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傳統正見
由《說文解字》「平安」二字想到的
平安,是大家都希望擁有的,一般人常把「健康、平安」視為人生最基本、美好的追求,祝福他人時也經常用到。我們雖然把平安掛在嘴上,但是否真正得到平安?
【聽文章】節儉能長壽 奢華會短命
《太上感應篇彙編》中記載了一則元朝兩位太學生故事,形象地說明瞭節儉與奢華的關係。一起來看。
退一步海闊天空:和衷少爭 謙德少妒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古人觀察到這種自然現象,認為做人也必須謙虛才能持盈保泰,才能避免招來禍端。一起來看兩個做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謙讓故事。
從《禮記》「嚴師為難」說起
《禮記》「嚴師為難」的解釋是,所有的學習,找到嚴師最難。嚴師的「嚴」不是嚴苛、嚴肅,而是出於仁慈和惜才的嚴格要求。為甚麼找到嚴師最難呢?又如何成為嚴師的高徒呢?一起來看。
時空交錯我是誰?— 對輪迴轉世的思考
時光荏苒,卻又光陰似箭。時空交錯,歷史由無數個巧合、偶然和必然組成。東西半球兩個同時代的人,他們的故事是否能帶給您些許啟悟——茫茫人海,我們究竟為了甚麼,來這裏品嘗苦樂、譜寫文化?
【冥冥之中有定數】嫉妒心反害了自己
古人說過:「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然而,在世間,仍有一些心懷嫉妒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去傷害他人,結果最終害的是自己。
書法之道:人如其字 心正則筆正
作為東方藝術核心的中國書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既有個人的神采,又有地域的特點,還有時代的風格。古人歷來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載道」之說,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則筆正」。一起來領略中華書法之道。
貪財取危 自求災禍
古往今來,有人認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求財貪利,人之本性,不是大惡。也有人認為:貪財取危,貪權取竭;貪財如毒蛇,終將被蛇咬;一旦為利所驅,必將為利所害。古今實例令人扼腕嘆息,也在發人深省。
明智的石匠
宋朝蔡京是與秦檜齊名的巨奸,他用刻石碑《元祐黨籍碑》的方式打擊異己樹立威權,並下令全國各州縣官府復刻此碑。此舉引起了當時許多有良知人士的反對,包括一位名叫李仲寧的石匠。
清醒與迷失:《二十四史》記載的毀佛遭報
中國歷史上的「三武一宗」謗法毀佛,都遭到了報應。二十世紀末,中華大地上又上演了一場對於佛法的殘酷迫害。智者清醒,愚者迷失,前車之鑑不能不查。
← 上一頁
頁 2 / 22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聊聊狂者、獧者、鄉原與賢士之差
珍惜生命 快找真相 ―― 從黑龍江廳官楊炳友暴亡說起
美國喬州六月節 市民學功:手能抬高了
【明慧視頻】二十六年反迫害 明慧資料見證
【1分鐘故事】讓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蘊含的美德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