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齊(明慧之窗記者心篤改寫)
隋煬帝大業年間,有三個人裴諶、王敬伯、梁芳,他們志向一致,傾慕仙家,結為超脫世俗的好友。這三個朋友一起放棄官職,進白鹿山學道。白鹿山在河南輝縣與修武縣之交,隋唐時被認為是修行仙山,當時賢者隱居修行,達到了高峰。
三位好友在入山之初,意念堅定,認為只要堅持苦修苦練,無論鍊金術、煉銀術,還是得長生不老仙藥,甚至騰雲駕霧、羽化升仙,都可以辦到。
拋棄世間榮華富貴 多年修行卻徒勞無功
然而,他們經過十幾年的修行,採集仙藥,歷盡了辛苦艱難,卻仍然什麼也沒得到。後來梁芳死了,於是王敬伯動搖了,他對裴諶說了這麼一大段話:
「咱們背井離鄉,拋棄了世間榮華富貴的生活進了這深山老林,聽不見美妙的音樂,吃不到美味的佳飲,看不到美麗的女色。離開華美的府第住進茅屋,以享樂為恥,自甘寂寞過著如此清苦的生活。
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得道、成仙,有朝一日能騎鶴駕雲到蓬萊仙宮過上神仙的日子。就算成不了仙,也希望能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如今仙境渺渺不知在哪裏,長生之術也沒學成,我們如果繼續在這裏苦熬,不免跟梁芳一樣,只能死在山中了。」
王敬伯追逐功名 為凡俗利祿迷心竅
王敬伯繼續說:「我打算立刻出山去重新過豪華的生活,乘肥馬穿輕裘,欣賞音樂親近美女,遊遍京城勝地。玩夠了再去追求功名宦位,以求在世間顯身揚名。
縱然不能飲宴於天宮瑤池,不能乘著天馬神龍聽鳳歌看鸞舞,不能日日與神仙為伴。但是在人世上身居高官,身穿紫袍腰繫金帶,每天和高官顯貴在一起,還能使自己的畫像掛在天子為功臣特建的『凌煙閣』上,該多麼榮耀。咱們為什麼不回去呢?何必白白死在這空山裏!」任憑裴諶怎樣挽留也不聽,王敬伯一個人出了山。
當時是唐太宗貞觀初年,王敬伯不但恢復了原任的官職,隨後又被提升為左武衛騎曹參軍。大將軍趙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不到幾年他又升任為大理寺的廷評,穿上了紅袍。
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淮南,坐船走到高郵。當時他的船隊儀仗森嚴,威風十足,江上的民船都躲著不敢走。
這時下著小雨,忽然有一隻小漁舟出現在官家船隊前面,船上是一位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夫,划著槳很快地駛過船隊,像一陣疾風。仔細一看,那漁夫竟是當年和他一起在山中修道的裴諶,王敬伯於是派船追上去。
追到裴諶後,王敬伯命手下把裴諶的小漁舟連在自己大船的後面,請裴諶上了大船,進艙坐下。他握著裴諶的手說:「老兄當初堅持不和我一起出山,拋開了世上的功名利祿,這些年苦心修行,如今你又得到了什麼呢?不還是個江上的漁夫嗎?所謂修道,我看只是捕風捉影的事罷了!」
王敬伯對他說:「古人倦夜長,尚秉燭遊,況少年白晝而擲之乎?」意思是古人尚懂得人生苦短抓緊享樂,甚至點著燈燭找事做不讓夜晚虛度,何況青春年少白白扔掉歲月呢?
