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章】祖上積德庇蔭後代 子孫重德方能安享福報

【聽文章】祖上積德庇蔭後代 子孫重德方能安享福報

audio-thumbnail
聽文章
0:00
/594.6395

【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黃曆九月初九,是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也被稱為祭祖節、登高節、敬老節。

敬老尊賢是中華傳統美德,如今全球普遍邁入高齡化社會,許多國家都有敬老節、祖父母節,希望透過這個節日,喚起人們重視倫理道德,提昇家庭的世代凝聚力,培養尊老與親老的態度。

美國的祖父母節是在每年九月第一個週日;新加坡是在十一月第四個週日;日本是在九月第三個週一,是國定假日;波蘭每年一月二十一日是祖母節,一月二十二日是祖父節,也是國定假日,每年這兩天,父母都會把孩子交給祖父母照顧,增加祖孫互動。

在台灣,除了將重陽節這一日定為「敬老節」或「老人節」,還把八月第四個週日定為「祖父母節」。

現今社會小家庭普及,讓祖孫較缺乏接觸機會,漸漸就形成隔閡與疏離,含飴弄孫成了一種夢想,祖父母也較難發揮身教、家教、文化承傳的作用。雖然如此,我們還是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了;哪家子孫這麼出息,真是「祖宗有德」。說明了祖輩對後代的影響性。

其實的確是如此,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的老人,甚至先祖有沒有行善積德直接有關。

所以說,真正疼愛子孫的老人,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德行,留給後輩更好的言教身教。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

這個道理有很多歷史上的實例可以佐證,以下兩個故事就證明了這個道理。

阮氏三代積善有餘慶

清朝中期一位官員名叫阮元,他的祖父阮玉堂,官階為昭勇將軍,曾跟隨大帥征苗寨。當時有幾千苗人投降,大帥擔心他們詐降想全部殺掉,阮玉堂冒死懇求,讓這幾千苗人活下來了。後來他死在任上,死後沒給家裏留下任何財產。

阮元的父親阮湘圃,安貧樂業,潔身自守。有一次,他在渡口拾到一個裝滿銀子的布袋,還有一份官家文書在裏面。他想,這件事上關國家急務,下繫丟銀人的性命,必須等著還給失主。

他這一等就等到傍晚,這時來了一個人準備投水自殺,一問正是丟銀子的人。那人哭著說:「丟了錢害了我自己,又連累了我的上級,不如我先死了吧!」阮湘圃連忙拿出布袋還給他,不告訴自己的姓名。

幾天以後,阮湘圃湖北有個老朋友的女兒,因家窮要賣到妓院去,講定身價是二百兩銀子。那女孩正在家哭鬧要自殺,正好被客遊漢口的阮湘圃遇到,他立即傾其所有給那個姑娘辦嫁妝,讓她嫁給了讀書人。

有一年,宣城的街市着火,有數千家被燒毀,窮苦人家無力租房,男女老幼都露宿街頭。一天,下起了滂沱大雨,難民們都站在泥水中慟哭,這情景恰巧被客遊此地的阮湘圃目睹。阮湘圃想伸手援助,就找到當地的商家,說明計劃安置的辦法,商人們都嘲笑他人微言輕,自不量力。

阮湘圃憤慨地說:「各位連鄉親的情誼都不顧,我雖然不是本地人,也一定獨力做好這件事。」他回去跪求自己的雇主,提前發給自己數十金薪俸,招來工匠搭了百十間的屋棚,使得無家可歸的貧民能夠棲身避雨。當地人都感懷他的恩德。

上天有好生之德!爺爺救人,父親也救人,感得上天賜福。到了阮元這一代,阮家顯貴了。阮元先任江西巡撫,又任雲貴總督,後拜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賜號文達,成為嘉慶王朝的重臣。《清史稿》贊阮元「身經乾嘉文物鼎盛之時,主持風會數十年,海內學者奉為山斗。」

清朝中期官員阮元。(公有領域)

痛改前非 貴子復來

宋朝虔州人王汝弼,言行端正。當時他家東面有個人叫劉良,西面有個人叫何士賢,兩人的祖父都積德很多。在宋徽宗崇寧癸未年,劉、何兩家各生了一個兒子,都聰穎過人,兩家人都聘王汝弼為老師。這兩家人雖都很富有,但很刻薄,德行方面遠遠不及他們的先祖。

宋徽宗政和辛卯年三月的一天,王汝弼站在門口,發現來了一隊好像官府的人馬,他們走到劉、何兩家前時,都有人朝門內指畫著什麼。王汝弼去兩家詢問發生什麼事,兩家人都說不知道有這回事。這件事過後沒幾天,當地發生瘟疫,劉、何兩家的兒子都染病死了。

這年秋天,王汝弼在夢中被拘攝到冥府,看到主官頭戴王冠面南而坐,問他:「你是陝西乾州王汝弼嗎?」王汝弼回答:「我是江西虔州王汝弼。」主官查了一下,發現他的祿壽未到時限,便讓他還陽。王汝弼叩頭拜謝主官,並趁機詢問劉良、何士賢兩家的兒子都去世的原因。

主官說:「這兩家的兒子,都是左輔右弼的棟樑之才!天官記錄他們祖父的陰德,打算讓他的子孫後代昌盛。沒想到他們的父親劉良和何士賢,處心行事都與先祖反其道而行,所以剝奪了他們的貴子,不久就要收回他們的家產了。」

王汝弼驚醒過來,才知道自己已經昏迷兩天了。他趕緊找來劉、何兩人,把夢中情況詳細告訴他們。兩人聽後涕泣不止,決心誠心悔過。從此以後兩家人傚法先祖,廣積陰德,濟人利物。

到了政和乙未年,兩家又各生了一個兒子,劉家叫劉兆祥,何家叫何應元,兩家仍延聘王汝弼為老師。後來兩家的兒子同登紹興癸丑年進士,官位顯赫。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清院《十二月令圖・二月》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法輪佛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在《富而有德》中寫到:「德乃生前所積,君、臣、富、貴皆從德而生,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故而謀權求財者必先積其德,吃苦行善可積眾德。」

也就是說,無論什麼人,都不可不積德,不可不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隨時檢視的自己的言行是否偏離正道,方可獲得天賜洪福。

《易經・坤卦・文言曰》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行善積德不但自己會有福報,而且會蔭澤子孫後代。然而,祖上積德可蔭及子孫,也需要子孫重德,方能安享福報。

【關聯文章】
九九話重陽

延伸閱讀:
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 福澤子孫
行善積德是最好的風水

【延伸閲讀專輯】
中華傳統女子美德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茶餘夜話
大難自救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9/14/137817.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2/19/多行善-命運變-253272.html

(本文主圖:清《畫院畫十二月令圖・十二月》 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