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德行典範
醉翁之意不在酒 淺說歐陽修堅守正道的一生
歷史上千古佳話「畫荻教子」,講的就是歐陽修。他所寫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以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成為千古金句。他一生不趨炎附勢,因此屢遭貶謫,卻仍義無反顧地堅守正道,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的道義擔當。一起來看他的故事。
身爲法官可用杖罰 他為何被人們稱為「徐無杖」
唐朝偃師人徐有功,任蒲州司法參軍,為政寬厚仁恕,對百姓不忍施以樸杖鞭笞處罰,而是用仁義道德去教育啟迪其悔悟自新。他終此一生,從不責打一人,被人們稱為「徐無杖」。在他的感化下蒲州各地民風大改。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砸缸救小孩」之外 說說你不知道的司馬光
司馬光除了打破水缸救朋友的故事廣為人知,他所編撰的資治通鑑則是著名的編年史。他一生自奉儉樸,在家訓中留下了「成由儉、敗由奢」的名言。他官至宰相,卻必須典當土地才能埋葬妻子,潔身自愛到簡直出人意表,可真是一位傳奇人物。
中華傳統女性之美:母儀天下的賢后
人們常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東漢歷史上有名的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當時的皇帝能無後顧之憂的治世,正是有母儀天下的賢后維繫後宮安定,力排外戚干政,才能創造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
一諾千金 代代相承的誠信美德
「狼來了」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故事,放羊的孩子把「信」視為玩物,結果賠上自己性命。一言足以興邦,一諾豈止千金,在中國幾千年的神傳文化中,關於誠信的故事比比皆是,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開卷有益:古代賢母的教子故事
中國古代有許多明理賢慧的好母親,她們都知道母親的言行常對子女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對培養子女的品德都非常注重,像「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留下許多感人的故事,啟悟和教誨著後代為人母者如何更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千古名臣諸葛亮 一家三代演繹忠義
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兒子諸葛瞻和年僅十歲的孫子諸葛尚也先後戰死沙場,一家三代為了蜀漢,將忠義之道演繹地淋漓盡致,至今仍為後世稱頌。諸葛亮一家盡忠報國,和他平日就重視後代教育有關,諄諄善誘的家書也充分表達了他對後代的期許。
【聽文章】宰相肚裏能撐船 皇帝也佩服的呂蒙正
人們常用「宰相肚裏能撐船」來形容人的寬宏大量。寬容大度是一種王者風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和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宋朝的宰相呂蒙正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值得參照——遇事化禍為福,輕鬆無憂。
神醫董奉得道 神奇醫術譽滿杏林
人們用「杏林」稱頌醫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滿」、「杏林滿園」或「譽滿杏林」等來讚揚醫生的高明醫術和高尚醫德; 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這得從東漢時期著名醫生董奉說起。
【窗前馨語】寬厚是一種智慧
漢宣帝時的丞相丙吉,沒有因爲車伕喝醉後將穢物吐在車上而辭退他;宋太祖時在山西擔任巡檢的郭進,赦免了一個誣告他的軍校。後來,雖然沒求任何回報,但最終得到了車伕和軍校的捨身相報。這難道不是真正的智慧之舉嗎?另外,教育子女具備寬厚恭儉的人品,更是留給孩子的最可靠的財富。
← 上一頁
頁 4 / 5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窗前馨語】無私善良才是永恆的存在
筆的故事
向世人講真相 廣東69歲老人被枉判三年
【明慧視頻】親家母得抑鬱症 誠念真善忍好恢復健康
神韻具深遠影響力 海外華人震撼敬仰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