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章】半斤是八兩的大學問

【聽文章】半斤是八兩的大學問

audio-thumbnail
聽文章
0:00
/440.528975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報導】 人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不相上下的人或事物。一些年輕人聽了很納悶,半斤應該是五兩,怎麼會是八兩呢?

現在,除了中藥的計量外,大家幾乎都用電子秤。然而古時候是使用桿秤,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就等於八兩。由於十六兩制在計算時有些不方便,中國大陸才在一九五九年改把一斤規定為十兩[1]。

古代的桿秤是由秤桿、秤錘(砣)還有秤盤組成的。在做買賣時,商人的手裏要提著被叫做秤毫的繩紐。秤桿上有十六顆秤星,一顆星代表一兩。桿秤看似簡單,但裏面卻有許多學問。

十六兩秤又叫十六金星秤

中華傳統文化信奉「天人合一」的處世哲學,所以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正如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傳,秤桿上刻着的用來標示刻度的十六顆秤星就是根據天上的星宿演化而來的。

前六顆代表南斗六星(天府星、天梁星、天機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殺星),象徵四方和上下;隨後的七顆則代表北斗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他們象徵着用秤者立於天地間,心要中立,要像北斗七星指示方向一樣公正不偏頗;而秤桿尾端的三顆星則象徵着福、祿、壽三星,用來告誡生意人要誠實信用、不能欺騙。

因為正好是十六星,所以古代的十六兩秤又叫十六金星秤。

南斗六星(天府星、天梁星、天機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殺星)。(公有領域)
北斗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公有領域)

福祿壽三星主掌人一生的福分

傳說,南斗六星主生、北斗七星主亡,而福祿壽三星主一個人一生的福分。因此,十六金星寓意:每一兩都有神在天上看著人的一切,所謂「人在做,神在看」。

交易買賣是要重信重德的,生意人稱東西若短斤少兩,是要受到懲罰的。少給一兩,福星就減這人的福,叫「損福」;少給二兩,祿星就減這人的祿,叫「傷祿」;少給三兩,壽星就減這人的壽,叫「折壽」。

十六顆秤星告誡人們做生意要誠實,不能昧著良心幹損人利己的事,由此可見,古人在製秤時的良苦用心。

十六顆星不用黑色象徵不能黑心

在秤桿上嵌這十六顆星時,星的顏色必須是白色或黃色,而不能用黑色,這象徵着做生意要光明磊落,不能黑心。這些秤星時時刻刻都在告誡生意人:買賣務必公平,切莫短斤少兩,否則就等於是在傷害自己。

「定盤星」用以秤量是否準確公平

桿秤是根據槓桿原理製成,一端是掛有物品的秤鉤,另一端是需調整位置的秤錘。當秤錘和秤鈎達到平衡狀態時,秤錘所在秤桿位置上的刻度,也就是對應的秤星,就是物品的重量。

但是如何確定秤準不準呢?那要看秤桿上的第一顆星,也就是「定盤星」。

做桿秤的關鍵就是要選準定盤星,它相當於零刻度。只有定盤星位置準確,一把秤才能成為公平的好秤。因此,人們往往用「定盤星」來比喻事物的準繩[2]。

秤錘秤桿寓意「權衡輕重」

提及秤錘,古人也把它也叫作「權」[3],它對應的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雷雨的軒轅星。而秤桿,也被稱作「衡」[4],它象徵紫薇星座。「權衡輕重」[5] 這個詞是由此而來的,寓意人們做事之前要衡量、評估事物的得失、輕重。

秤毫提醒約秤時要明察秋毫

做買賣時商人手提的繩紐,叫做秤毫。商人把需要稱重的物品掛在前端的秤鉤上,在另一端掛上秤錘,然後前後移動秤錘在秤桿上的位置,直到秤桿平衡。秤毫就是提醒生意人在約秤時要明察秋毫,絕不可粗心大意。

權衡人心的秤是老祖宗的智慧

這一斤十六兩是古人的大智慧,歷代商人,手裏提着寓意明察秋毫的秤毫,先看代表着世間公道的定盤星、再權衡良心,用對應着天上星宿的十六金星稱出斤兩。

小小一桿秤,學問大如天。其作用不僅是衡量物體的重量,更能用來衡量人心。無論是做秤的人,還是用秤的人,都要公正、公平、公道,要買賣公平,才能生財有道。

在古代,秤在人們心目中一直被認為是正直無私、光明磊落的象徵,諸葛亮就說過:「我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6] 大意是︰我的心就像永遠公平的桿秤,不能因為面對的人不同而失去公允,稍有偏私。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敬天重德,都知道德的重要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然而近代的人們為了追求錢財,常常忽視了道德操守。其實,積德行善才能福祿雙全,健康長壽;相反則損傷福祿,折短壽命。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敬天重德,都知道德的重要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清朝冷枚《耕織圖》,公有領域)

註:

[1] 中華文化的衡制以銖、兩、斤、鈞、石爲單位,二十四銖爲一兩,十六兩爲一斤,三十斤爲一鈞,四鈞爲一石固定下來。一九五九年,中國大陸《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中規定,「市制原定十六兩爲一斤,因爲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爲十兩爲一斤。」
[2] 宋朝朱熹〈水調歌頭‧雪月雨相映〉詞︰「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3] 《論語・堯曰》集解︰「權,稱也。」《廣雅・釋器》︰「錘,謂之權。」《論語・子罕》︰「可與立,未可與權。」宋朝朱熹集注︰「權,秤錘也。所以稱物而知輕重者也。」
[4]《前漢・律曆志》︰「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禮記・經解》︰「猶衡之於輕重也。」注︰「衡,稱也。」
[5]《莊子・胠篋》:「為之權衡以稱之。」《淮南子・泰族訓》: 「欲知輕重而無以,予之以權衡,則喜。」《禮記・深衣》︰「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
[6]《馮堂書鈔》卷三七引諸葛亮《雜言》。

【延伸閲讀專輯】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珍惜人生
道德傳家

明慧網原文:
16秤星寓苦心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2/6/27/32299.html

(本文主圖攝影:龔安妮)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