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報導】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賦予漢字極為豐富的內涵。漢字從甲骨文算起,經歷了三千多年的風雨,形成了真、草、隸、篆、行、楷等諸多書體。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源漢字而生的書法,與棋琴畫並列為四「藝」,是借助中國文字美的結構造型來表達感情的傳統藝術。
中國書法藝術從商代開始,經歷了商周的古樸,秦漢的輝煌,魏晉的風韻,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采,明清的繁榮,近代的恢宏。包容了畫的意境、詩的情感、音樂的旋律、舞蹈的韻味、武術的神采、做人的哲學等等,可謂無色而有繪畫的絢爛,無聲而有音樂的韻律,使人欣賞之後可以善化人心。這就是書法藝術的精神內涵和引人入勝之處。
書法與書道
「書法」這個詞出現在唐代,在唐之前,稱書法為書、書藝或書道;現在日本仍稱書道,韓國稱書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盛行老莊學說,人們張口談玄,閉口論道,書法被稱為書道。
稱「書道」涵義是很深的,那時人們認為書法藝術蘊含的意義是符合道家的「道」。書道是將書法作品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整體上、意境上、意韻上把握和體現書法藝術,書法家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東晉的「書聖」王羲之就崇尚道,他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
到了唐代,楷書的發展成熟,點畫形式日益豐富,結體方法日益複雜,講究筆畫、結構、章法等,書法法度嚴謹,如「永」字八法、歐陽詢的結字三十六法等,並且出現了書法教學,名稱上也正式稱「書法」。
心正則筆正
作為東方藝術核心的中國書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既有個人的神采,「漢魏有鐘張(即鐘繇、張芝)之絕,晉末稱二王(即王羲之、王獻之)之妙」;又有地域的特點,「北碑南帖莫偏標,拙媚相生品自超」;還有時代的風格,「晉人用理(理學),唐人用法(法度),宋人用意(寫意)」。
書法歷來就注重字的氣質、神韻,書法的點與線、黑與白,凝聚了大自然千變萬化的神態與意象,不僅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關,也反映出書寫者的性格特徵、志向、思想境界等。
中國歷朝歷代都將書法當作每個讀書人的必修課和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像人們常說的:「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古人歷來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載道」之說,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則筆正」。
西漢著名的思想與辭賦大家揚雄說:「書,心畫也。」明朝書家項穆說:「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勛,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都揭示了書法與寫書者內心境界的關係。
晚清經學家劉熙載還將身分不同的人的書法特點做了概括:「賢哲之書溫醇,駿雄之書沉毅,畸士(即獨行拔俗之人)之書歷落(即磊落),才子之書秀穎」,事實正是如此。歷史上流傳千古的書法家幾乎都是忠正廉潔、人品高尚,他們的道德、人格、氣節和他們的書法作品並傳後世,使人讚頌不已。
比如,王羲之品德清純,他的字清秀超逸,舉止安和;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文章妙古今,忠義貫日月,其書法樸質敦厚,充滿嚴正之氣;歐陽詢、歐陽通父子不同流俗,其書法險勁秀拔;蘇東坡書法曠達豪放;顏真卿剛正不阿、臨危不懼,他的字也剛勁雄健、結體嚴謹、法度完備,讓人感受到一種浩然正氣,「望之知為盛德君子也」。
凡此皆字如其人,那發自內心自然流露出的行為標準,體現出對真理、大道的感悟,與對「美」本質的追尋,從他們書法作品中都可體會到這些高尚品德。
如果書家的人品高尚,他的作品也為世人所珍愛,如愛國名將岳飛、文天祥、林則徐,他們忠義正直、堅守氣節,他們的字也特別受到保護和愛戴。如果書家的道德敗壞,其作品也不會為人所重,想用書法成就來掩蓋或彌補其人品缺陷,那是不行的。如宋代秦檜也曾研習書法,因其賣國求榮、陷害忠良,其字亦被排斥。
據傳宋代四家「蘇、黃、米、蔡」的「蔡」原指蔡京,後因他人品不好,改為蔡襄。因此那些大節有虧的人,縱使書技嫻熟,因受到人品影響,其書亦隨人而逝,泯滅不傳。
學書法先學做人
