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 H. (明慧之窗記者周慧文編輯)
中國的美術家都具備很強的具像寫生能力。本來,藝術家們通過勤學苦練所得到的藝術技能是一件很了不起、值得尊敬的事情,然而從西方正統美術的視角來看,很多中國美術家的作品往往讓人感覺不太正宗。
許多人明明擁有傑出的基本功和造型能力,但與歐洲幾百年前的那些傳世名作相比,卻依然存在著天塹般的差距。
(接前文)
破除黨文化審美觀
由於人活在迷中,人的觀念是沒有真正的標準的,在權威與集體意識的同化下,人就會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舉個例子,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大陸最流行的時尚居然是身穿那種沒有一點美感的綠軍裝,現在的中國人都覺得那時人們像傻子一樣,可當時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卻都認為那種扭曲人性的共產黨軍服是美的象徵。
同樣的道理,今天中國很多搞美術的人看那些高考式的素描和色彩作品能夠品味出「專業」的「美感」來,這對於擁有不同美學思維的人來說同樣會覺得難以理解。
在歐洲,傳統美術的發展過程教會了人們如何欣賞各流派的藝術風格及各類正統藝術的技法特點。

今天被中共美術教育體系洗腦了的人以為不畫那麼方好像就是媚俗,其實這是中共編出來的一個迷惑人心的藉口,利用人的嘴搞出的輿論。
中國傳統文化對此早有明確的概念:中國古代認為天與地有不同的道德側重點,地上的事情在陰陽中講究柔順與協調,即要有順天而行的地德。但在中國繪畫基本功訓練中所流傳的「寧方勿圓」的要求正好是反對、破壞這種「柔順」之德的。要知道自然界的一切的,畫出的圖象只有符合自然才能天人合一,回歸到藝術天體的循環系統裏去──方就是方,圓就是圓。
而「寧方勿圓」的說法則人為地破壞了這一自然規律與圖形的對應。藝術要求對自然真實地表達,必須是一致的,所以要該方則方、該圓則圓。
如果說甚麼東西是圓的但行為上卻畫成方的,這是言行不一致,思想與行動錯位。錯位之後所形成的因素就是變異的,人看了變異的東西又會讓不好的因素進入到思想中去,影響人的各層空間。
而且基本功是基礎,基礎都變異了,那麼此人以後一生的創作都是基於這種變異系統的。
有人說某某某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奠定了甚麼繪畫原則才形成了今天中國整體的畫風,其實不然。在紅色恐怖的歷史中,就算是被奠定的東西再有歷史、再根深蒂固,如果政治審查通不過,也照樣會被打倒的;反之則會被視為有利於中共政權,加以扶植,就成為所謂的「奠基」。
對於一些學畫者來說,想要畫出硬度和力量感,都以為畫方了或畫出稜角來就容易畫出硬度,而畫圓了相對就難一點的話,那麼這是否正是需要畫家下功夫的地方?只不過,在黨文化裏急功近利的人是不會花時間去老老實實下這個功夫的。同時需要思考的是,為甚麼就一定要去追求那個硬度和力量感呢?
在中國的畫冊或網上搜索到的美術高考作品中,可以輕鬆發現大量展現出優秀造型能力,卻帶著強烈黨文化印記風格的素描和色彩寫生。那麼正宗的美術作品又是甚麼樣的呢?
在此展示幾幅歐洲美術巨匠的作品,沒有黨文化的風格是甚麼樣的大家一看便知。
素描
中國的很多素描作品大多都在作畫時運用一種浮躁的形體結構線,依靠那種兩頭輕、中間重、漂浮在紙面上的直線切出稜角分明的方形與塊面,有意把人類的臉畫成來自塞伯坦星的變形金剛或具有花崗岩質地的革命戰士。
而西方傳統技法卻沒有這些。無論是達芬奇的「暈塗法」(Sfumato)還是拉斐爾的「統合法」(Unione),都講究圓潤的過渡與圓融、協調的畫面處理手法,方形或尖銳的塊面完全與這種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同時,以方切圓來得到輪廓線的手法非常緩慢,很容易讓畫家失去對所畫人物的新鮮印象,使畫面失去應有的生動感。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畫家們用鉛筆或炭筆所畫的形體往往作為油畫的底稿,而在完備的Gesso(畫油畫前在畫布或畫板上塗的底料)底子上所畫的硬筆痕跡很難徹底擦除乾淨,過分下力擦除又會對底子造成破壞,影響顏料層與基底的咬合與穩固。
因此大量的方形輪廓輔助線意味著下層會有更多的廢線與污痕,天長日久後上面的油畫顏料因為氧化和環境等諸多原因會變得透明,下層的結構線就會漸漸顯出來,破壞畫面。所以傳統的西方素描在輪廓方面都是直接根據輪廓本身的曲度使用圓線、曲線或弧線來畫出形體,也讓畫中人物顯得更為圓潤、雅緻。這一點從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三傑的素描作品中就能看出來。



