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人處事?孔子以德教化  後世譽為萬世師表

如何為人處事?孔子以德教化 後世譽為萬世師表

文/宇祥、智真(明慧之窗記者心篤改寫)

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四七九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自漢朝以來,都很尊奉孔子。漢平帝追封他爲「哀成宣尼公」,唐玄宗追諡爲「文宣王」,元武宗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在詔書中稱孔子為「師表萬世」;明世宗追諡為「至聖先師孔子」,清世祖定諡為「大成至聖先師」,清聖祖御筆書「萬世師表」。

康熙帝一六八四年駕幸孔子故居,頒贈御書「萬世師表」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他一度出任魯國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後率弟子周遊列國,經十三年,晚年回到魯國,繼續講學,整理古籍。

孔子結合史實和舊有文獻資料,參考了大量各國的史書,編纂了《易》、《書》、《禮》、《樂》、《詩》、《春秋》等著作。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一生以傳承傳統文化為己任,他重視道德、禮儀的教化功能,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對敎化的解釋是:「敎」,上所施下所斆(效)也;「化」,敎行於上,化成於下也。孔子認爲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教化」,「化」一詞在儒家思想也多次提到,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個特點。

「教化」與「教育」雖僅一字之差,但其方法的高明程度卻遠非教育可比。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朱熹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以仁愛、禮義爲根本的儒家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近兩千年來也影響了世界上其它地區的一大部分人。

一起來回顧幾則古籍中記載的故事,看看孔子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教導。

待人之道

子路說:「別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別人用不善待我,我也用不善待他。」孔子評價道:「這是沒有道德禮義的夷狄之間的做法。」

子貢說:「別人用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別人用不善待我,我就引導他向善。」孔子評價道:「這是朋友之間應該有的做法。」

顏回說:「別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別人用不善待我,我也以善意待他,並引導他向善。」孔子評價道:「這是親人之間應該有的做法。如果能夠把它擴開去,以誠心對待天下人才是真正的與人為善啊!」

(原文見《韓詩外傳》卷九)

明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之〈子路問津圖〉。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公有領域)

送別之言

孔子的學生子路要遠行,前來向孔子告別。

孔子說:「我是贈送給你一輛車呢?還是贈送給你一段話呢?」子路說:「請夫子送給弟子一段話吧。」

孔子說:「不能自強不息,就不可能達到遠大的目標;不勤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不可能有功效;不發自真心而有分寸地去對待他人,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親近;自己不講信用,就不可能使別人對自己講信用;不拿出誠心而謙遜地對待他人,就不可能符合禮義。如果能夠慎重地從這五個方面去做人做事,就能夠做得長久。」

子路拜受領教而去。

(原文見《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蒲邑三善

子路治理蒲邑(今河南省長垣縣)三年後,有一次孔子路過。剛進入蒲邑境內,孔子便稱讚說:「子路做得不錯,做到恭敬而又有信用了。」走到城中時,孔子又稱讚說:「子路做得很好,做到忠信而寬厚了。」到了子路辦公衙府內,孔子不由得又稱讚說:「子路做得真好啊,做到明察而又有決斷了。」

子貢聽了很奇怪,手握著韁繩問孔子:「夫子尚未見到子路就三次稱讚其善,他做得好的地方,弟子能得以聽聞嗎?」

孔子說:「我已看到了。入其境見田地整齊,莊稼茂盛,雜草都鏟除了,田間的水道也加深了,這是因為他恭謹敬慎又有信用,所以百姓才會盡力去做啊。入其邑看到垣牆和屋宇都完好牢固,商賈繁榮,樹木茂盛,這是因為他忠信而寬厚,所以百姓才不苟且馬虎啊。

「至其庭滿院清淨,下面辦事的人都很認真、盡心,這是因為他明察善斷,他的政令沒有擾民啊。看來子路的仁政取得了斐然的成果,即使我連續三次稱讚他做得好,又怎能將他的好說盡呢?」

後來,蒲邑被稱為「三善之地」。

(原文見《孔子家語・辯政》)

為政在於糾正時弊

子貢問孔子說:「從前齊景公請教您如何才能使政治清明,您說:『政治清明在於節省財用。』魯哀公請教您如何使政治清明,您說:『政治清明在於教育臣下。』楚大夫葉公請教您如何使政治清明,您說:『政治清明在於使近者悅,遠者來歸。』三個人問的是同一個問題,而您的回答卻不同,難道是有不同的解釋嗎?」

孔子回答說:「因為各人有不同的情況啊。齊景公治理國家,亭台樓閣建築得太奢侈了,打獵時所圈的土地太大,聲色之好,沒有一刻停止過。一個早上就賞賜了三個能夠提供一千輛車子的采邑,所以我說『處理政務在於節省財用』。

