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祭祀
清明節之際說清明
清明節是華人掃墓祭祖的重要日子。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祭祀敬神有久遠的歷史,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直至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古人為甚麼把祭禮祖先看的這麼重要?
除夕詩話 祝福祈禱抒懷言志
除夕夜是親人團聚、共度佳節的日子。除夕守歲,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文化,古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守歲詩,或描述守歲情景,或感慨時序變化,或描繪祝願祈禱,抒懷言志,各有意境,耐人尋味。
【聽文章】話說「小年」送灶神:查善惡奏功過 保一家安泰!
童謠唱到:「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黃曆臘月二十三,民間稱之為小年,是祭祀灶神的節日——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善惡功過的日子。也是從這一天開始,忙碌過年的序幕正式拉開。
《詩經》中的禮樂文化(上)
禮樂文化是中國的主流文化。要一窺禮樂文化的奧秘,可透過學習《詩經》一探究竟。它透過自然樸實、言簡意賅的詩言,將「道德」貫穿其中。用孔子的話來說可以達到陶冶善心、規範行為,成就善德的目的。
金氣「秋分」 暝日對分
金秋時節,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雲疏氣清、天高氣朗,月最明。諺語「秋分暝日對分」說的是秋分日夜對分,其實也是一年中陽消陰長的開始。
中秋說「禮」
古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只有符合天道天理,才能得到上天護佑。中秋節祭月、祈福,承載著天人合一的禮儀之道。
【聽文章】新年話祭祀 善念善行祈求神靈護佑
祭祀對人類來說,是相信神的存在,是對神的信仰和真誠的崇拜。也正因為人類有了這些善念和善行,神才降慈悲與我們,我們才有安定的休養生息的環境。否則,人類就會走向反面,種種讓人不寒而慄的災難便會接踵而至。
探究神傳文化中的樂舞(上)
談起「舞」,必然離不開「樂」。「樂」與「舞」的融合表現,從樂曲旋律涓流而出再透過肢體的延伸、旋轉、跳躍、翻騰的展現,舞者臉部面容的變化、眼神的流轉,傳遞出的内涵超越語言與種族間的隔閡,體現出的不同民族精神層次的文化面貌,是神賜予人類最神奇美妙的禮物。
頁 1 / 1
最新發佈
從中共「一帶一路」中的幾個轟坍事件說起(1)
清明節之際說清明
善良融化冰霜
不患得患失 遠離矛盾和煩憂
【還原四・二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