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尚書》的啟示:天罰無道 施德政安民心

再讀《尚書》的啟示:天罰無道 施德政安民心

文/明明(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編輯)

《尚書》又稱《書》、《書經》,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歷史文獻,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布告的講話記錄為主,一般認為就是「上古帝王之書」的意思。

漢武帝將《尚書》定為儒家五經之一,自此有「書經」之稱。從中能感悟到古人天人合一的言行境界、獲得啟示。

一、天罰無道

天道無私,順之者利,逆之者凶。

《商書西伯戡黎》

周文王姓姬名昌,原為商朝西伯侯,即西部諸侯之長,亦稱西伯昌。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名君聖人,被後世歷代所敬仰。

《商書・西伯戡黎》篇記載,周文王打敗了殷商的附屬國黎國之後,大臣祖伊為商朝安危擔憂,向商紂王進諫。

「天子!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旨欲喪,曰:『天曷不除威?』大命不摯,今王其如台?」

祖伊說:「天意恐怕要終止我們殷商的國運了!感通天命的人用大龜占卜都覺察不到一點吉兆。不是先王不佑助我們後人,是大王的淫蕩嬉戲因而斷送了國運。所以上天拋棄我們,不讓我們有豐足的糧食。」

祖伊又說:「大王您不揣度天命,不遵循法律,如今百姓無不希望殷商滅亡,他們說:『上天為甚麼不降神威來懲罰呢?』天命不再歸向我們了,現在大王打算怎麼辦呢?」

商紂王答道:「啊!我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從上天承受了大命的嗎?」

祖伊反問道:「您犯的過錯太多了,老天有眼可參驗,還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嗎?」

祖伊規勸紂王改弦更張,否則殷商行將滅亡,但遭到了紂王的拒絕。

《商書微子》

殷紂暴虐無道,錯亂天命,其同父異母兄微子知紂必亡,請教丞相父師箕(音基, jī )子、副丞相少師比干。《商書・微子》篇記載了微子的言論。

「我祖厎遂陳於上,我用沈酗於酒,用亂敗厥德於下。」

微子說:「父師、少師!我們殷商恐怕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我們的先祖商湯過去成就了許多偉大功業,然而我們的君王現在卻迷戀酒色之中,因淫亂而敗壞了先祖的德政。

微子又說:「現在殷商大小臣民無不搶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也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總是不能予以逮捕和懲治,老百姓們起來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恐怕要滅亡了,就好像要渡過大河卻找不到渡口和河岸一樣危險。殷商將要滅亡了,已經到這個地步了!我應該拋棄國家出走呢?還是終老在家或避於荒野呢?」

父師箕子建議微子應該逃出去,「王子弗出,我乃顛隮。」(隮音基、jī,墜落)意思是,假如不逃走,那我們殷商的宗祀就會徹底滅亡了,要微子忍住眼前不利情況,等待曙光出現再做更有為之事。

《周書牧誓》

《周書》第一篇《牧誓》,記載周武王在牧野的誓師: 周武王姬發在甲子日黎明時分,在首都朝歌南邊的牧野,聯合其他諸侯舉行討伐商紂的誓師大會。

「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謹行天之罰。今日之事,……」

武王說:「母雞沒有啼叫報曉的;如果母雞在早晨報曉,這戶人家就要家道中落了。現在商王紂一味聽信婦人(指妲己)的話,昏庸無道地對祖宗的祭祀不聞不問;先王遺留下的同宗長輩和兄弟也不任用。竟然只信任、重用許多作惡多端的逃亡者,讓這些人擔任大夫和卿士;致使他們殘暴對待老百姓,在商國四處違法作亂。現在,我姬發奉行上天的懲罰來討伐商紂王。」

「牝雞司晨」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

南宋太學石經《尚書》局部,藏於杭州孔廟(杭州碑林)。(公有領域)

二、施德政安民心

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年幼繼位,於是由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攝政。這引起也是周武王兒子的管叔、蔡叔不滿,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親自率領部隊前往討伐,周文王第九子康叔也參加了此次軍事行動。經過三年時間平定叛亂,康叔受封於衞國,那裏是原來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遺民七族居住的地區。

