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 《後漢書》記載,東漢章帝時,李恂任兗州刺史的時候,以清廉儉樸為下屬作出了表率。
兗州物產豐富,比較富庶,華貴的東西很多,作為地方長官的刺史是可以享用一些的。可李恂卻是勤勉自勵,事事以儉樸為則,從不驕奢。
在擔任地方長官時,他能够體恤下情,以清正廉潔自律;在日常起居上,他住的宅院不求豪華,從不裝飾,居室裏更是儉樸,席上墊褥是一張普通的羊皮,蓋的是麻布被子,後人常以「李恂被」稱樸素的布被。
奉公不阿 拒不送禮
李恂擔任張掖太守時,威嚴沉毅、忠正耿直。當時,大將軍竇憲北伐匈奴,駐軍在張掖附近的武威,武威一帶的州郡官員為討好竇憲,都爭相獻上禮物。張掖離武威很近,下層的官吏勸李恂也帶上些禮物去拜訪大將軍,他說:「我又沒有甚麼公事,不必去了。」
由於他不趨炎附勢,不巴結竇憲,奉公行事,拒不送禮,這一來就得罪了竇憲,竇憲藉故上奏朝廷,李恂因而被罷官職,但掩蓋不了他忠正廉潔的事蹟。
竇憲北伐平定匈奴後,隨著權力和名望的不斷提升,竟以外戚專權參與朝綱,還滋生了二心,陰謀篡漢。行事、為官不義的他,終因私德有虧,最後被漢和帝賜死。
出使西域不收禮
之後李恂被重新啟用,擔任西域副校尉的重任。
當時西域很富庶,出產很多的奇珍異寶,而且各國往來的使節、貴賓、商人很多。李恂到達西域後,各小國的君主、官吏、商人按照慣例紛紛獻上奴婢、大苑良馬、名貴香料、金銀玉器等禮物,都被李恂拒絕了。
這些人一開始不理解,以為東西送少了,又幾次派人攜大量財物饋贈,等弄清了李恂的為人後,都非常敬佩他。
由於在西域立功,李恂升遷為武威太守,不久卻因為某事被罷職免官。從此,李恂告別仕途,徒步返回故鄉,選擇了一個林木優美的地方修建草廬,潛心教授學生,還自己編織草蓆營生。
漢末,西羌叛亂,擒獲李恂,羌人素聞其名,非常敬重他,就將他放了並一路護送出境。李恂來到洛陽,準備拜見皇帝,卻遇上饑荒,沒有糧吃,司空張敏、司徒魯恭等各遣子侄給他送糧食,他堅持不接受。
之後,他遷居新安關下,雖然生活清貧他也不憂,以拾野果過日子,九十六歲高壽無疾而終。
安貧樂道享高壽
《論語・述而》中,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指,如符合正道,即使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也是樂在其中;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就如同天際的一片浮雲,過眼雲煙不足取。
孔子倡導儒家道義擔當的「安貧樂道」,對「道濟天下」的堅信,「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感,提倡道德教化,經常勸人安貧樂道,完善道德人格,幫助人們從功名利祿的貪慾中超脫出來,勿因迷失人生方向而墮落。
李恂正是做到了遠離不義,安貧樂道。他一生為官,不為富貴而做不義的事情,晚年雖然物質條件貧乏,但心安理得而能享高壽。他一生恪守東漢士人名節,先後歷任數職,但都不畏權勢,清約率下,盡力於事,受到時人的敬仰和讚譽,以清廉忠義聞名天下。
現在說到古代的清廉之官,除了想到東漢楊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獨拒禮之外,李恂的不受饋、「李恂被」也為後人讚譽。
結語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到一個國家,上級官員貪腐會助長下級官員、乃至普通百姓的不正之風。官員級別越高,影響範圍越大;小至一個家庭,父母言行不正,也會造成孩子難以教育。正如西漢思想家董仲舒所說:「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
反觀中國大陸,中共的官員們既貪婪、惡毒又荒淫,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良知,忘記了歷史的教訓,聽不進勸善之言,他們的落馬原本就在意料之中啊。神目如電,更嚴重的報應還在後面呢!
中國民間有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在切身利益面前,何去何從,聰明的人是知道如何選擇的。
【延伸閱讀】
執政不仁不義的後果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4/3/8/【傳統文化】不義的富貴如浮雲-473933.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5/20/【神傳文化】淺談傳統理念「安貧樂道」-240465.html
(本文主圖説明:明 仇英《春山吟賞・軸》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