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 雨生百穀

「穀雨」節氣 雨生百穀

【明慧之窗記者綜合編輯】「榖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四月十九日到二十一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度為穀雨。二零二四年的穀雨節氣從四月十九日開始。

穀雨時節正值暮春,「楊花落盡子規啼」。子規又名布穀,「布穀鳥兒叫,種穀時間到」。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意思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雨生百穀

穀雨帶給大地豐沛的雨水,是一年中農作最重要的春雨期。宋代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一書有這樣的說法,穀雨是「雨生百穀」。在這個節氣裏,農家插秧播種早稻和其它春播作物。

此時,柳絮飛舞,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歐陽修在《採桑子》一詞中寫道:「飛絮蒙蒙,垂柳欄杆儘是風。」蘇軾在《密州五絕》中吟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花中之王牡丹又有穀雨花的俗名。歐陽修曾道:「洛花以穀雨為開候」,這裏的洛花即指洛陽的牡丹。穀雨時節,值三月暮春之際,料峭春寒已逝,炎炎夏日未臨,草長鶯飛,氣候和煦宜人,是踏青的大好時光。牡丹當此節候,殿春而開,令遊賞的人們更添意興。

有關「穀雨」,在陝西省關中廣傳著一個傳說,與文字的起源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一起來看。

穀雨的傳說

中國漢字是神傳給人的,關於文字的起源,《易經・繫辭》與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較為系統的論述:「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黃帝之史官倉頡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相傳在黃帝時代,軒轅黃帝急著需要一位能夠掌管史料的官員。

有一天,黃帝發現了德才兼具的倉頡,就任命倉頡擔任史官。倉頡以結繩記事,將國家大小事記載得清清楚楚,因此黃帝十分賞識他。

傳說中倉頡有雙眸。由於倉頡造字有大功,感動了天帝,故命天兵天將開啟天宮的糧倉,在人間下起一場穀子雨,助天下萬民度過災荒。(公有領域)

一次,倉頡隨獵人外出狩獵,當獵人手指地上的野獸蹤跡,告訴倉頡如何辨認野獸的去向時,倉頡忽得靈感,驚察:「每一種野獸的足印都能夠代表一種事物呢!」倉頡興奮極了,回到家之後,便打點好行囊外出考訪去了。

他跋山涉水,走遍名山大川,將眼觀的各種事物都依照本來的特徵記錄下來。依照星斗的曲折、山川的走勢、龜背的裂紋、鳥獸的足跡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倉頡造字,使神州告別了結繩記事、巫術橫行、人鬼混居的的愚蒙時代,一躍跨入文字文明的新紀元。

由於倉頡造字有大功,感動了天帝,故命天兵天將開啟天宮的糧倉,在人間下起一場穀子雨,助天下萬民度過災荒,而以愚昧、野蠻、邪惡為生息的妖魔鬼怪將難以再隨意愚弄、操縱人類,難以肆意興妖作怪,遂於夜裏哭泣。

這就是《淮南子・本經訓》所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夜鬼哭。」人們從此紀念這天叫做「穀雨節」,並在每年的這一天,祭祀倉頡。

為了紀念倉頡造字大功,後人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台」。(清 戴洪《齡壽萬年冊・鳳凰祥雲》。公有領域)

【關聯文章】
漫話二十四節氣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2/2/【神傳文化】字裏乾坤-194706.html

(本文主圖説明:清 金廷標《春野新耕》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