周公旦怕康叔(名封)年紀尚輕,擔當不起治理殷商遺民的重任,精心製作一些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康誥》是其中之一。

《周書康誥》

「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往敷求於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遠惟商耇(音苟,gǒu)成人宅心知訓。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宏於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意思是:「啊!封,你要記住啊!現在臣民都將觀察你,看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父親文王的傳統,依據他的德政來治理國家。你到殷地,一定要勤於政務,要遍求殷商聖明先王治國安民之策,要深長思考殷商長者的智慧教導然後施之於政務,使殷民打從心裏知道規範。」

周公旦還告訴康叔,賢明的君王愛民重民。「你的胸懷要比天還寬宏,你自己又能順從德政,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使臣民體會到你的恩德,你要不停地完成王命!」

古代明君都是敬天保民,教民安民,兢兢業業。所以周公旦反覆告誡康叔:「封啊,老百姓受到教化才會善良安定,我們時時要惦記殷代聖明先王的德政教化,作為法則用來安治殷商的百姓。現在殷商百姓不加教導,就不會善良;『不迪則罔政在厥邦』,不去引導,就跟沒管理這個地區一樣。」

「封啊,我們不可不看清這些,我要告訴你施行德政的意見和招致責罰的道理。現在老百姓不安寧,『未戾厥心,迪屢未同』,沒有達到安定民心,屢屢開導仍未和睦同心,上天將要責罰我們,我們不可怨恨。因為罪過不在於大,也不在於多,何況這些罪過還這麼明顯,上天肯定曉得了。」

「唉!封,要謹慎啊!不要製造怨恨,不要使用不好的計謀,不要採取不合法的措施,因而蔽塞了你的誠心。努力施行德政,以安民心,掛記他們的善德,寬緩他們的徭役;『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殄,音忝、tiǎn  ,滅),意為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上天就不會責備你的過錯和殄滅你了。」

「去吧!封啊,不要放棄警惕,經常聽取我的忠告,你就可以被殷民永遠愛戴。」

七世紀《古文尚書》卷第六寫本,為日本國寶,有平安時代的朱墨訓點,藏東京國立博物館。(公有領域)

從有信史以來的商周時代,到最後一個大清王朝,過程中都遵從著天道。可見,天人合一是古人生平守持的境界。

《尚書》是中國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一。 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尚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各篇都有標題,主要有典、謨、訓、誥、誓、命六種體例。
「典」:重要史實記載;
「謨」:記君臣謀略;
「訓」:臣開導君主的話;
「誥」:勉勵的文告,如《康誥》(見上文);
「誓」:君主訓誡士眾的誓師之詞,如《牧誓》(見上文);
「命」:君主的命令。

還有以人名為標題的,如《盤庚》、《微子》(見上文);以事為標題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見上文);以內容為標題的,如《洪範》、《無逸》。

《尚書》的《商書・太甲》篇有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鑑往可知今,當今的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日益淪喪,各種天災、疾病接踵而至,這些說明了甚麼?上天用降災的方式對人類的惡行發出警示:該反省和修正了!

【延伸閲讀】
伯夷叔齊求仁得仁 清高氣節後世敬仰
古人為甚麽說「天地之間人為大」?
魏文侯誠信治國 懸琴而戒不做暴君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12/24/【神傳文化】《尚書》的啟示-214925.html

(本文主圖説明:明代杜堇《伏生授經圖》局部,公有領域;背景故事:按《漢書・藝文志》的說法,孔子將《尚書》刪改至百篇。秦末兵禍大起,專門研究《尚書》的名儒、第一位《尚書》的講授者伏生流亡;待西漢建立,天下重新安定下來,他返回故鄉。朝廷派遣晁錯去聽當時已九十多歲的伏生講授,以漢代當時使用及流通的官方文字隸書來記錄)

《伏生授經圖》,明代杜堇。(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