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為本的東漢清官第五倫

以仁為本的東漢清官第五倫

【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你聽過「第五」這個姓氏嗎?東漢有位著名的清官,複姓「第五」,名倫,字伯魚,陝西人。第五倫質樸正直、為官清廉、勤儉愛民、執政有方,深受皇帝欣賞和百姓愛戴。

「第五」是極稀有的姓氏,據考證最早源自戰國時期齊國田氏貴族。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把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的後裔和豪族名門共十萬多人,遷徙到關中定居。因原齊國田氏族大人眾,故以門第順序分為「第一」至「第八」氏。不過時至今日,只剩下「第五」的複姓留存下來,大多改為單姓「第」及「五」(伍)。

第五倫出身貧苦,年少時就耿介而重義,平時鄰里鄉親誰有了困難,他總是熱心幫助。他當過鄉嗇夫(負責一鄉的民政和稅收)和京兆尹主簿(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等官職,後來被薦舉孝廉(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歷任會稽太守、蜀都太守。漢章帝時,被任命為朝廷司空,成為輔佐皇帝治理國政的最重要大臣「三公」之一。

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東漢清官——第五倫。

敢於擔當 勤儉愛民

新莽末年,盜賊四起,第五倫勇毅有謀,成為宗族鄉親的依靠。他率眾在險要之處修築堡壘、堅守自衛而成功御敵,他的才幹得到地方官鮮于褒欣賞,將他徵為掌管訴訟和賦稅的官吏。

他深感責任重大,多次對下屬們說:「我們掌此職權,一言一行都關係民生疾苦,絕不可幹害民貪佔之事。」當上級官員授意多收些錢財時,他一口回絕,義正辭嚴地說:「哀民生之多艱,再行加收於心何忍?!」

第五倫任鄉里的嗇夫時,均平徭役,善解鄉里怨忿,鄉人對他很是信任。後來他遷居河東郡從事運鹽,來往所過之處,把糞便打掃乾淨才離去,路人都稱他為有道之士。

多年以後,鮮于褒把他推薦給京兆尹閻興,當即被徵召為主簿,任命為鑄錢掾(音院、yuàn,古代官府屬員)。當時長安鑄錢的官吏多耍奸弄巧,從中漁利。第五倫公平正直、清廉耿介,嚴明執行律令,並且整頓市場,統一度量衡器、糾正斗斛。自此,長安市場再沒有弄虛作假的現象,大家都誠信買賣,百姓們歡悅歎服地說:「第五掾所平,市無姦枉」。

不置家產 積德留後

第五倫擔任會稽太守時,雖身居高位卻節儉如故,穿布衣、吃糙米、親自割草餵馬,妻子依舊燒火做飯。他將俸糧留夠一月所需,其餘全部送給窮困百姓,並以清貧為家訓,不置家產。

他的朋友勸他:「人各有命,以你一人之力,能救濟多少?又怎麼能救濟每一個人呢?」第五倫回答:「只是不辜負這一片心而已!」他的朋友說:「你自己清廉自守、不貪不佔已屬不易,又何苦不置家產,那留甚麼給後人呢?」第五倫笑答:「你過獎了,我是在給後人攢德呢!」

第五倫做了許多惠民利民的好事,後來他犯了錯誤被調職,臨行時,郡中百姓紛紛對他攀車又拉馬,啼哭著一路跟隨,讓他都無法趕路。第五倫只好假裝住進驛站客舍歇息,暗中換乘船隻悄然離去,百姓知道後追趕到京城,為他求情的民眾多達千餘人。漢明帝審查罪狀記錄後,他被免罪釋放。

第五倫擔任蜀郡太守時,蜀地田地肥沃,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官民都非常富裕。當時衙門中像掾史這樣的小官,家財都多至千萬,出入皆豪車配高馬。很多人因為家裏有錢而謀了一官半職,卻不關心百姓。