傳統文化中對於美的事物是用道德標準衡量的。其實無論是做詩、作文、寫字或繪畫,都表現出人們對「善」與「惡」、「正」與「邪」這些原則性問題的態度,人們在看好的、正的作品時,得到美的感受,也會受到作品內容和作者高尚道德的鼓舞和感化,心馳神往。
《書道》中說:「自來書品,視其人品。故無學不足以言書,無品尤不足以言書。此書道之理也。」所以學書要先學做人 ── 立品為先。南宋詩人陸遊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即必須修養人品。
書法藝術的品評,不是比點畫、章法的精巧,而是看作者的胸襟、氣質和道德修養;書家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無不體現出其高潔的人品,而崇高的信仰和正信也是其成就的關鍵。
其實各種藝術和技能,都是為了讓人正用和善用的,人們只有修心重德,不斷淨化自己的心靈,不斷昇華思想境界,才會展現出神采和神韻,也才能更好的利人、濟人。
如何寫好書法
中國書法藝術,大致可分為實用為主的寫字和以觀賞為主的書法兩大類,近代以後出現了以鋼筆為主的硬筆書法與幾千年來的毛筆書法並存的局面。毛筆書法變成了欣賞為主的藝術,實用書法已經被鋼筆等硬筆代替。但是中國的古老毛筆書法藝術依然奪目璀璨,為人們所敬讚。
能寫好書法者,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有功(即技法)無性(即性格),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兼此二者,然後得齊古人。」「少陵(即杜甫)論詩,必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子長(即司馬遷)為文,必周覽名山大川,然後有奇氣。學書亦然,不能專從古金鑠石中求之也。讀書養性,缺一不可。不然,用功隨深,所成不過書匠,難超塵俗矣。」
正說明了字內功夫與字外功夫的關係。
字內功夫
古代書法大家「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問他寫好書法的技巧,王羲之告訴他:寫完十八缸墨汁之後,書法自然會有很大的進步。王獻之寫完了十八缸墨汁後書法真的有了很大的改觀,書法的昇華離不開苦練。
寫好書法的字內功夫,首先是臨池。要先「約」(先臨一家名帖,取乎法上)後「博」(再臨多家名帖,博採眾長);要先「入帖」(即臨摹學習),後「出帖」(即融匯貫通、為己所用),從無我到「有我」,正所謂:「學無古人,則學無師承,書無自己,則流為書匠。」博覽碑帖方能精通眾美。
南宋書家姜白石說:「皆須古人名筆,置之幾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臨摹。」歷代的名家碑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學習書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字外功夫
一個真正了不起的書家也一定是一個心底純正、正直的人。唐朝皇帝問書法家柳公權如何寫好書法時,柳公權回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則法可矣。」
唐代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已經兩鬢蒼蒼,因為為人正直,很受人尊敬,皇帝派他去招降叛軍,顏真卿不顧個人生命安全,和隨從深入虎穴,好言勸告叛軍明大義廢惡行,遭叛軍恐嚇、毒刑後堅貞不屈從容就義。
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並稱「柳骨顏筋」流傳千秋。岳飛寫得一首好字,他書寫的滿江紅和他的浩然正氣永存千古。而秦檜雖然也會舞文弄墨,但當他迫害岳飛後,遭到大眾唾棄,視秦檜包括他的書畫為災禍之物,是凡有秦檜書法字畫者都將其扔進茅坑,形銷跡滅。
【關聯文章】
五千華夏文明的點睛之筆:琴棋書畫
道德傳家
【延伸閲讀】
「天下文宗」王維的神奇畫作
名畫欣賞:聖誕的故事
耶穌受難史
名畫欣賞:《蘇格拉底之死》
【延伸閲讀・專輯】
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
畫中時空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明慧網原文:
【神傳文化】也談字如其人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11/26/167227.html
【神傳文化】書法與書道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2/9/144224.html
中國書法淺談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9/18/229807p.html
(本文主圖説明:王羲之《蘭亭集序》(局部),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