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故事 (14) 洪災是天意 西王母:治水再等三十年

帝堯的故事 (14) 洪災是天意 西王母:治水再等三十年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上一集洪崖仙人說只有西王母能救這洪水之災,不過要在數十年之後,帝堯憂心該如何是好呢。想到西王母是神仙、有大慈悲心,於是想去求祂,希望可以早些消災救民。

(接前文

遣使訪西王母 懇請速救洪災

神仙西王母住在玉山和崑崙山,路途甚遠,於是帝堯請大司農棄(堯的二哥)代表王室前往誠求西王母大發慈悲,快想方法消弭此災,拯救萬民。又請曾經到過仙山見過西王母的羿,陪大司農前往懇求。

因此事關係重大,大司農等動身的前幾日,帝堯自己先齋戒沐浴,虔誠地禱祭天地祖宗。到出行的這一日,又親自冠冕,送他們出城。到臨別的時候,又以最重的禮節「稽首」([1])和他們再拜,嚇得二人手無所措地說:「自古至今,沒有以君拜臣的道理。」

帝堯道:「朕不是拜你們,是拜西王母。朕不能親拜西王母,所以將這個大禮,寄託在你們身上。你們見到西王母後,稽首再拜,就和朕親拜一樣了。」一路上二人不停地讚歎帝堯的虔誠。

大司農才剛到崑崙山下,就看見山上跑下一隻純白色的老虎,人面虎爪、虎身九尾,喊著:「大鵹(音黎, lí),這個人是大唐使者嗎?」大司農吃了一驚,腳下一滑撲倒在地,滿身衣服沾滿污泥。

大鵹是侍奉西王母的三青鳥之一,前來扶起大司農,並向他介紹那人面白虎,說:「這位是陸吾先生,一名肩吾,是守護此山的神人,負責管理天之九部(整個上層宇宙)、天帝的下都(崑崙山)及天帝園囿(音又, yòu,畜養禽獸的場所)的時令與節氣。」大司農忙拱手為禮,那陸吾點頭回禮後就去了別處。

大司農問:「你的主人西王母不是此山的主人嗎?」大鵹說:「不是,玉山才是我的主人的。這座崑崙山的範圍有幾千萬里,我的主人住在西北角,主人之夫東王公治理東北角,都是狹小偏遠之地。」

大司農一路誠心地跟著大鵹走,到了一個宮門外的樓臺前,上面有「瓊華」二字。走進宮門內,四面都是金碧輝煌的房屋。最後到了一座大殿,足可容納數萬人,裏面站著的男男女女不計其數。大鵹先進去通報,然後再請大司農入殿,並介紹說:「這位就是我的主人。」

只見西王母的頭髮蓬鬆,好像有幾個月未曾梳洗,頭上戴著一支玉製的髮飾,露出滿嘴虎齒,相貌威猛,彷彿是一個母老虎。大司農甚為詫異,然而不敢流露神色,立刻恭敬地跪下而拜,說明帝堯派他來的意思,懇求祂大發慈悲,速救百姓災苦。

西王母:時機未到 無法可想

西王母道:「聖天子來意,我早已知道了。但只有一句極簡單的話和你說,叫作『天意難違,無法可想』。」大司農忙說:「天意雖是如此,但我聞王母有回天之力,請求格外施仁。天心總以仁慈為本,王母憐憫蒼生救苦,也不算違背天意。」說著,又再拜稽首。

西王母還禮後道:「我不是不憐惜百姓,不過現在施救尚非其時。我知道下界雖有災情,尚不算大,還有極大的大災在後面呢。況且我們神仙即使要救助你們下界,也必須下界有一個可以受我們幫助的人,不能讓我們神仙親自來指揮的。」

「老實跟你說,將來平定下界大災的這個人,現在還沒出生呢,到了出生、長成,出來任事了,那時我一定叫人來幫助你們。現在這個時候,我實在無法可想。」

大司農問:「那麼王母所說的這個人,要幾時才降生呢?」西王母道:「大概還要過三、四十年。」大司農大驚地說:「三、四十年的大災,不是要人民無以為生了嗎?」

西王母道:「有聖天子在上,又有你善於教導農田,使百姓多有蓄儲,絕不至於民不聊生,百姓不過就是多受一點困苦了。」大司農還是苦苦懇求。

西王母道:「老實說,可救我必救。當初令高祖黃帝,被蚩尤打敗,並沒來求救於我,但是我也派人去救。現在雖有聖天子和尊使你的這種誠意,但是時機未到,我也沒辦法。」

西王母。(《瑤池仙慶》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聖天子是超越今古的仁君,他即位以來,時時憂心勤勞、盡心做事、自我警惕,這是很可欽佩的。你回去奏聖天子,勸他勿憂勿急,時機到了,我一定遣人相助。將來大災平定之後,至少有二十年昇平之福可享。」

