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慾者亡國 知足以自戒

縱慾者亡國 知足以自戒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清心寡慾,克制自己的貪戀之心,一般人以為這是出家僧人、道士和神職人員等注重修身之人應遵循的原則和要求。其實不然,對紅塵中的人一樣重要,尤其是帝王和位高權重者。

古籍中記載了很多這樣的事蹟,現舉幾例。

魯共公:縱慾者亡國

《戰國策・魏策二》中有一篇「魯共公擇言」,梁王魏嬰(即梁惠王、魏惠王、文惠王)有一回在範台宴請諸侯,喝得很高興,就向魯國君主魯共公敬酒。魯共公也很高興,就拿起了杯說出了下面這一段祝酒詞:

過去舜帝的女兒叫臣子儀狄造酒,獻給禹,大禹王喝了覺得甘甜異常,難以忘懷。沒想到禹卻因此疏遠了儀狄,從此再不喝酒。還說:「後世子孫中一定有因為酒而亡國的。」

齊桓公夜不能寐,臣子易牙就用了各種烹飪方法和各種佐料做出了很多佳餚獻給了齊桓公,桓公吃到忘我,甚至連天亮都不知道。就說:「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

晉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日不上朝聽政,於是就遠離了南之威。而且說:「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

楚王登上章華台遠望崩山,左邊是長江而右邊是洞庭湖,楚王躊躇滿志甚至忘記了生死,於是他封了章華台再也不登了。而且說:「後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國者。」

梁王您今天的杯中是儀狄的酒;這盤中是易牙的佳餚;左邊的白台、右邊的閭須(註:二者皆戰國時美女名),是南之威一般的美女;前面的夾林、後面的蘭台,與章華台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其中的一樣就足以亡國了,您今天四樣都有了,不能不認真想一想呀?

梁王點頭稱是。

「縱慾者必亡其國」,魯共公苦口婆心講了那麼多,就是要誡言在場各諸侯王要警惕酒、味、色、樂的誘惑,否則將有亡國的危險。

魏徵「十思」諫太宗

唐朝名相魏徵。(公有領域)

唐朝名相魏徵曾經勸唐太宗在十個方面檢討自己,要謹慎從事,遇事要深思熟慮。後世人稱之為《諫太宗十思疏》,簡稱「十思」,其中第一點就是「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十思」的內容依次是:

1. 統治人民的國君,看到值得追求的東西,就該想到以知足來警戒自己;
2. 將有所作為,就該想到以適可而止來安定人民;
3. 擔心權位高而危險大,就該想到以謙虛來修養自己;
4. 懼怕自滿驕盈,就該想到效法江海位居所有河川的下面;
5. 喜愛遊樂狩獵,就該想到以三次驅射為限度;
6. 擔憂鬆懈怠惰,就該想到謹慎於開頭和專注於結束;
7. 憂慮被人蒙蔽,就該想到用虛心的態度來接納臣下諫言;
8. 有感於讒言邪語有害忠良,就該想到以端正自己來斥退惡人;
9. 對人施加恩惠,就該想到不要因為高興而胡亂獎賞;
10. 對人進行處罰,就該想到不要因為忿怒而濫用嚴刑。

當時正值唐代貞觀年間,身為諫議大夫的魏徵勸諫太宗李世民以「德」治國。太宗採納魏徵的建議,施仁政於天下萬民,勤於聽政,並且廣開納諫之路,是以「東至於海, 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終達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

魏徵也曾對太宗說:「君王再偉大,也還是應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與批評,如此,智者才願為他出謀劃策;勇者才願為他獻身出力。隋煬帝自恃才華過人,驕傲自大,所以他雖然口誦堯舜的語錄,幹的卻是桀紂的勾當,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滅亡。」

太宗回答:「沉痛的教訓並不遙遠,我們應該把隋煬帝當作反面教例,經常記住他的教訓!」

周公告誡小弟康叔:戒崇飲 止淫樂

周公像。(公有領域)

尚書的《周書・酒誥》記載:「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意思是:周文王告誡,不貪酒,只有祭祀時方可飲酒;要珍惜糧食,心思善良。

周公姬旦因此對小弟衛侯康叔姬封說:「在近世的商紂王,好酒,以為有命在天,不明白臣民的痛苦,安於怨恨而不改。他無止息地淫亂,遊樂在違反常法的活動之中,因宴樂而喪失了威儀,臣民沒有不悲痛傷心的。商紂王只想放縱於酒,不想自我制止淫樂。他心地狠毒,不能以死來畏懼他。他在商都作惡,對於殷國的滅亡,沒有憂慮過。」

還說:「沒有明行芳香的祭祀,升聞於天;只有老百姓的怨氣,只有群臣私自飲酒的腥氣,升聞於上。……人不應當用水做鏡子來觀察自己,而應依據百姓的言論來反省自己。」

周公規勸和提醒康叔,必須及時改變紂王以來殷人所形成的崇飲、聚飲、嗜酒之惡俗,以促成衛國社會安定。

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唐後周)・冊・唐太宗六》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心寡慾,保持一顆簡單的心,就能時常感受到生命應有的喜悅和幸福。特別是帝王,保持清心寡慾,能使人在障眼的迷霧中辨明方向,在誘惑面前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清醒的頭腦,不喪失自我。

古代的先賢講修身才可以治國平天下,清心寡慾的智者能知道簡單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常樂。為人若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不違背天理,而且始終如一,自然就能達到「無欲則剛」的精神境界。

魯共公主張力戒酒、味、色、樂以強國興邦;《諫太宗十思疏》陳述了帝王可從十個方面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周書・酒誥》中周公告誡康叔不可重蹈殷人覆轍……其中的許多真知灼見,不僅在幾千年前有益,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延伸閱讀】
再讀《尚書》的啟示:天罰無道 施德政安民心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2/4/12/史海尋蹤偶得(三)-清心寡慾-28250.html
【成語故事】清心寡慾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5/16/127561.html
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1/9/文史漫談-夏禹王戒酒防微-248959.html
以古為鏡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0/8/19/3019p.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12/24/【神傳文化】《尚書》的啟示-214925.html

(本文主圖説明:明 劉俊《納諫圖》局部,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