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舉賢治國 用對人才方能創造盛世
諸葛亮說治國之道務在舉賢,他在各領域重用有賢有才之人,讓蜀國得以和魏、吳三國鼎立,譜下一段輝煌的歷史。漢文帝在名臣張釋之等人輔佐下,重用勤奮實作之臣,因此和漢景帝共創了文景之治。顯見善於選用人才,可以決定國之興衰。
中華文化智慧:天人感應
古人相信天人感應,皇帝遇到天災會向內找自己施政的不是,請求上天止禍降福,如著名的「湯禱桑林」;若當政者不知內省檢討,則會導致天災人禍不斷,甚至國亡家滅。中國目前各地異象頻現、災疫頻發,是否在警示著不信有神將禍從天降。唯有拋棄違反「敬天順天」的無神論和鬥爭哲學,才能獲得上天的護佑和賜福。
命由天定 事在人為
古人云:「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知其惡而弗之,禍轉為福。」上天主持著公道,懲惡揚善,報應分明。因此人生在世,一定要遵從天理,恆守善念,才能趨吉避兇,使福報久遠而綿長。古籍中記載的因果報應事例很多,以下舉幾個例子。
人在做天在看 因果循環報應昭然
古語云:「行善獲福,為惡得禍」就是曉諭善惡有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遭受惡報;早種善因,及時行善,才能得到永遠隨身受用不盡的福分。天有好生之德,改過遷善,也會使命運轉好。一起來看看古籍中記載的幾個因果報應故事。
【聽文章】神傳文化始祖軒轅黃帝 修道治國垂範後世
傳說中的黃帝是一位聖王明君,也是一位修道之人,他一統華夏,在治世的同時修身證道,以德教化百姓,為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古代無論天文、地理、政治、哲學、醫書或是養生之書等,多依托黃帝以傳道。
【聽文章】中國為何稱「神州」?信仰打造五千年文化
中國古人崇敬上天,歷史上諸多明君會遵循天道,廣施德政,恩澤百姓,開創長治久安的盛世。一些先知與文人則會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天地之道一致,高潔的人品和崇高的信仰成就了他們的功名,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化。
道濟天下的聖者心懷 孔子的六個小故事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孔子一生談做人的道理,注重從當下的事做起,從解決現實的人生問題做起,其它的事,自然就會豁然貫通。一起來看看《論語》、《孔子家語》中記載的幾個故事。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子游與漢明帝尊師重道
古人云:「三教聖人,莫不有師;千古帝王,莫不有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人不敬師是為忘恩,何能成道?古之先哲聖賢以身作則,虛懷若谷,其尊師重道的風範堪為後世楷模,令人敬仰。
制禮作樂尚德重教的周公旦
由於周公的教誨、倡導,形成周初為政無逸的「王風」。周公為國家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他把文化教育視為千秋大業,強調敬天保民理念,提出「明德配天」、「恤民安民」、「任人唯賢」等,並以此教育成王及周室子弟。
讓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蘊含的美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中華正統文化被系統破壞之前,寬容與忍讓在幾千年的文化承傳中,早已是中國人生命的一部分了。「六尺巷」、「仁義胡同」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化解了鄰里糾紛,彰顯了宰相肚裏能撐船的胸懷和格局,成為中華民族謙遜禮讓傳統美德的見證。
← 上一頁
頁 18 / 21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紀念「四・二五」26週年 英國政要致信支持
紀念「四・二五」:從林沖誤闖白虎堂說起
天津法輪功學員孔凡衛被枉判七年半 多人遭綁架
往日回憶:勞教所警察尋找《轉法輪》
明慧故事廣播:深山奇女 絕處逢生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