西王母的話說到如此,大司農也不好再說甚麼,但是千山萬水而來,目的不能達到,難免悶悶不樂。

次日,大司農到王母處辭行。王母贈送許多蟠桃、黃中李,又贈送沙棠果十大簍,說道:「這項帶回去,不要吃,將來有用。」大司農不解其意,重重拜謝後離開。

這年已是帝堯即大位後第二十五年了。大司農回來見帝行過禮後,便將奉使情形詳細地說了一遍,帝堯不免失望西王母不立即援助。然後大司農獻上西王母所贈的各物,帝堯除取幾個桃李之類,其餘都頒賜群臣,沙棠果就依西王母之言存儲起來。

微服探訪民情 親聞擊壤之歌

時光飛逝,這年是帝堯即位後的第五十年了。帝堯仍憂慮著水患,心想:「雖然大家都說水患是天意,無可奈何,但是我治天下五十年了,究竟天下治了沒有呢?天下億兆百姓是否擁戴我呢?如果我沒有治績,百姓也怨我恨我,那我豈不是尸位素餐、貽誤天下、罪無可逭(換,huàn,罪大不可逃避)。」

帝堯將他的疑惑問身邊的人及眾臣,左右不知,朝野不知。叫幾個親信的人到郊外地方去打聽,得到的答案也是不知。帝堯於是微服探訪民情,叫左右不必跟隨。在路上聽見許多兒童在唱歌,歌詞四句是:「天生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意思是受帝王恩澤,人民生活得無憂無慮。

帝堯問那些兒童道:「你這個歌詞,唱得很好,是誰教你的?」兒童說是從前面那所屋子的大夫那裏聽來的,帝堯便起身走向那屋子。在轉彎地方有一群人圍在一處,帝堯忍不住也擠進去看,只見一個鬚眉雪白的老人坐在地上,手中拿著一根槌棒不停地擊著土壤,彷彿孩子般在玩遊戲。

人群中有人說:「現在的時世真太平呀!你看,大家工作之餘,都是熙熙攘攘,沒甚麼事情需要憂慮的,連八十歲老翁都可以優遊自得在這裏。帝的恩德真廣大呀!」

哪知擊壤的老人大聲地回話:「甚麼帝恩帝德!甚麼廣大不廣大!你聽我道來。」隨即一手擊壤,一面唱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帝堯本來見有人稱讚他恩德廣大,以為這是百姓願意推戴的表示。哪知擊壤老人卻說「帝力何有於我」,這不就是不承認他的治理績效嗎?帝堯的意興隨即掃了一半,就急忙走開,繼續去找那個大夫。

那個大夫是在宮裏當官,是認識帝堯的,見帝堯駕臨,慌忙迎接施禮。帝堯問他道:「這兒歌是你作的嗎?」那大夫回答那是古詩。帝堯聽了失望地想:「不但百姓沒有推戴我的表示,連做大夫的也沒有替君主宣傳德意的意思,那真是無話可說了。」

帝堯回宮之後,把剛才經過情形再細想一遍,覺得:「天下似乎已治,似乎未治。百姓推戴我的,似乎也有;那不願推戴我的,也似乎不少。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決定到王屋山問老師。

巧遇子州支父 帝堯讓位不成

次日,到了尹壽家,只見座中有一清瘦老者,容貌莊嚴肅穆。尹壽介紹說這位就是從前提到的子州支父先生。帝堯即忙上前施禮,說道:「我曾經親自到府造訪,也派人探聽,都不曾遇到。今日有緣叩見,幸甚!幸甚!老師之友,也就是我的老師,請接受我行弟子之禮。」

然後帝堯將之前遇到的情形講述了一遍,請求尹壽賜教。還沒等尹壽開口,子州支父就說:「這個真所謂至德之君,至治之世呀!」帝堯道:「老師何以這麼說?」

子州支父說:「人一輩子在天之下、地之上,哪一個不受天地的恩德?哪一件事不受天地的恩德?然而哪一個是知道切實感謝天地的?我們只求事情能做成功,哪需要聲名顯揚呢?求聲名顯揚的人,那他功勞就一定要自己成就,事情就一定要自己完成,而且一定要表現出績效。這種言行淺薄、識見短淺的人,帝難道想學他嗎?」

帝堯和子州支父談了一回政治,很佩服他的卓識,覺得他與其他隱士不同,頗以天下為己任,於是就要將天下讓給他。子州支父婉言謝絕。

他笑說:「叫我做天子也可以,但我奔走天下多年,受了勞苦,這次回來是想先治病的,實在沒工夫來治天下,請帝原諒。」尹壽也說:「他一定不肯接受的。做了帝的老師,豈不是比做帝還要尊貴嗎?」後來師生三人又續談了數日,帝堯才告辭歸去。

一直想尋賢士讓位天下的帝堯,甚麼時候才能找到勝此大任的人呢?請看下集。

(待續)

(取自《上古神話演義》)

註:
[1] 稽首:屈膝跪地,雙手支地,叩首到地,是九拜中最重的禮節,一般用於臣子拜見君王和祭祀先祖。

【關聯文章】
帝堯的故事

【延伸閲讀專輯】
《為甚麼會有人類》讀後感
道德傳家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珍惜人生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4/22/堯的故事(25)-天意不可違-198045.html
堯的故事(26):帝堯讓大位不得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4/23/198046.html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