「而魯哀公有孟孫、叔孫、季孫三個權臣,他們在國內結黨營私,愚弄君主,在國外則抵制別的諸侯國來的客卿,蒙蔽君主,所以我說『處理政務在於教育群臣』。

「至於楚國,其地方大而都邑小,民眾懷有離散之心,沒有願意在那裏安居樂業的,所以我說『處理政務要使近處的人高興,遠方的人歸附』。這是針對三種不同情況,以不同的方法處理。

「《詩經》上有說:『經過長期的喪亂,已經民窮財盡了,可是上面從來沒有給民眾一點救濟呀!』這是感歎奢侈浪費因而造成的禍亂。又說:『那些阿諛逢迎的小人一味進讒言。』這是諷刺奸臣矇蔽君主所招致的禍亂。還說:『在喪亂中有離散之憂,有死亡之痛,到底要逃到哪裏去呢?』這是嗟嘆離散所造成的禍害啊。

「仔細考察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難道政務上所要解決的困難,可以用同一個方法嗎?」

(原文《孔子家語・辯政》)

〈至聖先師孔子像〉線描版畫,繪孔子在廟堂之上為天子陳述政事的情形。(台北故宮博物院)

五種不祥

魯哀公有一次問孔子說:「寡人聽說,在房子的東面再增蓋房子,是不吉祥的,這個說法可信嗎?」

孔子回答道:「不吉祥的事有五種,但是在房子的東面再增蓋房子,卻不在其中。」

「損人以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遺棄老人而只顧孩子,是家庭的不祥;捨棄賢明之人卻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國的不祥;年老智慧者不願意教導,而年輕的人又不肯好學,是風俗的不祥;有才德之人隱退起來,沒有智慧與德能的愚昧之人卻來掌權,這是天下的不祥。」

(原文見《孔子家語・正論解》)

君子無所不慎

子貢去做信陽的長官,準備上任了,向孔子辭行。孔子說:「要勤懇,要謹慎,要依照自然時令指導農業生產,勿奪勿伐,勿暴勿盜。」子貢說:「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在夫子這裏學習,難道犯過偷盜的過失麼?」

孔子說:「你沒有進一步了解啊。用才德兼美的人去取代才德兼美的人,這就叫做『奪』;用不才的人去取代有才的,這就叫做『伐』;政令很寬鬆而處罰很暴躁,這就叫做『暴』;把好的東西都歸於自己,這就叫做『盜』。盜,不是一般所謂的盜竊財物。

我聽說,善於為官的,遵循法令辦事,使百姓得到好處;不善為官的,歪曲法令辦事,使百姓受到損害,這是民怨產生的根源。整頓官風,沒有比公平更好;面對財貨,沒有比廉潔更好。清廉和公平的操守,怎麼也不能變易啊。

隱藏別人的好處,這就是埋沒人才;不是在內部互相規勸,而是在外面互相誹謗,便不可能和睦地相處。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沒有一個地方不謹慎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用自己的德行智慧,造福百姓。」(原文見《孔子家語·辨政》)

結語

從以上幾則故事可以看出,孔子一生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弘道崇德,倡導以道德規範人的思想和行為,鼓勵人修身、知人、知天、成聖,為後世做出了楷模。

他倡導「仁義禮智信」,以其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倫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規範人和社會的道德基礎,成為士大夫心中屹立不動的豐碑,也使每一個時代的中國人在立身處世上都有一把良心尺度。

特別是在當下的中國,中共逆天叛道,破壞傳統信仰和正信,反天反地反道德,妄想以「假、惡、鬥」的中共黨文化取代傳統文化,把人們帶向罪惡的深淵。經歷過文革的人們,對當時「批林批孔」(註:林是指林彪,孔是指孔子)的口號還記憶猶新吧。

只有敬順天意,退出中共及其一切附屬組織,抹去毒誓,回歸傳統,才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孔子家語》,《說苑》,《韓詩外傳》

【關聯文章】
德行典範

【延伸閲讀】
印尼校園歡迎法輪功 校長師生讚獲益良多
把法輪功帶進高中校園的法國教師
回歸傳統文化的藝術 在混亂的時代中安定人心
優秀教師八年冤獄 再被枉判六年半

【延伸閲讀專輯】
中華傳統女子美德
兒童教育
珍惜人生
道德傳家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7/1/6/孔子教化故事幾則-340068.html
【神傳文化】孔子貴天道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5/2/200078.html

(本文主圖:《 宋人書畫孝經冊》,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