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二十四節氣
「寒露」潤物:遙尋芳草行 登高賞秋韻
「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寒露是氣溫由涼變寒的轉捩點。俗話說:「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寒從足生」,因此寒露開始要特別注意保暖;「登高解秋鬱」,寒露也是登高賞秋的好時節。
金氣「秋分」 暝日對分
金秋時節,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雲疏氣清、天高氣朗,月最明。諺語「秋分暝日對分」說的是秋分日夜對分,其實也是一年中陽消陰長的開始。
「白露」時分桂飄香 秋意濃夜微寒
白露時節,秋高氣爽,夜涼如水。從民間流傳和白露有關的俗諺,以及歷代以白露入詩的百篇詩作,可見「白露」帶來的天候變化,數千年來深印人心。
玉露金風「處暑」天:別炎夏迎金秋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二零二四年從公曆八月二十二日開始。「月華渾似十分圓,玉露金風處暑天」(宋代廖剛)描繪了玉露金風(秋風)的處暑氣象。此時涼、熱兩造拉鋸,因此有「爭秋奪暑」的說法,宜調整作息、早睡早起解「秋乏」。
梧桐報秋——「立秋」習俗與養生心法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預示秋季即將來臨,今年從八月七日開始。立秋後暑去涼來,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人們如能掌握氣候變化規律,主動調節自身,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對增進健康大有益處。
大暑酷熱 心靜即身涼
「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杜甫在《夏夜嘆》詩中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就是寫他熱得心中焦躁不安。但大暑不熱,往往會有風災和水災,農作物會歉收。要能不怕熱,不妨來學學古人避暑的心法:心靜自然涼。
「小暑」到 盛夏始
今年的小暑節氣是從公曆七月七日開始,天氣雖炎熱,卻不是最熱的時候,但拉開了「三伏天」的序幕,所以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
漫話清明節
清明節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風俗。古人在這天除了掃墓外,還有各項節俗活動,既有感懷的淚水,也有快樂的歡笑,是一個有豐富內容的節日。
成語中的冬至節 古人的生活智慧
冬至節在古代曾經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幾乎與中國新年一樣重要。在節氣之中,夏至日屬於陽盛之極,冬至日屬於陰盛之極,「至」這個字的意思有日短之至、陰之至的意思。一起來看與冬至相關的成語中蘊涵的古老智慧,以及在古代冬至節前後都有哪些娛樂活動。
冬藏 養精蓄銳
二零二三年的立冬日是十一月八日。古人曰:「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在養精蓄銳。冬天養藏,不勞心傷神,紓解春夏秋三季累積的疲勞,調節身心……一起來看冬季養生的要道。
← 上一頁
頁 3 / 4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大而美麗法案」背後的哲學思想
「反酷刑日」遊行 新西蘭聲援終結中共活摘暴行
上半年獲知76名法輪功學員被迫害離世
魁北克省慶遊行法輪功獲讚:要把真善忍傳給孩子
【1分鐘故事】解讀諾查丹瑪斯《諸世紀》中恐怖大王的真相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