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炎夏 處暑過後迎秋來
【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處暑,在每年西曆八月二十三日前後(二十二日~二十四日),斗指戊(西南方),太陽到達黃經150°,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其中的七月是黃曆七月。
二零二三年的處暑為八月二十三日,暑氣逐漸消退結束,中國便有「處暑寒來」的諺語。有趣的是,二零二三年的立秋為八月八日,「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北半球)秋季即將開始,氣候也將變得涼爽。 那麼,為何立秋過了之後還有「暑」的節氣呢?
夏天過了 為何還有秋老虎
處暑雖然是天氣開始變冷的時間點,曆書記載:「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可是有俗諺說:「爭秋奪暑」,正是形容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氣候。也就是秋季在意義上雖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這段時期的酷熱天氣被稱作「秋老虎」,在中國南方、港澳和台灣最常見,一般發生在西曆八月~九月之間。
立秋後仍然天氣炎熱,是往往在處暑尾聲才剛剛走出三伏天,「三伏」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這一段時間,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期間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庚日是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由於天干是十個,所以每隔十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二零二三年的夏至為六月二十一日,所以三伏天分別是——初伏:西曆七月十一日~七月二十日,中伏:西曆七月二十一日~八月九日, 末伏:西曆八月十日~八/十九日。所以處暑仍是秋老虎發威的時候。
我們知道「冬至」數九過冬寒,有的地方也有「夏至」數九過酷暑的歌謠。
「夏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渾身汗濕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從「夏九九歌」中推算時間,「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就是到處暑之後才會轉涼,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了。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二零二三年為九月八日)之後,正是「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的時間。
俗諺說:「處暑處暑熱煞老鼠」,天氣太熱,連老鼠都被熱死。在這段時間裏,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不僅氣溫悶熱,空氣也十分乾燥,住在都市的民眾仿如置身一巨大的桑拿室內一樣,非常難受。
處暑逢鬼月 人最怕的是颱風
處暑這個節氣正逢黃曆七月,民間有中元節的民俗活動,寺院則舉辦「盂蘭盆齋」,即超度亡者的儀式,俗稱「鬼月」。民間有舉行普度祭拜「好兄弟」、放水燈和搶孤等習俗。
而處暑也正當颱風頻繁的時段,俗諺說:「不驚七月半鬼,只驚七月半水。」七月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颱風、水災,因為只要颱風一來,農夫辛苦的心血就白費了,一般民生也會受到影響。
處暑以後則是漁業收穫的時期,這時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魚羣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可說是最早記錄節氣的書,書中總結出處暑的三種特色物候:
第一候為「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表示老鷹開始活躍地獵捕其他鳥類,而捕獲數量眾多時,老鷹會先把狩獵來的戰利品放在地上,猶如陳列祭祀般的情況。其實大量獵捕可能是為了儲存入冬之後的食物。
第二候為「後五日,天地始肅」。「肅」是指肅殺之氣,古人認為此時節的陰陽之氣還不調和,所以會造成這種肅殺之氣的氛圍,因此在古代要處理死刑犯時,多會順應天地之氣在該年處暑進行「秋決」來懲戒犯人。
第三候為「再五日,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梁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所以禾乃登意思就是稻類穀物已經成熟,將迎來秋收了。
關於處暑的諺語及詩詞也有不少,如:「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處暑十日忙割谷。」「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
《早秋曲江感懷》(唐 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年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貴穀子〉(宋 張嵲[音躡,niè])
天地乾坤始漸肅,鷹隼捕鳥稷乃登。
冷熱交換試拳腳,一場秋雨一場寒。
《七夕處暑》(清 胤禛,即雍正帝)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關聯文章】
漫話二十四節氣
【延伸閲讀・專輯】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人類文明與生命奧秘
道德傳家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傳統故事廣播
以史為鑑
明慧網原文:
【神傳文化】二十四節氣歌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2/18/95190.html
【神傳文化】甚麼是三伏?何時入伏?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2/18/95188.html
農曆常識:夏至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6/19/104046.html
(本文主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