通過三傑的素描可以看出,不論哪種風格或深入程度的正統作品,都與這幾十年來中國美術高考的素描風格大相徑庭。美術圈裏曾經流傳過一個幽默:文藝復興三傑來高考都不一定能及格。也就是說,那些評卷老師──即這個圈子裏的權威們所掌握的評判標準其實是一個異類、一種完全不正宗的東西。
原本歷史上神傳文化正的因素很多,只可惜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敗壞了原有的正統技法,因此讓大量具有造型能力的人集中到了中國和亞洲地區。人們以為中國的藝術很寫實,是好的,但卻潛移默化地被黨文化污染,導致人們以為的好東西也成了飽含變異文化與破壞性的毒物。
色彩
再看色彩的基本功訓練作品,那些散亂的水粉或油畫筆觸直接就是原共產現實主義繪畫風格與部分印象派分色主義畫法不倫不類的結合體。用「亂塗一氣」來形容可能不太符合客觀事實,因為從那些胡亂飛舞的筆觸中勉強也能看出個輪廓。
以「擺」的筆法作為主要技術的色彩作品把一切都給切割成一塊一塊的了,好像一切都是不同形狀、顏色、大小的馬賽克堆砌起來的。由於筆刷大多是長方形的,那些完全沒有過渡的馬賽克方筆觸也就成了「寧方勿圓」變異理論在色彩繪畫中的實踐了。
同時,由於巴黎公社畫家庫爾貝創立的「現實主義畫派」強調表達現實中醜惡的東西,「寧髒勿淨」也就成為「寧方勿圓」的配套用語。因此水粉畫中各種離譜的顏色,以及油畫中的灰色調也就大行其道了。
中國美術基本功訓練風格中,相較「嚴謹」到把人畫成石頭的革命性素描,色彩畫卻走了另一個極端──畢竟,走極端是黨文化最突出的特點。那些水粉畫甚至有意讓造型極端鬆散到畫甚麼不像甚麼。在網上或在畫冊裏隨便翻出一張高考色彩範畫就能一目了然。這裏我們仍然通過幾例正宗的歐洲傳統繪畫比較一下。


從基本功訓練角度來看,這些與高考色彩塗鴉相比具有天壤之別的畫面並不僅僅是一個不同風格的問題。要想畫出嚴謹過渡的效果,整個技法體系和筆法都必須改變。一個常年訓練擺、拍、飛舞筆觸的人在筆法融合方面的掃、刷等技巧訓練微乎其微。對於盲目拋棄揉、掃類筆法的人,這方面控筆的基本功訓練可以說是零。
中國還有巨大比例、為數眾多的人把油畫當作水粉畫在畫,這些人對於提白、色層和罩染方面的筆法訓練幾乎沒有。所以有人畫了一輩子畫,在關鍵的一些地方卻從來沒有訓練過。這也就是中國畫家的西洋畫怎麼看都顯得不那麼正宗的原因之一。
(待續)
【關聯文章】
揭秘美術基本功訓練
【延伸閲讀】
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
名畫欣賞:《蘇格拉底之死》
遙看米開朗基羅的精神里程
畫中時空 (1) 與神同行
畫中時空 (2) 最後的審判
文藝復興盛期三傑使用什麽繪畫技法?(上)
文藝復興盛期三傑使用什麽繪畫技法?(下)
從中古歐洲教堂藝術看人類思想的變遷(上)
從中古歐洲教堂藝術看人類思想的變遷(下)
耶穌受難史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8/1/3/揭秘美術基本功訓練(下)-358861.html
(本文圖片來源:明慧網)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