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君子」是傳統文化中的人格典範,儒家重要的經典《論語》即多次提及君子所應具備的品格,並且與小人進行對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等等。
君子與小人因為有著不同的品格與處世態度,所以容易出現價值觀的衝突,甚至產生隔閡、排擠。《舊唐書・崔胤傳》就記載:「胤所悅者闒(音踏,tà)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唐代晚期政局動盪,權臣崔胤(音印,yìn)因政治鬥爭,大肆貶斥殺害異己,他喜愛卑賤小人,厭惡正人君子,因此引起當時人們對自身性命難保的驚恐。後來原文中「正人君子」被摘出為成語,用來指品行端正的人。在神的眼中,秉持正氣、行為端正、不貪色慾、處處與人為善的正人君子,就是貴人、顯貴的人,必得福報。
不貪色的費樞成貴人
費樞是宋徽宗時的進士,在未登科前,曾到長安附近燕脂坡的一家旅館住宿。那時已日落,女店主侍倚門口,嫣然含笑地向費樞道:「客官一路辛苦,歡迎光臨小店!」
半夜時分,女店主獨自來到費樞的住房,說:「我見客官文雅風流,甘願與您共枕席之歡,不知客官意下如何?」費樞聽後大驚失色,忙問:「妳是做甚麼的?為何半夜三更來到我房裏?」
女店主答道:「我父親是絲綢店的主人,在京城做生意,家在某某街道。父親把我嫁給這個旅店的兒子為妻,丈夫亡故了,因為貧窮,我無力歸返娘家,又不能忍受寡居之苦,所以今晚甘冒羞恥來委身於您。」
費樞聽後,溫和地說:「妳的處境我聽明白了,我不做非禮之事。我進京城後一定去拜訪妳父親,請他派人來接妳回家。請妳不要怨恨我。」女店主十分羞愧,低頭轉身退去。
費樞到了京城,打聽到某絲綢店,向店主通報了自己的姓名。店主立即十分熱情地講:「我在這以前,晚上夢見神仙告訴我,我女兒可能要失身於人。如果遇不到貴人費樞,就危險了。您的姓名,神仙早告訴我了。願聞其詳!」
費樞細講了經過的情形,店主聽後感動得流淚,拱手致謝道:「神仙說您是貴人,當之無愧!」店主後來把女兒接回家,改嫁出去,使她生活得很好。第二年,費樞登科及第,官至大夫,作了巴東郡守。
人們會把一個淡泊名利的人稱為正人君子,因為他能放下個人的利益,不產生貪念。如果對某一種東西過度的追求,那麼就他不是正人君子。例如,過度追求錢,就會為了錢而六親不認;過分追求名,就會為了出名傷害、中傷別人,無所不用其極。
同樣的道理,過度追求異性的美色也是一種貪念,只是想佔有的東西不是錢財、物質利益,而是他人的身體、美貌,最終他可能為了得到而做了不好的事。

有過知悔 不失為君子
有許多人喜歡把自己的缺點、弱點包裝起來,或者掩蓋起來,深怕被別人知道之後對自己不利。還有一些人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明明知道自己親近的人做錯了事情,卻沒有勇氣面對事實,從而選擇有意袒護,把錯誤的行為遮掩起來。
然而,真正的正人君子則能做到襟懷坦蕩,表裏如一,不護己短。不刻意掩蓋自己的缺點和過失,是一種心胸坦蕩的高尚之舉。
宋朝林逋的《省心錄》中說:「有過知悔者,不失為君子;知過遂非者,其小人歟。」大意是,有錯失知道悔改的,還是高尚的人;知道錯了還按錯的去做,這就是卑劣小人了。
有錯誤而隱瞞不講,猶如護疾而忌醫,只能大大加重自己的錯誤;承認錯誤並迅速改正,才能有機會彌補以前的過失。其實人有缺點和過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意孤行,死不認錯。刻意的掩蓋即使能矇騙人一時,但是絕對不會長久。因為這是虛假的行為,長期積惡,必有報應。
一個人如果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選擇堂堂正正、不護己短,就不難取信於人,就必然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一身正氣妖鬼懼
古時有一人劉某,擅長數術且能道陰陽。鄉人皆讚其了得,他亦深以為然,沾沾自喜。一日他行夜路前往某莊,路遇兩小鬼也往此地,於是結伴同行。原來此莊其人陽壽已盡,而小鬼奉命前去領其魂魄。
三個一路說笑來到莊前。此時已是午夜時分,莊裏一片漆黑,只有莊頭路旁一茅草房裏燭光明亮,原是一書生正襟危坐挑燈夜讀聖賢書。兩小鬼裹足不前,對劉某曰:「此路前行不得,就此別過。」劉某大惑不解。小鬼道:「你看這間茅草房,一片紅光罩著,陽氣逼人,我等近前不得,只好繞道進莊了。」
劉某恍然大悟。沉思良久,心中頓生茫然失落之意,暗道:「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家貧如洗,衣著寒酸,卻一身陽剛之氣,鬼也懼之。吾以為數術通陰陽手段了得,鬼卻不怕我。實在慚愧得緊。」
一個人,意誠而心正,心正而身直,身直而行端,行端而望之儼然,陽剛威武,百邪不侵,一身正氣,妖魔鬼怪自懼之。此乃正人君子。

平淡如水 君子之交
人們推崇朋友相交的最好境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名句源自《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大意是,君子之間的交往,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之間的交情,卻甜得像甜酒;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利斷義絕。小人之間會出現無緣無故地接近,也會出現無緣無故地離散。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也有感而發引用此句∶「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意是,美好的滋味最終容易腐敗變質,到了晚年才知道,君子之間的交情應該像水一樣清淡。意指朋友之間的關係很好,但在利益關係和情分上卻看得很淡。
有這樣一個歷史典故,唐朝名將薛仁貴自幼習文練武,但家中十分貧寒,在尚未得志前,他與妻子窮困潦倒、衣食窘迫,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他們,兩人還結為異姓兄弟。
後來薛仁貴參軍,跟隨唐太宗征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平遼王」,文武百官紛紛前往道賀,但薛仁貴對賀禮都婉言謝絕,只收下布衣百姓的王茂生送來的兩壇「美酒」。
手下把酒啟封後一看,發現裏面並非是酒而是清水。薛仁貴讓人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眾人不解其意,薛仁貴說道:「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茂生夫婦幫助,現在我不收厚禮,只收下王茂生的清水,因為我知道他還很貧寒,送我清水也是他的一番心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間的關係應建立在道義之上,像清水一樣純淨高潔,不摻雜世俗的物質利益和過濃的情分,也避免了互相之間的拉攏、利用、吹捧等,這樣純潔無私的朋友關係才能維繫的長久,才是君子應遵循的。絢爛終歸平淡,朋友之間的交往何嘗不是越平淡才能越長久。
【延伸閱讀】
美色當前不為所動 天賜福澤
羊祜仁德化民 「羊陸之交」傳頌千年
重義輕利的商人獲利超往年
不患得患失 遠離矛盾和煩憂
孔子的教育理念及現代的反思
凡事為他人著想:《忍經》中的六則故事
明慧網原文:
【神傳文化】不貪色,是貴人!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2/21/149118.html
《明慧週末》(第三五九期)正人君子不護己短 https://weekend.minghui.org/
民間故事:正人君子 https://www.minghui-school.tw/school/article/2007/1/27/61844.html
【神傳文化】君子之交淡如水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2/19/148873.html
(本文圖片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主圖説明:宋 馬遠《松間吟月》,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