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節有香有骨 三絕三真的鄭板橋(下)

有節有香有骨 三絕三真的鄭板橋(下)

文/智真(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這是清代鄭板橋寫的一首詠竹蘭石品格的題畫詩。在中國文人畫的傳統中,書畫和詩文往往是密切的結合在一起的,正是所謂「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接前文

藝術風格探析

畫石

鄭板橋畫竹、蘭很獨特,畫石也是如此,自然界的石頭在他筆下也彷彿有了生命。

他以簡勁之線勾出石的外貌輪廓,不施渲染,也不做反覆皴(音村、 cūn)擦,呈峻實之質;石上多不點苔,認為「石不點苔,懼其濁吾畫氣」。他以淡墨做「折帶皺」的畫法,畫出聳立的山石,有時配以蘭竹,用淡墨簡略挺拔之筆在懸崖上畫出竹葉、蘭草數叢,疏朗別緻,栩栩如生,使人耳目一新,如臨其境。

如,他的一幅《柱石圖》中的石頭,在畫幅中央別具一格地畫了一塊孤立的峰石,卻有直衝雲霄的氣概,四周皆空,沒有背景,畫上題詩:「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借挺然堅勁的石頭,讚美陶淵明剛直不阿的高尚人格。

畫中的石頭代表了人物形象,蘊藏著節操堅守、氣宇軒昂的品質,似乎吐露自己有同樣遭遇及氣度的意思,使人感到此處畫石所揭示的深刻含義。

清 鄭燮《清朝柱石・軸》。(台北故宮博物院)

詩歌

鄭板橋的詩文也是別具風格,寓意深刻,言之有物,表達了他對理想的追求和對是非的愛憎態度。

他為仕,志在清官良吏,曾寫《君臣詩》:

君是天公辦事人,吾曹臣下二三臣。
兢兢奉若穹蒼意,莫待雷霆始認真。

宣揚聖人敬天敬德、德配於天的思想,同時勸誡下屬「漫道(即莫說)在官無好處,須知積德有光輝」。

他還曾寫了一首《七絕》勸勉世人莫為名利所驅:

船上人被名利牽,岸上人牽名利船。
江水滔滔流不盡,問君辛苦到何年。

鄭板橋以竹、蘭、石之節、香、骨及其經得起考驗的堅貞,作為自己修身的追求。對於惡勢力,他以竹自況,大義凜然,就如《題畫竹》所云: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唯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詩中寫出竹的氣勢,表現出人與竹的「擇善固執」及不同流俗的個性。

在《題自然庵墨竹》詩中云:

南北東西四面吹,此君淡若不聞知。
雨晴風定亭亭立,一種清光是羽儀。

不管刮甚麼風,絕不會隨風而倒、迷失方向,表現出凌雲直上的堅貞人格和高潔姿態。真可謂人竹相輝,肝膽相照。

鄭板橋宦海歸來,曾寫道:

竹勁蘭芳性自然,南山石塊更遒堅。

表現出和陶淵明一樣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志趣。

他不但以竹自況,還以「竹」待人。對於後俊,他樂於獎掖,盡力扶持,言傳身教,寄予厚望,他在題畫詩《新竹》寫道: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表達了後輩的成長需要老一輩的積極扶持,也展望後輩能更好更強大。

清 鄭燮《竹石・軸》。(台北故宮博物院)

書法

鄭板橋綜合草隸篆楷四體的字形,再加入蘭竹筆意,以蘭草畫法入書,形成有行無列、疏密錯落的書法風格,自稱為「六分半書」的書體,後人亦稱之為「板橋」體。

清代詩人蔣士銓評道:「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音折、zhé,筆畫名稱)奇古形翩翻;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將「書」與「畫」在鄭板橋作品中的關係說得非常透徹,蘭竹入書,奇秀玉條,這正是他一生清正廉明、不同流俗的性格寫照。

清朝的人物傳記《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記載:「燮雅善書法,真行俱帶篆籕(音宙、zhòu,書體名)意,如雪梅風松,挺然而秀出於風塵之表。」言明鄭板橋的字體或如蘭葉飄逸,或似竹葉挺勁,揮灑自然而不失法度,高潔清遠,飄然神逸。

鄭板橋的印章也生動有趣,清代書畫家秦祖永編著的《桐陰論畫》稱他:「善刻印,筆力樸古」。他曾刻了一方「恨不得填滿了普天飢債」的圖章,以明憂民、愛民之心跡。

扶危濟困是鄭板橋的畢生追求,除賑災之外,他還經常資助寒門學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平日也濟人之急,樂於助人。他曾讓他的堂弟鄭墨帶著他的俸錢,分送給生活困難的鄉鄰,「汝持俸錢南歸,可挨家比戶逐一散給,相賙相恤,……務在金盡而止。」

他的《竹石》詩云:「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既點出竹之處境,更直接說出竹之貞定,在「千磨萬擊」之中,「咬定青山」,毫不動搖。另有詩云:「兩枝高幹無多葉,幾許柔篁(即竹林)大有柯(即樹枝)。若論經霜抵風雪,是誰挺直又婆娑。」寓意守常有節,於霜欺雪壓之際,「挺直又婆娑」。

這不正是鄭板橋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氣節的真實寫照嗎?這也是無數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人格的寫照!

清 鄭燮《蘭石・軸》。(台北故宮博物院)

(全文完)

【關聯文章】
有節有香有骨 三絕三真的鄭板橋

【延伸閱讀】
千古名臣諸葛亮 一家三代演繹忠義
「天下文宗」王維的神奇畫作
敬天知命超然物外的蘇東坡
五千華夏文明的點睛之筆:琴棋書畫
書法之道:人如其字 心正則筆正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5/19/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257211.html

(本文圖片來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