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孑伊(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唐朝詩人李白在《玉壺吟》詩中「三杯拂劍舞秋月」,碩慨高詠「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1]是謫仙」,讓世人對東方朔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其實這不是他的真姓名,他本姓張,小名叫曼倩。父親叫張夷,字和平,母親是田氏。
東方朔出生於漢景帝三年,生下三天母親田氏就死去了。鄰家婦女收養了他,當時東方剛剛露出曙光,就給他取了東方朔這個名字。
自幼天賦異能
東方朔小小年紀就展露天賦異能。三歲時,任何經書秘文只要他看過一遍,就能背誦出來,還常常指著空中自言自語。
有一次,東方朔忽然失去蹤影,一個多月後才回來,被養母打了一頓。後來他又消失了,過了一年才回來。養母看到他返回,大吃一驚地說:「兒子你出走一年才回來,怎能讓我不擔心呢?」
東方朔說:「我不過到紫泥海玩了一天,海裏的泥水弄髒了我的衣服,我就到虞泉洗了洗,早上去,中午就回來了,怎麼說我去了一年呢?」
養母就問:「你都去過甚麼地方?」東方朔說:「我洗好衣服,在冥間的崇台休息,睡了一小覺,冥間的王公給我吃紅色栗子、喝玉露瓊漿,差點撐死我了,又給我喝了半杯天上的黃露。我醒來後,在回來的路上遇見一隻黑色的老虎,就騎上它往回走。因為我著急趕路使勁捶打那老虎,老虎把我的腳都咬傷了。」
養母聽了心疼,就從青衣上撕下一塊布給他包紮腳傷。後來東方朔又出走,離家一萬里,看見一株枯樹,就把養母裹在他腳上的布掛在那樹上,結果那布立刻化成了一條龍,後人就把那地方叫「布龍澤」。
漢武帝元封年間,東方朔遊於「鴻蒙之澤」,忽然看見他的母親田氏在白海邊上採桑葉。這時有一個黃眉老人來到他面前說:「她從前是我的妻子,是太白星轉生到世上。現在,你也是太白星的精靈了。」
老人接著說:「我不吃五穀,吞氣修煉,已經九十多年,我的瞳孔裏可以射出青光,能看見幽暗處隱藏的東西。我三千年換一次骨骼和骨髓,兩千年褪一次皮除一次毛髮,我生來至今已經三次換骨五次脫皮了。」
毛遂自薦
漢武帝即位後,對人才孜孜以求。他不問出身,發榜廣徵天下賢士,允許有才能的人毛遂自薦。
當時二十二歲的東方朔上書漢武帝,介紹自己:十三歲開始學習,三年中學了紮實的文史知識,足以勝任相關職務。十五歲開始學習劍術。十六歲學習《詩經》和《書經》,背誦了二十二萬字的內容。十九歲學習孫子和吳起的兵法,包括戰陣布置和指揮鉦鼓,也背誦了二十二萬字。加起來已背誦四十四萬字。又很欽佩子路之言。
他並且毛遂自薦:「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 [2],捷若慶忌[3],廉若鮑叔[4],信若生[5],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
東方朔得到愛才的漢武帝任用為郎官,隨後遷官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古代隱士多避世於深山,而他卻自稱避世於朝廷──雖然身在朝堂,卻能保持超脫心態,不被世俗權力所累。
《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東方朔是一位博學多才、風趣多智的大臣,他常常抓住時機,用滑稽幽默的方式來勸諫君主,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既能博得聽者一笑,有時還能使聽者恍然大悟。武帝賞識他的才華,卻沒有重用他。
東方朔因此寫了《非有先生論》,藉由虛構的非有先生直言進諫吳王∶「唉!真是『談何容易』啊!正直的言論常讓人看著不順、聽著刺耳、不合心意,可是實際上是有益的;有的看著高興、聽著順耳、合乎心意的言論,卻往往會敗壞其行為。如果不是賢明君王,又怎能判斷其中的正謬?」用來闡明進諫難,而納諫更難的道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之情。
「談何容易」一詞原指臣下向君主進言很不容易。後來被引用為成語,指事情做起來並不像說的那樣簡單。

木星下凡 無所不知
據《太平廣記》記載,東方朔乃天上的木星下凡,因此無所不知。漢武帝晚年時愛好成仙之術,和東方朔很親近,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使自己長生不老,於是向東方朔討教,希望能提供修煉的秘笈。東方朔聞武帝之言,說:「東北地方有靈芝草,西南地方有春生的魚,這都是可以使人長生的東西。」
漢武帝常見天空出現彗星,東方朔就折了一根「指星木」給了武帝,武帝拿它向天上一指,彗星立刻就消失了,當時的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東方朔善於長嘯,每當他長嘯時,能震得塵土飛揚。
他還曾告訴漢武帝神仙的存在,但能見到神仙的前提是必須是「有道」的人。有道的皇帝執政時,上天都會派神下來輔助他。
東方朔曾告訴和他一起做官的朋友說:「天下人誰也不了解我東方朔,只有太王公知道我。」東方朔死後,武帝就召來太王公問他:「你了解東方朔嗎?」太王公說:「我不了解。」
武帝問:「你有甚麼特長呢?」太王公說:「我對星宿曆法有研究。」武帝問他:「天上的星宿都在嗎?」回答說:「諸星都在,只有木星失去了十八年,現在又出現了。」武帝仰天嘆息,難過地說:「東方朔在我身邊十八年,他死了木星又出現了,我竟不知道他就是木星啊!」
木星東方朔下凡輔佐漢武帝,時常提醒武帝不要做錯事,應該是上天用心良苦的安排。
中國古代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一周約為十二年,與十二地支相符,可用於紀年,故名「歲星」。在《說文解字》對於「歲」的解釋是:「木星也。越歷二十八宿,宣徧(同遍)陰陽,十二月一次。」此外,古人觀察歲星呈青色,青色於「五行」屬木,而命名為木星。
(出自《太平廣記》、《史記・滑稽列傳》、《漢書・東方朔列傳》)
註:
[1] 金門指「金馬門」,漢代未央宮宮門。因門旁豎有銅馬,故稱為「金馬門」。漢武帝曾使學士待詔於此。語出於《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曾在宴席中喝醉,靠在地上唱起歌來,曰:「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2] 孟賁(音奔、bēn)是中國戰國時期衛國的勇士。相傳他力大無窮,與夏育、烏獲並稱。
[3] 慶忌是春秋時代吳國公子。《左傳》記載慶忌是夫差的同族,屢次勸諫吳王夫差說:「如果不改變政令,一定亡國。」
[4] 叔牙指鮑叔牙,亦稱鮑叔、鮑子,春秋時代齊國大夫,廉潔善士。
[5] 尾生是《莊子‧盜跖》中的一個人物。尾生在橋下等一個女子,結果女子沒來,河水卻暴漲,尾生不肯失信離開,終而被淹死。
【延伸閲讀】
張果老倒騎驢蘊含的天機
化鳥飛仙——隸書發明者王次仲的故事
神傳醫道與扁鵲的換心手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真有其事
行善積德出奇蹟 人心一念天地知
明慧網原文:
【神傳文化】木星東方朔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12/16/214452.html
(本文主圖説明:日本市町時代狩野正信繪《西王母與東方朔圖》(局部)。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