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幽窗小記》(亦稱《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意思是說,為人處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用驚慌;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坦然面對。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用一種處之泰然的豁達胸襟去面對得失、寵辱,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不會患得患失,亦不在意別人的是非評說。
向敏中升官 處之泰然
北宋真宗朝宰相、詩人向敏中就是不受富貴名利左右的君子。真宗皇帝時,向敏中被任命為右僕射(丞相級官職。射,音葉、yè),詔書下達那天,任翰林學士的李宗諤正當值,皇上對他說:「朕自即位以來,未曾任命僕射,今天以這個官職任命敏中,這是非同尋常的任命,敏中應該很喜歡。」
皇上又說:「敏中家裏,今日賀客必定很多,你去他家看看,明日再來向我報告。不要說這是朕的意思。」
李宗諤到相府後發現,向家門前空空蕩蕩,家裏也安靜得出奇。李宗諤與向敏中親近,直接就進入府中見丞相,然後祝賀道:「今日聽說下達了任命您的詔書,士大夫無不歡喜欣慰,舉國歡慶。」向敏中只簡單地答應著,不置可否。
李宗諤又說:「當今皇上登基以來,未曾任命過僕射,這是非同尋常的任命,若非德高望重、皇恩深厚,怎能有這樣的寵信?」向敏中仍只是簡單地應答著,李宗諤始終不能揣摩出他的心思。
李宗諤又歷數前代做過僕射的人其功勞美德之輝煌、皇恩之深重,向敏中還是只簡單地應答著,最終也沒說一句話。
李宗諤從堂屋退出來後,又派人到廚房問今日相府有沒有親戚賓客宴飲,廚房中的人也說相府今日寂靜無人。意即向敏中受任之後,謝絕賓客,門庭寂靜。
第二日李宗諤又當值,皇上問:「昨日見過敏中沒有?」李宗諤回答說:「見過他了。」皇上又問:「敏中的心情如何?」李宗諤把所見到的詳細地彙報了。皇上笑著說:「向敏中真是寵辱不驚,不把官位放在心上。」讚譽向敏中清正沉穩、節義自守。

古往今來,大凡升官發財,均被視為可喜可賀之事。可向敏中面對升遷卻喜惕不形,處之泰然。由來功名輸勛烈,心中無私天地寬。個人的功名利祿終難超越真正的功勳偉業,世上八成的煩惱都是來自於私慾。大概是因為向敏中心中沒有過多的私慾,所以才能不為官所累吧。
君子坦蕩面對名利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也闡述了為官做人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古代心胸豁達的君子將權勢富貴看得很淡,當一個生命胸懷天下、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時,他決不會為自己的官位和名利患得患失,而是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也就沒有甚麼東西的失去會令他們感到憂慮。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子文三次出任令尹,沒有喜悅的表情;三次被免職,臉上也沒有生氣的神色。魯國大夫柳下惠也是三次被罷官,也沒有心生怨恨。這兩位知命的君子遇到忽得忽失的情況,泰然處之,喜怒不形於色。
唐代柳公權家中的銀杯被奴婢們偷走了,詢問時他們卻說不知道,柳公權淡然一笑,說:「銀杯成仙飛走了。」南朝梁人張率在新安時派家中僕人運三千石米回家,回到家後米已耗去一半,問原因,僕人說是老鼠和鳥雀耗去了米,張率笑著說:「好厲害的老鼠和鳥雀啊!」柳公權和張率對失去的財物不加追究,一笑了之,避免了矛盾和麻煩,也顯示了寬厚的胸襟。

《論語・陽貨篇》:「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孔子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又怕失去它,那麼這樣的人可以被稱為「鄙夫」。
孔子認為那些只知個人得失、思想鄙陋、見識庸俗、孳孳為利、患得患失的官員是不可以一起共事的,因為這種人一旦擔心失掉官職,那他就「無所不至」,甚麼事都幹得出來了,很有可能就是無惡不作,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保持平常心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因此,人世間的一切事情,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人的煩惱多是來自於對某些事物的患得患失或耿耿於懷,經常過度地強調自我或刻意追求,因而失去了本來應有的祥和。凡事不必刻意去表現,以平常心處理,一切順其自然,反而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許多人每天追逐名利地位以及物質享受,累得精疲力盡卻仍然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許多人也在想,為甚麼社會在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愈來愈多的人體會不到快樂和幸福的滋味。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很多東西,太刻意了反倒會失去,就如同手裏的沙子,握得越緊,它就會漏得越快。凡事不要刻意去追求,一切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保持平常心,反倒能有一番收穫。

【延伸閲讀】
趙禎聞過則喜 開創宋朝「仁宗盛治」
「大隱隱於朝」 東方朔的神奇故事
「大樹將軍」謙讓克己的泱泱風範
羊祜仁德化民 「羊陸之交」傳頌千年
不患得患失 遠離矛盾和煩憂
【聽文章】退一步海闊天空:和衷少爭 謙德少妒
明慧網原文:
【神傳文化】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10/27/211183.html
【傳統文化】患得患失非君子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0/30/141255.html
【明慧學校】順其自然https://www.minghui-school.tw/school/article/2011/1/2/86847.html
(本文主圖説明:宋 馬遠《寒巖積雪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