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蘊含的美德

讓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蘊含的美德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報導】古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的精神向來為歷代聖賢所推崇,在傳統的道、儒、佛家文化中多有論述。如老子說「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

《尚書》中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佛家講「一念境轉」,慈悲心懷有多大,包容的世界就有多大。這無私的氣度和博大的胸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千古美談「六尺巷」的故事,正是中華民族謙遜禮讓傳統美德的見證。很多人都聽過,但對故事發生的人、時、地卻不很清楚。在這事事淄銖必較的年代,我們來重溫這則故事,體會「包容」所蘊含的善的力量,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改善彼此間的關係。

「六尺巷」民間流傳下來的說法不少,但都大同小異,連詩句都幾乎相同。如果仔細考證各地方誌、民間傳說,肯定還會發現更多類似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在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處理爭端時,只要各退一步,就能化干戈為玉帛。

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幾個說法。

一、「六尺巷」

據《桐城縣誌略》記載,清朝康熙年間宰相,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張文端),世居桐城,其府第與吳宅為鄰。其老家旁有空地,向來作為過往通道,後來空地被鄰居吳家砌牆占用,兩家爭執不下。張家人傳書到京城,張公批詩於後寄回: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得到張英寄回的信,豁然開朗,遂退讓三尺。吳家見狀,覺得當朝權臣如此寬宏大量,權重卻不恃權、位高卻能謙和禮讓,深受感動,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三尺。於是張、吳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六尺巷」便成了這條小巷的名稱。

張英傳承了中華民族「里仁為美、禮讓睦鄰」的美德,除了彰顯儒家修身、齊家、仁者愛人的博大內涵,更是善益子孫。據《桐城縣誌》載,張家一門數代高官厚祿,應說是得益於清廉的家風,得益於「六尺巷」。

六尺巷是中國安徽省桐城市的一處歷史名勝。(公有領域)

二、兩丈寬「仁義胡同」

無獨有偶,遼寧的遼陽也有類似的故事。清代乾隆年間,遼東才子王爾烈在京城為官,曾任翰林院編修、內閣侍讀學士等。一日王爾烈忽然接到老家書信,才知道鄰居趁他不在家,強占兩家中間的院牆。家人因此與鄰人發生爭執,遂捎書來請他出面說話,以讓鄰人退縮。

不久,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裏邊卻只有一首打油詩:

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動往後退讓一丈遠,鄰人因而也往後退讓一丈,於是中間出現了一條兩丈寬的胡同,成為來往行人的過道,這條過道就是現今遼陽城裏翰林府旁邊的「仁義胡同」。

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公有領域)

三、明朝的六尺巷

明朝江蘇吳縣楊翥,官任禮部尚書。有一次他家宅院的地基被這位鄰居占去三尺,家人希望楊翥出面干預,楊翥則一笑了之,並提筆寫詩道:

餘地無多莫較量,一條分成兩家牆。
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讓三尺又何妨。

楊翥禮讓、謙和的氣度,感化了鄰居,非但不再爭執,反而主動多讓三尺,結果形成一條六尺寬的胡同,後人稱為「六尺巷」。

鄰居們被楊翥的忍讓所感動。有一年,一夥賊人密謀欲搶楊家的財物,鄰居們主動幫楊家守夜,使楊家免去了這場災禍。楊翥為官清正廉明,體恤民意;為人篤實敦厚,寬容忍讓,為當時推舉、後世稱道。

結語

在當今講究競爭、崇拜強者的中國社會,這種得理還讓人的寬容與謙讓,恐怕已經不為現在的人們所熟悉了。尤其是當各地中共高官們為謀私利而憑強權拆毀無辜民眾住房的事件屢見不鮮,而且隨意打壓民間信仰的時候。

其實,在中華正統文化被系統破壞之前,寬容與忍讓在幾千年的文化承傳中,早已是中國人生命的一部分了,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恕精神,其實就是「仁」,就是「義」,就是「禮」。

「六尺巷」彰顯的律己寬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氣度、胸懷和風範。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在任何環境中不為利慾所動,同情、愛護和幫助他人,心裏總是裝著別人的安危,喚醒、偕同他人一道行善、實踐道義。

真、善、忍是宇宙的特性。有人說,法輪功講的真、善很好,就是忍沒什麼好的。其實,「忍」不僅僅是韓信的受辱於胯下,還可以是孔融的讓梨,藺相如對廉頗的大度,「六尺巷」中的仁義。

法輪大法的法理是圓容的,對他人的寬容和忍讓本身不是就包含了真誠和善良嗎?

法輪大法修煉者是真、善、忍的信奉者和踐行者,要求自己修出「無私無我、先他後我」。(明慧網)

參考資料來源:《德育古鑑》《明史》等。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5/4/包容的智慧-222796.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4/27/「六尺巷」中蘊仁-153504.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7/6/楊翥律己寬人-312023.html

(本文主圖來源:pixabay)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