他到任後,整飭官吏,把所有不稱職的官員全部辭退,不論其財富與背景,改選有品德有節操的人擔任,從此蜀郡官場一改賄賂之風,政治清明,百姓安寧。他還向朝廷舉薦很多人品高尚的人,其中不少人後來都官至九卿或郡守,並且都清正廉潔,無人因貪污受賄犯罪。

人們都說第五倫為官正派、知人善任。

漢章帝繼位後,把第五倫調入朝廷升任司空。(圖為漢章帝刘炟像,公有領域)

直言忠諫 勇於認私

第五倫任蜀郡太守七年後,漢章帝繼位,把第五倫調入朝廷升任司空。當時朝廷外戚專權跋扈,大臣們無人敢諫。他上任後屢屢上書抨擊時弊,要求防止外戚驕奢擅權,並提出沒有德行才能的人堅決不能任命官職。他凡事秉公而行,從不曲意逢迎,因而得罪了不少有權勢的人。

同僚中有人勸他:「你重仁重義,這是君子的美德。不過既在朝中為官,就該深諳官場之道。你不懂得變通,將來會後悔的。」第五倫回答:「仁德乃我畢生所求,此為大也,怎能為了求一官職而盡失。你覺得為我好,卻不知我的志向啊!」

他一心奉公,謹守節操,上書論說政事從不違心阿附,吏員們上奏及斟酌處理的意見,他都封好上報。他的兒子們經常勸他不要這樣,他都予以訓斥。《東觀漢記》評:「第五倫為司空,奉公不撓,言議果決,無所依違,諸子諫止,輒叱之。」

廉潔清白、公正無私的第五倫,被當時的人比喻為前代的貢禹(西漢政治家,以明經潔行著聞)。

有人不服氣,故意問他:「您有私心嗎?」這個問題頗難回答,如果說沒有私心,那麼給人感覺是過分狂妄,如果說有私心,又等於否定自己的廉潔清白。

他很誠懇地說:「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馬,想讓我舉薦他當官,我雖未接受,但後來每次選拔官員時,我都無法忘記這件事,但考慮到公平公正,只能克制自己不推薦此人。我哥哥的兒子生病時,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來後便安然入眠;而我的兒子生病時,我雖沒去看望,卻徹夜難眠。這樣反省起來,怎麼能說沒有私心呢?」

第五倫勇於承認自己的私心,坦誠、謙遜、透明的回答,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第五倫勇於承認自己的私心,坦誠、謙遜、透明的回答,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福壽齊天冊・嘉祐四真》,作者不詳,公有領域)

仁德為本 善念善行

第五倫得到漢章帝的賞識和信任,後來一直位居三公,推行教化,成為百姓景仰的人。他對別人說:「仁德不是攫取所能得到的,有了仁德才是成人做事之本。我自愧一生所做的善事太少了,而得到的福報卻是無法想像啊!」

元和三年,第五倫辭職歸隱,終身享受二千石官員的俸祿,加賜錢五十萬、公宅一所;幾年後去世,享年八十餘歲,皇帝又賞賜他家大量的器物、衣服、錢財。

古語云:「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善惡有報是天理,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保持善念,堅定不移地行善,處處為他人設想,這是獲取人生幸福的方法,也是修養身心的要道,更是真正地為自己負責、給後人積德。

(參考:《後漢書・第五倫傳》)

【延伸閲讀】
「為民解疾苦」
稅局廉潔幹部被冤判 大陸百姓: 這是啥世道啊!
【讀古詩品人生】清風兩袖 不帶江南一寸棉
廉潔公正一心為民 康熙盛世中的好官

(點擊以上圖片閲讀文章:《清代陸隴其: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9/9/2/勤儉愛民的清官第五倫-392168.html
【神傳文化】扶危濟困 心地善良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8/2/2/171593.html

(本文主圖説明:清 王翬《松風書屋圖・軸》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