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光、佑言(明慧之窗記者黃詩改寫)
有些脫口而出的民間俗語,多年來一直被誤傳它們的本意,例如:「王八蛋」其實是「忘八旦」,罵人忘了做人之本;「無奸不商」其實是「無尖不商」……在長期誤用下,大家已忘記典故,將錯就錯。
以下就列舉幾個常被誤用的民間俗語。
一、忘八旦:不是「王八蛋」
「八旦」在古代是用八個字來規定做人的標準,那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叫「八德」、「八端」。如果人忘了八旦(端)或者缺少八德,那就是忘了做人的標準,就不是人了。
所以說「王八蛋」的說法是不對的,其實是「忘八旦(端)」,罵人忘了做人之本。
另外,這八個字中的第一個字是「孝」,所以說「百善孝為先」。羊跪乳烏鴉反哺,就是說禽獸都能行「孝」一德,而人若此德無存,真可說是禽獸不如。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來教導百姓、治理天下。其中的「八德」就是這八個字。而「五倫」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包括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四維是「禮、義、廉、恥」。
二、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不是「無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大意是:度量小就不是君子,沒有度量的人就不算一個大丈夫。「度」有度量、氣度之意,「無度不丈夫」是教人要有寬厚之心。心胸狹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作為君子和大丈夫。
而「無毒不丈夫」是教人向惡的,說成為大丈夫的人要狠毒。這與正統儒家思想是相背離的。
孟子曾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古人眼中的大丈夫顯然指的是那些勇敢剛毅、光明磊落之人,怎麼會是「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呢?
所以說「無毒不丈夫」的說法是不對的,人們應嚮往的是「無度不丈夫」。
三、嫁乞隨乞,嫁叟隨叟: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相傳在宋朝年間有一個楊員外,他有一個女兒叫秀英。有一天,員外覺得自己財大家大業大,就高興地說:「諸事由人不由命。」他女兒聽到後說:「不對,諸事由命不由人。」
員外聽了很生氣,就說:「你真的認為由命嗎?那明天我就把你嫁給街上要飯姓王的小子。」女兒說:「您隨便,嫁乞隨乞,嫁叟隨叟。」「乞」就是「乞丐」,「叟」就是「老者」的意思,員外後來真的把女兒嫁給那個討飯的。
秀英嫁給王小子後,夫妻倆雖窮,可是相處和睦,夫唱婦隨,舉案齊眉,生了兩個男孩,取名:金梁和玉柱。
後來,宋朝八千歲趙德芳微服私訪,路上巧遇了金梁,覺得這個孩子十分伶俐可愛,就收為義子,而楊秀英夫妻被八千歲趙德芳接進京城,享受榮華富貴。果然應了秀英的那句「諸事由命不由人」,即使父親把她嫁給了乞丐,但她後來還是因為孩子而繼續享受富貴之命。
「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用以維護婚姻的穩定與和睦。隨著時代的推移,這一俗語變成了諧音「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人們面對婚姻不幸的時候,總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其實夫妻相處是要彼此信任的,而且還要多一些寬容,更好地接受對方的一些缺點,學會讚美和欣賞對方,這是婚姻中融洽、幸福的重要基礎。
四、無尖不商:不是「無奸不商」
「無尖不商」是一句用來讚美商人的話。古代買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說。米商做生意時,都把斗裏的米堆得尖尖的,以表示賣出的米量絕不會少於量米斗標示的容量。盡量讓利、童叟無欺,以博得回頭客。
但隨著時代的改變,這句話竟然演變成意思完全相反的貶義詞「無奸不商」,意思是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商人都是奸詐的。實在是令人唏噓!
