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德行典範
面對難關時 別忘了一個關鍵「荷花定律」
每當我們想學習一樣專業、達成一個目標、從事一項志業,都不可能一蹴可幾,常常會碰到停滯期,怎麼努力,好像都看不到成功的曙光……這時,你是怎麼做的呢?
拒色蔭子解囊相助 古代好官濟危解難福及子孫
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好官歷來受到人們的敬仰,那是因為他們擁有重德行善和愛民的理念。以下是三個歷史上好人好官的故事,一起來看看。
陋室德馨神仙來 寒士求詩不求財
宋代古籍記載:福建有一位讀書人,姓楊。他家裏很窮,可是他對自己父母非常孝順。一天,他家裏來了一位「回道人」能點石成金,給他一點金子改善生活,楊書生極力推辭,只求神仙贈詩,他也因此成就仙緣。一起來看看。
開國元勛又輔佐三代君主 東晉名相王導的管理智慧
無論是古代王朝或是現代組織,那些能輔弼君王或企業家而成事者,都遵循一個常理:遵守道德原則、擺正自己的位置、堅守自己的責任。東晉名相王導就是典範之一,《晉書》中評價他媲美管仲、孔明。
用生命書寫歷史的中國古代史官
中華民族有承傳百代的民族品德,有光耀千秋的浩然正氣。這正是神傳文化的一部分。你知道「崔杼弒其君」的故事嗎?你知道唐太宗有三面鏡子嗎?一起來看。
廉儉清官出於嚴正家教
一個人若具備廉潔的品德,除了在官場能夠屹立不搖,也會贏得絕大多數的人尊重。明朝朱裳居高位,卻自號安貧子;春秋時代魯國人季文子,官拜國相,但妻子兒女沒人穿綢緞衣裳。他們的廉潔,除了天賦之外,很大程度都是來自於嚴正的家教。
他盡心輔佐朱元璋 後世稱齊名諸葛亮
中華五千年歷史,出了無數先賢、忠臣良將,這些名留青史的人物都有共同的人格特質,他們都重德行善、相信善惡有報,因此為人處世表現出謙恭禮讓、仁慈寬厚的風格。明朝劉伯溫功高卻辭接丞相就是典範之一,還有哪些人值得一書呢?一起來看看。
【聽文章】命運可改 看袁了凡如何扭轉一生
大家熟悉的《了凡四訓》是明朝人袁黃寫給兒子的家訓。他的一生曾被一位占卜師推算得很準確,但後來在一位禪師的點撥下,他不願再和凡夫一樣過日子,決定改號為「了凡」,並從此改過遷善。最後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正應驗了古語所云:「命由天定,運由己生。」
載入正史的千古奇丐 —— 武訓
清朝的武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寫入正史的乞丐。他行乞三十多年,建立了三所義學,讓清貧人家的小孩有受教育的機會,避免和他一樣因家貧沒受教育不識字,年輕時受盡欺凌。他籌資興學的過程極為艱辛,最終感動不少人捐錢捐地,他得以實現願望。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聽文章】祖上積德庇蔭後代 子孫重德方能安享福報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說明了祖輩對後代的影響性。其實的確是如此,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的老人,甚至先祖有沒有行善積德直接有關。然而,也需要子孫重德,才能安享到福報。
← 上一頁
頁 3 / 5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窗前馨語】無私善良才是永恆的存在
筆的故事
向世人講真相 廣東69歲老人被枉判三年
【明慧視頻】親家母得抑鬱症 誠念真善忍好恢復健康
神韻具深遠影響力 海外華人震撼敬仰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