王敬伯繼續說:「我出山後才幾年就做到了廷尉評事,由於我辦案公正受到朝廷讚賞,天子特賜我穿紅袍繫金腰帶。最近淮南有一件疑案一直定不了案,案情上報到大理寺,皇上命令派一個幹練的官員到淮南複審疑案,我被選中,所以才有這次淮南之行。
我現在雖然還算不上飛黃騰達,但比起山中的老翁還是要強得多吧。裴兄你卻仍像從前那樣甘心在山中埋沒了自己,我真是不能理解啊!不知裴兄需要什麼東西,我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裴諶看破紅塵不入迷 所居之地飄然凌雲
話說當年王敬伯勸裴諶一同出山時,裴諶曾對他說:「我早已看破紅塵大夢,視人間的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大夢初醒的人怎麼可能再入迷,回到夢境中去呢?」
如今王敬伯又同情裴諶,要無條件地滿足裴諶的要求。裴諶則說:「我雖是個山中的平民,但早把心寄託於流雲仙鶴,我像魚一樣在江裏遊,你像鳥一樣在天上飛,各有各的樂趣,你何必向我炫耀你那些浮名微利呢?人世間需要的東西我都非常充足,你能送我什麼呢?
我和山裏的朋友一同到廣陵賣藥,也有個歇腳的地方。在青園樓的東邊,有一個幾里寬的櫻桃園,園北有個行車的門,那就是我家。你公餘之後如果有空,可以到那裏找我。」裴諶說完,就瀟洒地回到自己的小船,飛駛離去。
王敬伯到廣陵十幾天後,想起了裴諶的話。就去找裴諶,找到了櫻桃園,果然有個車門,一打聽,果然是裴家。門上領王敬伯往裏去。起初周圍挺荒涼,越走景色越好。走了幾百步後,又進了一個大門,門內樓閣重重,花草繁茂,好像不是凡人住的地方。青煙白霧繚繞,景色無比秀麗,陣陣香風襲人,令人神清氣爽,飄飄然好像身在雲中。
王敬伯在這裏逗留了一夜,欣賞到了在凡間所沒有的一切。他看著自己當官乘坐的車也不重要了,看著自己的肉體好像腐爛的死鼠一樣毫無價值,看著自己那些隨從好像螻蟻一樣地卑微。
天亮時,裴諶對王敬伯說:「我故意請你到這裏來,是想使你醒悟。你是我山中的朋友,由於修道的意志不堅,長期在人間做官,心中盡是貪慾私心,像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袱使你步履艱難哪。為世上的榮華迷了心竅,自己甘心赴湯蹈火,聰明反被聰明誤,工於心計反害了自己,從此將在生生死死的苦海中沉浮,看不到彼岸。」
接著裴諶又說:「你身有公務卻在這裏住了一宿,你的下屬和郡裏的官員會因找不到你而驚惶的,你就先回你的驛館吧。在你沒有回京覆命前,還可以再來看我。塵世上的路漫長遙遠,人在世上常常會有千愁萬慮,希望你多多珍重吧。」
王敬伯拜謝辭別了裴諶,五天後,王敬伯公務完畢要回京了,就再去找裴諶,想向他辭行。但到了櫻桃園,車門內再也沒有裴諶的華貴府邸,只是一塊長滿野草的荒地,他十分惆悵地回去了。
這時,他才知道修煉是嚴肅的,自己修煉的意志不堅定,已落入紅塵之中了。醒悟之時,後悔晚矣。想當初,三人同入深山,梁芳死去,自己半途而廢,裴諶卻擋住塵世榮華的誘惑,堅定地在修煉路上走到底,沒有功虧一簣,沒有功敗垂成,最終功成圓滿。
執迷肉眼可見的物質利益 離道漸遠
在華夏神傳文化中,進山修道的人一直絡繹不絕,也出現了許多不能用現代科學來解釋的現象。這三個好友進山修道的故事雖然是過去的小道修行,但它講的實際上是一個人如何堅毅心性的道理。
人有求道之心才能入道,但是如果只把「追求世間的榮華富貴」轉換成「追求神仙生活和長生不老」,這也不行,因為這只是換了一個目標,而強烈執著的有求之心並沒有去掉。
修煉人入道後應把握「無求而自得」的更高法理,只有不斷去掉人心執著,才能堅定地在修煉路上走到底。
資料來源:《太平廣記》卷第十七《續玄怪錄》
(原文: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10/20/【神傳文化】修煉意志不堅,必被凡塵所毀-231221.html)
(本文主圖來源:《萬年不老冊.虎溪三笑》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