五、三個臭裨將,勝過一個諸葛亮:不是「三個臭皮匠」
「皮匠」原是「裨將」諧音,在古代是指「副將」。
「三個臭裨將,勝過一個諸葛亮」意思是: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勝過一個諸葛亮的才智〔見《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在戰場最前線衝鋒陷陣、滿身臭汗的裨將們,他們的聰明才智或許比不上諸葛亮。但是豐富的實戰經驗,讓他們在戰場上遭遇問題時,能夠比遠在城寨裏調度指揮的軍師,想出更切實際、更加有用的解決方法。
書中説,赤壁大戰時,軍中缺箭,周瑜希望諸葛亮趕造十萬支箭,作為應敵之需。諸葛亮不僅欣然領命,還主動提出三日內即可完工。
此舉令周瑜大為震驚,諸葛亮卻表現得胸有成竹,立下軍令狀,逾期甘願領受重罰,以安東吳諸將士之心。
諸葛亮不請工匠,也不買材料。他搖著鵝毛扇,邁開八字步,帶上三個貼身隨從(裨將),到江邊轉了一轉,又到草料房走了一走,看過天氣,料定第三天清早有大霧,就想出了「草船借箭」的辦法。
他叫三個裨將把二十隻小船兩邊插上草把子,圍上青布幔子,打算把這些草把子船划到曹軍水寨去逗引他們射箭。
三個裨將跟諸葛亮說:「受箭就得把船划到水寨近處,萬一他們看出了破綻,只見布幔不見人,就不會再上您的圈套了。」諸葛亮認為他們說得有道理,也接受了他們提出的計策。
到了第三天,趁著江上起了霧,諸葛亮帶人駕起這二十隻小船,到對岸擂鼓吶喊,威武得很。岸上曹軍也不清楚江東來了多少戰船,隱隱約約看見船上站著人,認為江東大軍就要攻上岸,只顧朝吶喊聲處放箭。
船上的鼓聲更響、更猛了,曹軍又萬箭齊發地射向小船。不一會兒,諸葛亮就「借」來了三十萬多支狼牙箭。原來,三個裨將找人做了一批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身披甲,像活人一樣。因此瞞過曹兵,使敵人中計。
「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就是說這事兒,就是所謂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後來人們把「裨將」說成了「皮匠」,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沒有絲毫聯繫的,實際上是諧音訛傳。
六、狗皮不通:不是「狗屁不通」
「狗屁不通」實是「狗皮不通」的諧音,是種毫不客氣、不留情面的貶義詞。
因為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狗要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便是以狗的這個身體特點來比喻文理不通的詩文或是不明事理的人。
清朝石玉昆所著《三俠五義》第三十五回:「柳老頼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皮不通。」這一回說的是柳員外不滿意遭難的準女婿顏查散家道中落,便準備賴婚。後妻馮氏趁機撮合自己的侄子馮君衡與柳員外的女兒金蟬小姐。
一天,顏生來投親,馮生見他相貌俊美,談吐風雅,自覺局蹐不安,自慚形穢,無地自容,作詩亦不是對手,就想用自己擅長的連句與顏公子一決高下。誰知被顏公子明嘲暗諷,而所對的對子只能說是「狗皮不通」,醜態百出。
後來人便用和「皮」諧音的「屁」字來貶斥,貶意就更為鮮明。時至今日,「狗屁不通」已經完全取代了原本的「狗皮不通」。
結語
本文實際上涉及到文化追宗、或者文化歸正的議題。當然這個話題很大,本文只是雜談,很淺的議論這個話題,希望以小見大,與讀者朋友共同注意一下文化的遺失,並試圖找回一點文化的本來面貌。
現代人身心緊張,特別是中國大陸淪落於中共之手以後,越來越人人為近敵,讓老百姓很苦很累。好不容易出現一個講真、善、忍、講究從裏到外實現身心健康的群體,江澤民集團和中共又不惜餘力打壓了二十三年,造成死傷無數、慘案多多。
訪古問今,也許能看到一些道德水準變遷的軌跡,以及一個慧根很深的民族如何從文明之宗淪落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
(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11/13/166399.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30/-嫁乞隨乞--嫁叟隨叟--332114.html)
(本文主圖來源:《清姚文瀚摹宋人文會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