園不值
人生真能「事事如意」嗎?也許刻意追求未必幸福。若能心存仁厚、隨其自然,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能善念以待,如此一來,我們擁有的是一份無求的心寬自在。
敬神內省改過 張道陵不用藥就消除瘟疫
西晉葛洪寫了一本《神仙傳》,記載了一百多位神仙的故事。他的弟子滕升好奇問:「您老是說,人可以修成神仙,長生不死,但是,古代真的有得道成仙的人嗎?」
日常小事中展現的大智慧(下)
有名有權是不是就代表對人類社會有貢獻?一個問題是不是只有一個答案?阿甘要進入天堂前的測試,答案超出聖徒彼得的想像,與眾不同的他進得了天堂嗎?
日常小事中展現的大智慧(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方法,體現出自己的修為與智慧。當別人與你為敵,無理地批評你時,你會用甚麼方式處理?歷史上有一些知名人物,他們的智慧就流露在這些小事情中。
【讀古詩品人生】梅花、梅、雪梅
梅花在凜冬中盛開,映襯著白雪飄溢出沁人幽香,因而不少詩人對梅讚頌有加。最愛梅的北宋詩人林逋,終身不仕不娶,對人說他的妻子就是梅花。而梅的高雅脫俗、傲立盛冬,也成了人品高潔的象徵。
【聽文章】忍讓受辱 為何反而「不吃虧」?
清儒者曾國藩說:「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也就是說「忍」不但成就自己也會福澤子孫。一起來看幾個忍辱讓人的故事。
← 上一頁
頁 15 / 35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紀念「四・二五」26週年 英國政要致信支持
紀念「四・二五」:從林沖誤闖白虎堂說起
天津法輪功學員孔凡衛被枉判七年半 多人遭綁架
往日回憶:勞教所警察尋找《轉法輪》
明慧故事廣播:深山奇女 絕處逢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