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求仁得仁 清高氣節後世敬仰

伯夷叔齊求仁得仁 清高氣節後世敬仰

【明慧之窗記者周慧文綜合編輯】伯夷(本文主圖右)、叔齊(本文主圖左),是殷商諸侯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立三兒子叔齊為嗣,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讓位於大哥伯夷。伯夷說:「讓你繼位,是父親的遺命啊,」於是他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位,跟著逃走,都城的人就立了次子。

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周文王)善待賢達老者,於是商量著等一起去依附。

等他們去的時候,西伯已經死了,兒子周武王用車載著木頭牌位,上面稱父親為「文王」,向東前去討伐商紂王。

伯夷、叔齊拉住武王的馬,勸諫道:「父親死了,還沒有為他安葬,就大動干戈,可以說是孝嗎?你是殷商的臣子,卻想弒殺君王,可以說是仁嗎?」

武王左右的衛士舉起兵器想要殺他們,姜太公阻止說:「這是義士啊!」攙扶他們離開了。

武王伐滅殷商後,天下諸侯都尊奉周王為天子,而伯夷、叔齊以此為恥,認為自己身為商臣,理當不吃周朝的糧食,於是跑到首陽山隱居,採薇(野菜)充飢。

伯夷(左)、叔齊(右)畫像。(公有領域)

孔子高度評價伯夷、叔齊,說:「伯夷、叔齊不念人舊惡,所以別人也不怨恨他們。」伯夷、叔齊非常耿介,這樣的性格卻能不招人怨恨,正是因為他們對所厭惡的人,只要能改過,就不再放在心上的緣故。

孔子又說:「齊景公擁有馬匹四千,死的時候,百姓不認為他有德,所以不加以稱頌。」「百姓到今天還在稱頌伯夷、叔齊,可見百姓是否稱頌一個人,看中的不是他有多少財富,而是他有多少德行。」

後來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是甚麼樣的人?」孔子說:「古代的賢人啊。」

子貢問:「他們後悔嗎?」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有甚麼可以後悔的呢?」[1]

成語「求仁得仁」由此而來,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實現。

孔子對伯夷、叔齊等保持自己清高氣節的古代賢人給予很高的評價,把他們的故事當作堅守節操的範例來稱頌。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就是借讚美松柏凌霜而傲然獨立的資質,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

古人論持節

氣節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司馬遷將《伯夷列傳》列為《史記》七十列傳的首篇,表現出對氣節的推崇和讚美。

蘇武牧羊,《晚笑堂竹荘畫傳》插圖。(公有領域)

孟子在與別人辯論甚麼叫做「大丈夫」時提出了做人的準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西漢時的蘇武即是其中的一位。漢武帝時他奉命出使匈奴國,匈奴首領脅迫他投降,先用畜群、財富、官位等引誘他,後來又企圖用艱難困苦的生活迫使他就範。蘇武不為富貴所誘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被囚禁在匈奴19年,始終保持節操,終於回到漢朝。

孟子還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一個人無論是失意還是得志,都應力所能及的承擔應負的責任。有能力時,多多幫助別人;能力不足時,至少要把自己管好。不管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堅守心中的道德原則,保持高尚的氣節。

《呂氏春秋》中記載:「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此句以石堅丹赤為喻,說明具有高潔品質的人不會因外界的壓力而改變操守,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人們常用「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來表達一個人堅守氣節的決心。明朝的于謙有流傳千古的名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石灰吟》),于謙以石灰自喻,表達了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氣,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懼的氣魄。

在艱苦危難的環境中,最能看出一個人品格的高下。唐太宗有詩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賜蕭瑀》),狂風勁吹,才能顯出野草的堅韌不折;動盪的亂世,才能認識忠誠正直之臣。

文天祥在元朝統治者絞盡腦汁、以高官厚祿引誘他投降時,絲毫不為之所動,並寫下《正氣歌》以明志,表現了他的錚錚鐵骨:「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崇高的氣節才能顯示出來,這種氣節永垂青史。

文天祥肖像。(公有領域)

注:
[1] 出自《論語》。

【關聯文章】
中華傳統美德之忠孝節義(三)— 節字篇
【聽文章】忍的不同境界
慈母的心願:讓我跟無罪之兒吃頓團圓飯

明慧網原文:
【傳統文化】伯夷求仁得仁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4/23/125888.html
古人論持節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5/13/127396.html

(本文圖片來源:南宋 李唐《採薇圖卷》局部,公有領域,此畫是以商朝末年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為題材而畫的作品。畫中右為伯夷、左為叔齊,兩人面容清瘦,目光堅定,神情、姿態生動傳神。這幅畫不但具有導正人心的作用,也是李唐晚年人物畫中最傑出的創作,是南宋傳世名畫之一。)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