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祥(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永豐)人,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官至副宰相,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歷史上千古佳話「畫荻教子」,講的就是歐陽修的故事。他幼年喪父,家境非常貧寒。但是他的母親鄭氏為了培養歐陽修成才,在買不起紙和筆的情況下,就在地上鋪上沙子,以沙為紙,以荻杆為筆,教兒子讀書寫字。
歐陽修天資聰穎又勤學,二十二歲時參加國子監的解試和國子學的廣文館試,均獲第一名,成為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為省元,算是「連中三元」。
其母鄭氏為他出眾的才學而高興,但更希望他成為一個做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因而常以其父的事蹟砥勵歐陽修。
鄭氏說:「你父親曾做判官,他仁慈憐憫,辦案非常謹慎,對於死刑的材料,總是反覆調查、核實,說人命關天、馬虎不得,而且經常接濟別人,不貪財圖利。你父親行善積德,一定會有好的後代的。」
秉公直言 觸怒權貴屢遭貶謫
歐陽修為官四十餘載,敢於為民請命,堅持正義,一生雖因觸怒權貴而屢遭貶謫,卻始終守正不阿,風節可敬。
他任職館閣校勘時,一次,時任吏部員外郎的范仲淹因進諫觸怒宰相,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貶至饒州。當時身為諫官的高若訥因害怕得罪權貴丟掉官位,非但不說公道話,還竭力詆毀范仲淹的為人。
歐陽修因而寫了《與高司諫書》指出:范仲淹「平生剛正,好學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胸懷。而諫官高若訥卻「在其位而不言」、「身惜官位」,趨炎附勢而不敢主持正義,諂媚權貴以自保,這不是助紂為虐嗎?
歐陽修因寫了這封信被貶為夷陵縣令,又調為光化縣令,乾德縣令權武成軍判官。四年後又調回朝廷任館閣校勘,他任職知諫院時,連上奏疏,針對時弊,知無不言。他寫的《原弊》、《勸農敕》、《論救賑雪後飢民札子》、《論大理寺斷冤獄不當札子》、《論不才官吏狀》等,無不心繫民生,洋溢著凜然正氣和過人膽識。
宋仁宗很讚賞歐陽修「論事切直」的風格,誇獎道:「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後來宋神宗亦稱讚歐陽修「文章宿望,左右三朝」。
宋仁宗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不久這幾人又因直言觸怒權臣被相繼罷黜。歐陽修為他們分辯說:「夫正士在朝,群邪所忌」、「君子同道,小人同利」,他因此被自己彈劾過的贓官誣陷,被貶至滁州。
愛民惠民 日以繼夜審理冤案
歐陽修被貶謫期間,曾歷任夷陵、滁州、揚州、穎州等地方官。他一到任夷陵,立即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覆察看,發現夷陵縣裏的官員很多都不識字,更沒有甚麼制度可言,導致冤假錯案不計其數。
於是他常常日以繼夜整理舊案,使夷陵大小冤案一一得以昭雪,並建立了規章制度。此後,縣內大小官員「遇事不敢忽也」。
歐陽修在滁州的幾年,寫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其中「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即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一起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是以能使人們快樂而快樂啊,展現出一幅太守仁政安民、世風祥和的圖畫。滁州人趕緊請人把這篇全文刻於石碑之上。
歐陽修治理揚州,人們稱讚其三大政績:勸農、御水、治獄。他一到任便調查農耕情形,對雨水、蟲害情形作詳細了解,認為「民間極不易」,商討對策,並努力減少一些攤派項目,終使當年揚州地域農業豐收;決獄公正,保全無辜,百姓皆感激。
歐陽修治理穎州,穎州地僻人窮,知書者少,他一到任就建書院,供百姓子弟上學讀書,發展教育,從此穎州讀書風氣大開,「穎人咸知向學」。為此,揚州、穎州百姓皆為其立生祠以紀念。
治學嚴謹 字如其人 一絲不茍
歐陽修的詩文在當時被稱為「極品」,受到文人學士的廣泛讚譽,但是他依然精益求精、虛心求教。
例如他寫完《醉翁亭記》後,他向一位樵夫徵求意見,當讀到「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時,樵夫說:「您文章的字好像多了點。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門,放眼一望,四週都是山……」頓時他明白了,提筆將一串文字劃掉,換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字。
這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只這一句便總括了滁州勝狀,也總領了全文氣勢。
歐陽修晚年時,仍常將自己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行修改,每字每句反覆推敲,有時忙到廢寢忘食。他的夫人勸他不要費心一一修改,歐陽修則說,有錯誤不改,就會誤導後人啊!
