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捐助
德性
幸福坤典 品读《女诫》发现温柔善良
班昭,字惠班,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在她70多岁高寿之年,她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完备的女性礼教规范《女诫》。她在书中解释了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德之义,她留给女性的智慧之言,实乃用心良苦的幸福坤典,流芳两千年,在历史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谢谢李大师珍贵的提醒」
「李洪志大师在经文中提醒我们,人生在世就应该做好事,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福德。让自己更好,不是为了一生一世的幸福,而是累积这些德行,回到我们真正的故乡。」台湾高雄市议员陈丽娜恭读李洪志大师发表的《为甚么会有人类》经文后,深受启发。
前秦皇帝苻坚的故事:兴于聚德 败于悖德
前秦宣昭皇帝苻坚(公元三三八年~三八五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的第三位君主。《资治通鉴》评价苻坚「非常孝顺,自幼有大志,博学多才」。苻坚勉力于行仁义施德政,但最终被自己手下的将领俘虏和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美色当前不为所动 天赐福泽
古代不乏很多帝王、将相和名人能洁身自好拒绝色诱,包括唐朝名相狄仁杰、宋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宋仁宗。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呢?
重振礼仪之邦 先寻神传文化之礼
《论语》:「不学礼,无以立。」「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现在我们过度依赖科技,对礼仪的认知逐渐淡忘其真意,思想和行为也常常背离道义,如能寻回神传文化之礼,人类社会才会有出路,才能走向真正美好的未来。
中华传统美德之忠孝节义(四)— 义字篇
在义统文化中,「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义,包括道义、正义、理义、公义等道德原则。由此可知「义」乃一切道德之根基。
中华传统美德之忠孝节义(三)— 节字篇
「节,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之忠孝节义(二)— 孝字篇
「孝」字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为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
中华传统美德之忠孝节义(一)— 忠字篇
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四字道德准则。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与做人应坚守的「节」,与人类应遵循之行为标准「义」一起,成为主流社会观念文化。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气节与信念写成的忠孝节义列传。忠孝节义内涵博大精深,本系列文章试作探讨。
页 1 / 1
最新发布
天音净乐:唐玄宗游月宫
【听文章】【沧桑历程】忆清华学子袁江
「白日飞升」古今考 (3) 飞行修士圣约瑟飘浮在教堂尖顶
美名校医学副教授:病从哪里来?
澳洲昆士兰凯恩斯节 民众体验美好能量
热搜文章
最新
长热
Instagram 画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