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黃土地 民風古樸的傳統新年

陝北黃土地 民風古樸的傳統新年

文/陸南整理(明慧之窗記者古雲編輯)  

陝北民風古樸,過年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多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黃曆新年。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託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

說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刷,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麵,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麵,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

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都要換新衣服。再窮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

祝福吉祥物「棗牌牌」

在陝北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在陝北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用紅棗給孩子做個「棗牌牌」。(pixabay)

除夕守歲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子孫們叩頭。

家家戶戶張貼春聯(法輪大法弟子畫作,明慧網)

大孩子忙著放炮,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裏叫「守歲」。

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裏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裏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欠、村寨的吉凶。

初一「問強健」

正月初一,天剛濛濛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裏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新年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裏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

其中,手執花傘領舞和演唱者,稱「傘頭」。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秧歌作為民間舞蹈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幽默歡快,雅俗共賞。正如本文主圖——神韻藝術團二零一一年創作的《大秧歌》——所示,一望無際的金黃麥田,農家小院前一群歡樂的男子,以高難度的技巧和詼諧的表演,展示出豐收的喜慶氛圍。

陝西安塞腰鼓距今也有千年歷史。節慶期間,「沿門子」結束後,鄰村之間的腰鼓隊還要互相拜年,稱之為「搭彩門」。正月十五時,各村腰鼓隊雲集廣場,開始了互比互賽活動。各路鼓手各顯身手,互比高低,成為一年裡腰鼓表演的高潮。

在二零一零年演季,神韻藝術團創作的《安塞腰鼓》舞,以深厚廣闊、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為背景,一群陝北小夥子紮著白羊肚手巾,打起昂揚的腰鼓,展現出純樸豪放的民風。從他們輕鬆愉快的舞動和發自內心的淳樸笑顏中,看到中國人的真正精神。

過大年期間,正是觀賞這些地道的民族民間舞的最佳時節,可訪問神韻作品網站,一飽眼福!(https://www.shenyuncreations.com/zh-TW/

在二零一零年演季,神韻藝術團創作的《安塞腰鼓》舞劇照。(神韻藝術團官網)

【延伸閱讀】
天音淨樂:撥雲見日 喜迎癸卯兔年
【聽文章】新年話祭祀 善念善行祈求神靈護佑
五福怎樣臨門

明慧網原文:
【神傳文化】陝北的新年: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2/10/95192.html

(本文主圖説明:在二零一一年演季,神韻藝術團創作的《大秧歌》舞劇照,神韻藝術團官網)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