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嚴冬過後,美好的春天來臨了。桃花盛開一般是在黃曆三月,所以三月也稱「桃月」,這是指中國大陸的節氣;而在台灣因為品種與氣候的關係,黃曆一月花期就開始了。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歌詠桃花的詩篇數不勝數,如大家熟悉的《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桃花綻放華彩,明艷一整個春天!
可是以下這幾首寫到桃花的詩,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和領悟,一起來看。
《慶全庵桃花》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語譯】尋得桃花源好避開世事紛擾,眼見桃花鮮紅,又是一年春天來臨。落花飛舞時別讓它隨流水而去,擔心有漁夫來探問渡口所在。
【作者】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南宋詩人,自幼穎悟,性好直言。宋理宗寶祐四年(公元一二五六年)與文天祥同榜進士。
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一二七五年),謝枋得任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治理信州。隔年元軍進犯信州,謝枋得兵敗,城被攻陷。南宋亡國後,他改變姓名,隱居在建寧唐石山(在今福建)的慶全庵。
他在當地城區幫人卜卦維生,只取米、鞋而已,給他元朝的錢幣都推卻不拿。之後人們發現他學識淵博,多請到家裏為弟子教學,《千家詩》的前身就是他在此時編撰的啟蒙課本。
元朝曾多次求才徵召,他都堅辭不從,因而被地方官強迫北送京師,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一二八九七年),謝枋得絕食而死。
南宋末年文天祥傳頌千古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後世許多忠臣義士的座右銘,而與文天祥同榜進士的謝枋得,也是一位捨身就義的愛國詩人。
《宋史》記載,謝枋得之妻李氏,美麗而聰慧,謝枋得兵敗逃入建寧後,李氏帶著兩個兒子躲藏在深山裏。至元十四年(公元一二七七年),元軍追查至山中,下令:「如果捉不到李氏,就殺盡此地。」
李氏說:「怎能因我而連累別人,我願出來,事情到此為止。」隔年她和孩子被遷至建康(南京)囚禁,有人指著李氏說:「明天就為官署所有了(成了官之妻妾)。」李氏撫摸兩個孩子而哭泣,旁邊的人說:「你將為官人之妻,為何哭泣呢?」李氏說:「我怎麼可以嫁兩個丈夫呢!」當晚就在獄中自盡了。
謝枋得之母桂氏尤為賢良,兒子逃亡,媳婦和孫子被關在遠方,桂氏依舊處之泰然,沒有一句抱怨。別人問起,她說:「他們的表現是義所當然啊!」
【品讀】這首詩是謝枋得隱居在慶全庵時所寫。
詩中用晉朝陶淵明《桃花源記》裏的故事,只是把主角換成自己,以桃花源比喻慶全庵,以秦比喻元朝,以桃花源避秦來隱喻自己在慶全庵避元。因避難遁世,身為宋朝遺民不願在元朝做官,深怕地方官又要找上門來,所以詩的後兩句才那麼寫。
岳飛在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一一四二年)除夕之夜遇害被賜死,一百年之後,謝枋得輾轉得到一方硯台,是岳飛遺物。端硯背面有岳飛書刻「持堅、安白、不磷、不淄」八字,以此表明抗金衛國、還我河山的意志,和絕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汙的決心。
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二七三年),謝枋得把珍藏的岳飛端硯送給文天祥,端硯背面有岳飛書刻「持堅、安白、不磷、不淄」八字,表明了他們三人同樣堅忍不拔的抗敵意志和不願同流合污的清白操守。
古人重氣節,往往視信仰、正義、做人準則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令人肅然起敬。謝枋得是一位身受國破家亡之痛的愛國詩人,他用生命和行動譜寫了愛國的壯麗詩篇,詩作傷時感舊,沉痛蒼涼。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語譯】百畝大的院子裏一半長滿青苔,桃花全無只見葵菜花開。昔日的種桃道士如今歸往何處?前次來過的劉郎今日又來了。
【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詩作清新通俗,充滿豪氣,有「詩豪」之稱。為匈奴後裔,官至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
劉禹錫世代儒學相傳,又天資聰敏,從小就氣度不凡。雖官場上多次被貶,幾經調動,仍樂觀豁達,勤政愛民,受到人民愛戴。民眾把同樣當過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合稱 「三傑」,為他們建了三賢堂。
【品讀】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公元八零五年),京城中玄都觀還沒有花木,那時劉禹錫擔任屯田員外郎,後又貶為朗州(在今湖南)司馬。十年後,憲宗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他被召回京師,當時正值春天,玄都觀裏的桃花開得絢爛如霞,吸引了不少遊客。他的朋友邀他去觀賞桃花,他看到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觸,就寫了《玄都觀桃花》。當時道士手植的仙桃盛如紅霞。
劉禹錫諷刺時政再次招致不滿,貶謫為連州(在今廣東)刺史,之後又轉任幾個地方。十四年後舊地重遊,因遊客稀少,庭院大半長滿青苔;種桃的道士已經死去,桃樹疏於照顧都沒了,桃花蕩然無存,只見燕麥野葵,荒涼的景色讓人感到人事全非。詩人又回來了,而政治鬥爭仍在繼續,只是春風得意者換成另一批權貴。
劉禹錫在詩中表達出對權貴的蔑視與自己積極的心志。也因為這首詩,過了三年,他又被外放。再過五年,才改任太子賓客。
二十多年來,劉禹錫因得罪當權者,接連被貶外地。這次重回長安,看到世事如此變化無常,使他修佛之心更加穩定。
劉禹錫是個佛緣很深的人,曾在夢中得到神的點化,使他悟到了很多道理;他一生有很多佛門的朋友,有的高僧講了超常的經歷,這些都讓他瞭解到:
世人只相信自己的耳目,其實是畫地自限,常人感官無法見聞的另外空間,往往才是事實的真相。
所以他在《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中寫道:「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鈞。安知視聽外,怪愕不可陳。」
白居易晚年虔心修佛,是劉禹錫修煉中互相督促的好朋友;劉禹錫的哥哥是隱居山中的修道人,兩人對劉禹錫的修煉都有積極影響。劉禹錫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和哥哥一同修成,而晚年的真修使他的體悟和修持境界也不斷地提高。
【關聯文章】
讀古詩品人生
【延伸閲讀】
【窗前馨語】梅之風骨 玉之精神
【讀古詩品人生】直中書省、烏衣巷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12):劉禹錫掙脫凡見 晚年精進真修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6) 唐朝詩人白居易 一心追尋生命回歸之道
明慧網原文:
明慧網《海外周報》第九九期 〖讀古詩品人生〗慶全庵桃花
【讀古詩品人生】再遊玄都觀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8/4/8/176053.html
(本文主圖説明:明 仇英《桃花源圖》局部,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