歐陽修善寫楷書,他用筆精謹,點畫之間一絲不茍,是他書法的最大特色。蘇東坡曾評述:「用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采秀髮,膏潤無窮,後人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進趨曄如也。」不但明白指出歐陽修的書法面貌,也讚譽了他的儀表風範「書如其人」,同時也充分反映他重視法度的性格。
重視教化 文章關切國事民情
歐陽修喜讀聖賢之書,追求君子人格,稱君子「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他深刻理解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思想,且躬身踐行。
歐陽修注重文章的社會功用、教化功能,主張「文以明道」,其詩文包含著他對國事民情的關切。他曾對蘇軾說:「我所謂文必與道俱,見利而遷,則非吾徒。」強調為宏大理想而文,為崇高道德而文,文章要有切實的內容,要有深刻的見解,要能淨化自己也能淨化別人的心靈。
他也特別重視道德的修養,在《誨學說》中教育子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以此砥礪子女勤學、提升道德,進而有所作為。他在《與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姪子守廉,在公務面前要「盡心向前,不得避事,但存心盡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他還主持編纂《新唐書》、獨自撰寫《新五代史》,通過史著褒貶忠奸,尊崇道德,標舉名節。《宋史》稱其文章「挽百川之頹波,息千古之邪說,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
薦賢舉能 北宋文壇人才輩出
歐陽修也愛才惜才,他看到蘇軾的文章後,寫信給被譽為宋詩「開山祖師」的梅堯臣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老夫當避路,讓他出一頭地。可喜!可喜!」蘇軾得到歐陽修等文壇名流的指點,文章越來越好,後來果然出人頭地。
有人對歐陽修說:「蘇軾才學極富,若公識拔此人,只怕十年之後,天下人只知蘇軾而不知有公。」歐陽修一笑了之,之後還陸續提拔蘇洵、蘇轍、曾鞏等人,後來幾人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使北宋文壇出現了人才輩出的繁榮景象。
歐陽修還向朝廷舉薦包拯,建議「進擢」,說是「置之左右,必有裨補」;舉薦司馬光,稱其「德性淳正、學術通明」,但「忠國大節,隱而未彰」,希望朝廷重用。
宋仁宗至和年間,歐陽修被調到秘書省太史局,與宋祁同修《新唐書》。書成後,按慣例書前只署史局內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當時歐陽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決定只署歐陽修一人的姓名,但歐陽修卻說:「宋公於《列傳》亦功深者,為日且久,豈可掩而奪其功乎?」宋祁知道後很受感動說:「此事從所未聞也!」
結語
歐陽修不趨炎附勢,義無反顧地堅守正道,體現出作為社會良心的一代知識分子自覺的道義擔當。
其實任何時代都有這樣有風骨的人,淡泊名利,念為蒼生,他們那顆真誠的愛民之心、凜然一身正氣、鐵肩擔道義,感天動地,使「向道」、「向善」理念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美德得以彰顯。
(源自《宋史》《歐陽修文集》)
【延伸閱讀】
「砸缸救小孩」之外 說說你不知道的司馬光
文化故事廣播:蘇軾的勇武擔當與濟世救民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11) 柳宗元好道修佛 善行名垂青史
【聽文章】中國為何稱「神州」?信仰打造五千年文化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6/23/守正不阿-清廉愛民(1)-330130.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6/25/守正不阿-清廉愛民(2)-330377.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6/26/守正不阿-清廉愛民(3)-330378.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6/27/守正不阿-清廉愛民(4)-330379.html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